焦裕禄 心得体会

发布 2023-11-08 04:45:03 阅读 3081

**影片《焦裕禄》心得体会。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还是在上学时代学到的,印象中的他是一位艰苦朴素、爱民如子、无私奉献的党的好干部,他用他平凡的一生谱写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英模事迹,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热血儿女为之奋斗。

今天,通过**电影,再次重温了他光辉的一生,近距离的观察了解了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让我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个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5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

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为人民所称颂?现在重温他的事迹材料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因为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经常深入基层,串农家、蹲地头、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亲手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小问题。他甚至不顾自己的乌纱帽,冒着违反政策之险,解决干部群众的吃饭问题。

他有钱接济困难群众,却没钱给女儿买新衣服;他有钱为患者治病,却没钱满足儿子的一碗红烧肉。他为我们树立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民好干部光辉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动情地说: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民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总书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今天,通过**影片,我们不只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精神,要以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向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扬焦裕禄精神,就要严于律己、谋事要实、敢于担当、踏实做人,在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无论是做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应做到严以修身,严以律己,谋事实,做人直,走进基层深入人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高标准的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要甘于吃苦奉献,不追逐名利,不贪图享受。党组织安排焦裕禄同志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快地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我们要向他那样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疾苦,保护人民利益,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用他的话说是:“人民满意,党也会满意”。不搞形式主义,不追逐名声,让老百姓和历史评判。

不搞特殊,不多吃多占,还拿出自己的工资贴补别的家庭,宁愿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罪,也不让普通老百姓受难。

三是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诚实谋事、踏实做人,用焦裕禄精神时刻警醒和教育我们,提高思想境界,转变工作作风。在焦裕禄同志身上,看到的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件,学到的却是一些些大道理。古人说:

“打铁还得自身硬”。他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凡事都应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良好品德都是从点点滴滴养成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去改正它。以榜样为动力提高自我,以榜样为镜子完善自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赵慰闽。

焦裕禄心得体会

焦裕禄 观后感。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精髓,我们局组织我们全体党员同志 了 焦裕禄 此片讲述的是焦裕禄在当任兰考县县委书记。他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群众和干部一起玉深重的自然灾害做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她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用自己的行动,...

焦裕禄心得体会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明确提出,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精神。焦裕禄在艰苦的环境中,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坚持权为民所用,从来不用权力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任何利益。因此,焦裕禄精神值得我们继续弘扬学习,值得我们始终延续。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第一,...

焦裕禄心得体会

党员教师学习焦裕禄典型事迹心得体会。沭阳县实验小学王宜平。2014年4月9日,学校召开所有党员干部和教师的会议,会议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开展了焦裕禄事迹交流会。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焦裕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 亲民爱民 艰苦奋斗 科学求实 迎难而上 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