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扶贫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 2023-10-11 17:05:01 阅读 4146

8月4日-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举办的“小学班主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师,以生动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今天在这里,我就把自己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和学习中碰撞的思想火花与各位老师交流一下,不妥之处请见谅。

一、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让教育为实现中国梦而助力。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爱这一份职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在今年3月份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描绘了一幅关于中国未来美好蓝图的中国梦,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当然要实现中国梦,教育重任在肩,我们作为教师责无旁贷。

这次培训中,很多专家教授在言谈之中无不透露着充满哲理的思考,也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们:当今社会是知识型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我们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

作为班主任最清楚,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班级管理工作压力在无形的加大。这就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新课改的深远意义,真正领会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人的心中充满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培养各行各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就是我们这一代教师毕生的神圣职责和伟大的“中国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我们教师珍惜岗位,热爱这一职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敢于担当,才可以圆我们的教育梦,“中国梦”才能指日可待。

二、用真情、真爱去关心学生,教书育人相结合。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肯定了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只有我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亲近你、喜欢你。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潜能是培养出来的,不要抱怨学生不爱听讲,而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精彩,是否吸引学生。班主任给我们做了猜词游戏,真是值得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方法。

有位教授指出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严爱优等生,博爱中间生,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们若能去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和学生沟通思想感情,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特点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的确能收到好的效果。

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要想了解学生,我们就要学会研究学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把教书和育人很好结合。

三、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

干一行、专一行,做一个专业精湛、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你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有的放矢的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认为提高老师专业技能的一条捷径就是不断学习,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平时实践的很多,但却缺乏反思提升的意识,每次上完课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课堂的效果也许自己有一些想法,但一回办公室就因忙于一些其他事物而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自己的教学没有任何长进,自己还感到很辛苦。

其实,教师真的太需要通过反思提升教学技能了。好多时候,挤出一些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教师却不愿意挤。我经常和学生说:

你们最怕遇到难题,我最怕遇不到难题。其实这也是我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的真实感受。

言传不如身教,老师要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学生才能以你为榜样,才能信服你、尊重你、喜欢你。学生往往因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门学科,因讨厌一个老师而讨厌一门学科。因此,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学生爱学、好学的基础。

总之,经过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关爱学生的智力发展,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对新时期教师的要求。

教育扶贫心得体会

教育扶贫心得体会精品篇。为深入学习 总书记新时期扶贫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省 州 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教育系统的干部,抓好教育扶贫工作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抓好教育扶贫工作呢?一是组建教育扶贫党员先锋队。以教育扶贫党员先锋队精准联系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确保不辍...

教育扶贫心得体会

扶贫先扶智 是 新时期对坚决打好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论断之一。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优质的知识教育,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决策。教育扶贫与扶持生产 转移就业 移民搬迁 低保政策 医疗救助等扶持方式比较,教育资助的扶贫方式更加实际。扶贫除必需的 输血式 措施外,主要在于 扶智 即培养一名贫困学生,脱贫一户...

教育扶贫心得体会

教育扶贫 是斩断贫困 代际传递 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于 精神扶贫 它不是简单的对扶助对象 授之以鱼 更多的则是 授之以渔 引导受助者寻找造成贫困的根源,鼓励他们树立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养,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 辅助 作用大于了脱贫的 扶助 效果。但实际工作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