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

发布 2023-10-07 17:35:04 阅读 2748

1.题目:心灵之路。

报告人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报告人:雷五明。

时间:2023年3月13日。

地点:会议中心301

专家报告会上,雷五明老师从压力源、常见心理问题、影响因素、情绪管理四个方面为研究生做了一次心理辅导。他指出,研究生的压力源来自学习、就业、婚恋、经济、人际、社会等多方面,压力持续郁积则易导致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神经官能症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在谈及如何处理好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现实压力的因素时,雷老师建议研究生应遵循压力与情绪管理的基本原则,多渠道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必要时可通过导师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随后,雷教员通过“职业人格”六边模子协助大师找准人格定位,对职业生活生计进行规划。他指出,职业生活生计是人生的最主要部门,分歧人格类型的人适合的工作范畴分歧。合理的职业生活生计规划需要在厘清小我生活生计愿景的根本上,通过评价和评价,最终确定适合本人的职业成长标的目的。

最后,雷老师给大家传授了释放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他建议处于高强度压力下的研究生要善于忘记、放下自我,顺应情绪的自然变化规律。同时,适当的宣泄可以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

他指出,最重要的方法是转变观念,化压力为动力。雷老师诙谐幽默的讲授方式,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深受在场师生的喜爱,现场气氛持续高涨、掌声不绝于耳。

雷老师的讲座具有舒缓压力功能。深化了研究生对心理健康主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拔研究生的心理本质,使泛博研究生展示心里深处的幸福感和正能量,用美的心灵绘就锦绣人生。

2.题目:仿生智能浸润性表面材料——从头开始的创新科研理念。

报告人单位:中国科学院。

报告人:江雷。

时间:2023年5月11日。

地点:西院大礼堂。

江雷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分子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通过了解,江雷教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通过向自然学习,研究多种生物体表面特殊浸润性,揭示了生物体表面超疏水性的形成机理,为相关仿生界面及智能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依据;(2)仿生制备超疏水界面材料,并实现多功能化组合的超疏水表面,又同时将不同种类的特殊浸润性如:

超疏油/超疏水(超双疏)、超亲油/超亲水(超双亲)、超疏油/超亲水、超疏水/超亲油组合,建立仿生超疏水界面材料体系;(3)通过系统研究界面材料结构和特性规律,提出了“纳米界面材料的二元协同效应”,创造性地将仿生微纳米复合结构与外场响应性分子设计相结合,实现了在单一或多重外场控制下材料表面浸润性的可逆变化;(4)通过将单一物性(浸润)的二元(亲/疏)设计理念推广到其它物性体系,提出了仿生智能多尺度界面材料的设计方案,为仿生界面材料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方法。

科学创新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有关科技创新的讨论已成为街谈巷议,但我们真的明白什么是创新吗?向江雷院士与我们分享了他自己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使我们意识到创新离我们其实并于不遥远,诺贝尔奖也并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及的星辰,有的时候它甚至可能直接**于某次实验过程中的一个意外。换言之,他认为创新并不源于对创新的刻意追求,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我们国家以体制求创新的做法,恰恰实在扼杀创新精神,刻意追求创新终将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模仿甚至抄袭之路。

从江雷院士报告的字里行间,我体会到他与美国同行的合作更多体现的是鼓励大胆想象和敢于犯错,我想一个宽松而包容的社会环境可能会好于一个刻意强调创新的制度。教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令在座的同学们时而发笑,时而思考,不但在思路上开拓的大家的眼界,也鼓励了大家在科研道路上的信心。

题目:科技创新思维培养。

报告人单位:中国工科院、清华大学。

报告人:金涌。

时间:2023年6月7日。

地点:西院大礼堂。

金涌院士现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还担任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为我国化工领域中流态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气固湍流流场时空结构研究,提出了气固流态化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解决了工程放大的难题,成功地用于指导六种工艺,三十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的改造或设计。所研究的气固循环流化床、气固超短接触催化反应器,移动床重整反应器、大型节能干燥装置等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过程,在生态化工工程与工艺、产品工程、亚微米与纳米粉体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

从中我体会到,一个科学家的最重要的品质可能不是他在科学上的才华与想法上的创新,而是他对科学的敬畏与对社会的担当。有了这样的敬畏与担当为前提,我们才能确保科学技术是为人类谋福祉而不是生灾祸的。

金涌院士从多方面阐述了思维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让我明白: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要有质疑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一直以来,总觉得科研是一项很高深的领域,虽然曾多次偿试涉入这一领域,但总觉得自己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很层面,感觉对这一领域的很多东西自己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更别说是运用自如了,但通过这院士的生动讲解,自己受益匪浅,很多模糊的东西一下子变得明朗。

4.题目:the world of organic chemistry using water as a solvent

报告人单位: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报告人: kobayashi(小林修)

时间:2023年10月8日。

地点:逸夫楼10楼会议室。

报告会上,kobayashi教授结合自身多年来的科学研究,主要介绍了水相有机化学反应。详细地阐述了水相中的不对称催化c-c键的形成、水相中金属有机物及金属氢氧化物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水相有机反应中特殊的反应性和选择性以及水相中的mukaiyama羟醛缩合反应等。

通过聆听kobayashi教授的学术报告与讲座,既开阔了视野,也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学术前沿的新思想。

从通过聆听小林教授的学术报告与讲座,既开阔了视野,也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学术前沿的新思想。从他们身上,我看到每个人要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里尽心尽力,坚持去做研究,不断去追求真理,才能为人类幸福作出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

不但如此,也要学会团队合作,因为你离不开这个社会,当我们进行思想的碰撞,就会创造出智慧;学会与人沟通,彼此交流,共同学习。还要懂得学习与做研究的方法,勇于去实践,即使失败,也要再次站起来重新开始直至成功;勇于创新,打破思维定势,尝试去改变思维的方式,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联系我们的社会实际,寻找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创造价值。

教授不仅为我们讲述报告内容,显示出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还为我们解答各种学术、生活以及进一步深造等问题,为我们释疑解惑,使我们少走弯路。这些学者、科学家不仅为我们在学术上指路,更为我们的人生指引方向,使我们受益终身。参加这次学术报告和交流,我不仅了解和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也认识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我从小林修博士身上学到的对于专业和生活,保持低调和乐观的态度;对于科学和社会,保持敬畏和担当的态度。

所有这些,必将使我终身受益。

5.题目:石墨烯的电化学与生物分析。

报告人单位: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报告人:李景虹。

时间:2023年10月28日。

地点:逸夫楼10楼会议室

据介绍,李景虹教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他获得学术成就和荣誉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获得者(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获得者(2023年);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百人计划)入选者(2023年);美国李氏**会杰出成就奖获得者(2023年-2023年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3年);首届中国电化学青年奖(2023年);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23年)等;并多次被国际知名期刊邀请写研究综述,是国内外一些重要期刊的编辑和编委。

李景虹教授在学术报告中从石墨烯的发现、结构、特性、制备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石墨烯材料的电化学及化学生物传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最新国际前沿进展情况。课题组的具体研究工作为石墨烯的可控合成、石墨烯的优异电化学性能与器件、石墨烯的电化学修饰与电化学生物传感、电催化与电化学能源。

他还勉励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要勇于创新、持之以恒。不但让我从中汲取了热门石墨烯材料相关知识,也让我感受到了李教授从容不迫的讲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驭讲台的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颇受震撼。李景虹的报告内容新颖,会后在座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提问,李教授对大家的疑惑一一耐心解答,现场互动气氛活跃,我也从中对石墨烯有了新的了解,并对其能否与我目前的课题结合进行思考。

李景虹教授的详细讲解、透彻分析让聆听报告的师生们受益匪浅,对我校化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

导语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想象的空间。以下是xx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欢迎点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孩子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了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孩子思维 ...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崔愷院士作主题讲演 耕耘 本土建筑的思考与实践 他结合十三个经典项目案例进行深度分析,针对 本土设计的理念 进行了阐述。本土设计 是以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之土为本的建筑设计,它是中国当今社会核心的文化理念在建筑中的具体推行 反对全球化导致文化特色的缺失和民族精神的衰落 它提倡的是回归理性的思考,反对浮...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利用小学期时间,学校和学院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讲座,在我看来,旨在丰富小学期生活,积累专业知识,拓宽视野。这些讲座与我们专业知识紧密相关,但是却不单一,涉及不同课题观摩聆听名师讲座,名师神采飞扬,听者亦有心得。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