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漫谈《庄子

发布 2023-10-06 11:20:18 阅读 6954

心得体会:漫谈《庄子》(最新)

庄子》逍遥而游,万物圆浑,自然本真。

小大之辩。《齐物论》中谈到:“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单从字面来看,这明显与我们的认知相悖:怎么秋毫之末为大,而太山为小?殇子为寿,而彭祖为夭?

于是,有人解释道:和比秋毫之末还小的东西相比,秋毫之末为大;和比太山还大的东西相比,太山为小。和比殇子还命短的人相比,殇子为寿;和比彭祖还命长的人相比,彭祖为夭。

或许,这样,大多数人就认为合理了。

为什么人们比较倾向于第二种阐释呢?因为第二种观点有了比较对象,小大之辩就不言而喻了。但是,我仍然对《齐物论》中的这段话持怀疑态度。

首先,《庄子·秋水》中谈到鱼乐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的这番争辩,最终庄子胜出。庄子紧抓惠子所问的安知鱼之乐为突破口,认为惠子事先已知晓庄子知道鱼之乐,只是不知庄子怎么知道的罢了。这不就以惠子之矛,戳惠子之盾,当然是惠子败下来。

由此推彼,《齐物论》中:“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表明庄子也已认同“秋毫之末为小,太山为大;殇子为夭,彭祖为寿”了,否则,为什么不将“秋毫之末”换成一粒灰尘等?

为什么不将太山换成华山等?殇子和彭祖亦然。由此,庄子潜意识里已认同了现存的、普遍的判断标准。

既然这样,又何来“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当然,有人辩解道:庄子将秋毫之末与更小的事物相比,太山、殇子、彭祖也是如此。但是:

把秋毫之末与更小的事物相比,难道不是已把原先的比较标准偷换了吗?秋毫之末的比较对象已不是太山了,而是更小的事物。这就是说,太山为大,秋毫之末为小。

同理,殇子还是为夭,彭祖还是为寿。

从而,《庄子·齐物论》中的这段小大之辩,不够严密。我不否认世上存在比秋毫之末更小的事物,但前提是参考对象、评判标准一致。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中辨证主义唯物论提出:

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统一的,对于其特殊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应帝王》中一则寓言: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之帝为浑沌。

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人或许就是弄巧成拙吧。同样,《庄子·人间世》讲述一个爱马之人见蚊氓叮马,就拍打蚊氓,导致马受惊而咬断口勒、毁坏络辔,确实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此外,《庄子·至篇》中记载:一个养鸟之人奉酒、奏乐、呈肉给鸟,鸟皆不为所动,不吃不喝不听,三日而死。这三则小寓言,发人深省:

本意是好的,无害之心,可却为何落得这般下场?

庄子阐释道:这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意志、愿望强行加诸他物,改变了他们的自然本性,所以,结果就适得其反。

对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庄子认为:人类是完全按其自然本性生活,一切外在的人为的约束都会破坏这种本性,进而招致天下大乱。

因此,统治者要“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无为”又是“虚己”的反映。虚己,即像镜子一样明净透彻,同时,有广大的涵容性。

对于无为而无不为,我有赞同,也有怀疑之处。庄子要求完全顺应人的自然本性,那么,试问“自然本性”是善是恶?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却坚持性恶论,到底人性本善还是恶?

至今,无人能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如果,有些人性为恶,难道应完全顺其发展而不加所为吗?即使,人性本善,也难以保证它不会为恶所染,近墨而黑了。

万事万物,有其自然习性,一旦加以改变时,应当考虑它是否适应,合理而为,而非一概无为。顺应自然本性,前提是其本性是合乎道德、法律,这样,方可“无为而治”。当然,对于“无为而无不为”(即“虚己”),我们确实应如此。

为人处世,力求无愧于心,正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要学会包容,包罗万象、容纳百姿。

庄子哲学,与儒家入世思想、人伦纲常不同,庄子引导我们豁达、包容万象、不拘泥于小挫折。读《庄子》,立于宇宙的至高点,俯视人间,胸中雄浑之气荡漾而开。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篇一。借助于 百家讲坛 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 逍遥游于物外,什么 无为,无功,无名 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犬儒主义的创造人,庄子的 自由精神 混合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

心得体会庄子读书心得

庄子读书心得。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读完庄子一书之后,每个人的读书心得都会所不一样。下面是查字典 带来的读庄子的心得范文,欢迎欣赏。读庄子的心得范文篇一 庄子秋水 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读庄子的心得体会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乎,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束缚你,得一本好书,犹如寻一位好友,将受益终身。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 庄子心得 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