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说爱国

发布 2023-09-18 03:54:14 阅读 5539

徐百柯。

最近在网上看到央视10年前有一期对话节目,以及网上的相关评论,主角是当时声名初起的韩寒。节目中,专家分析和观众提问,这个少年的成功屡屡被质疑,从经历到个性,他被审视的目光评头论足。

最受追捧的评论是,节目中作为的“好学生”来反衬韩寒、来歌颂“中国教育好”的女学生黄思璐,北大毕业到了美国,嫁了美国人;而韩寒,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辍学小子、被认为破环“80后”形象的人,10年后继续留在美国,成为一位公众知识分子。

有人拎出北大女学生马楠,美国前**访华时,她借提问机会表达对美国的不满,引来叫好声,结果也是去了美国嫁了美国老公。还有人提到哈佛女孩刘亦婷,当年声称报效祖国,满载国人的期望,结果在美国做了**高管。多数评论认为,这些一度风云的青年人,衬托出韩寒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核心之一便在于坚守中国本土。

话题由此引至“爱国”,学者郑永年曾分析过中国近年来出现的知识和财富“退出”潮(前者主要指留学,后者主要指移民),他引用政治经济学家赫希曼关于公司、组织和国家如何衰落的理论,指出组织的衰落主要由于失去成员的“忠诚”,即如果成员“退出”组织,那么组织必然衰落。所以如果要防止组织的衰落,,就要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如何保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

有两种途径:一是组织为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二是容许成员发出“声音”,批评组织的不足,从而令组织改进其服务。

郑永年的判断是:知识和财富“退出潮”反映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人们对“声音”机制的效应已经失去了信心,对一些体质已经失去了信心,因此开始选择“退出”机制。与其他社会一样,占有知识和财富是中国社会中最有能力发出“声音”的两个群体,一旦这两个群体选择“退出”,内部改革必然缺乏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我们如何评价当初韩寒辍学,即选择“退出”他认为束缚他的学校教育体系,但他更高的价值层面显然并未“退出”,而是选择坚守,选择了“声音”的机制,持续的对自己的祖国、自己生活的社会发言。

坦率的说目前的“退出潮”更多的是基于理性和现实的选择,或求自我发展,或求自我保护。这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的一个窘境:基于感情和心灵的选择,几近枯竭。

记者卢越刚曾深入研究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尤其打动他的,是科尔奈思想的源泉、思想的主体、思想的根本,在于他的民族、他的祖国。科尔奈受邀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在爱因斯坦工作过的地方,这是一项崇高的荣誉,但签订协议时,科尔奈提出一个要求,要有一半的时间待在匈牙利。

在卢越刚看来,整个东欧国家的知识分子,从肖邦、斯梅塔纳,一直到科尔奈,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把祖国作为自己思考的背景和舞台,更作为自己思想的归属,这个特点让人感动。“在自己的土地上思考的知识分子,这样的思考姿态、方式,特别值得中国的学者、中国未来可能的思想家们效仿,或者做参考。”

我们的经验里,某些虚伪或异化的教育导致了信念的庸俗化,实际上,这种围绕着“祖国”思考问题的情怀,在今日尤其应当予以推崇。

但愿有更多这样的人——基于我情感的选择,我不退出;基于我内心的选择,我说出来。

回到10年前那期节目,对话中有一个暗含的主题是:“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管是10年前,还是今天,这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韩寒的辍学,他的桀骜,他的反智倾向,都非普遍的需要。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我们需要一些留在祖国的人,一些能真切地感受这片土地的乐与痛,并加以描述、提供解析的人。

国庆节爱国诗句

国庆节爱国诗句大全。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3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4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国庆节作文 爱国主义国庆节作文

国庆节作文 爱国主义。啊,中国!神圣的祖国!我深深热爱着的家园!我所爱的神圣的国土啊!美丽的祖国啊!多少嗰世纪以来,伱昰多么伟大!您把神圣的知识与智慧传播到了全世界!为了您,无数英勇的士兵战死沙场!我爱伱的灿烂的,古老的遗迹和不朽的的历史,我热爱伱的美丽,更因为伱而感到光荣。我热爱伱的一切,仰慕伱的...

关于国庆节作文 谈爱国精神国庆节作文

每当我在公园中看到晨练的老人,就会想起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时候,他们经常会给我讲一些他们以前的故事,但是现在离家远了,我很少有机会听他们讲故事了,而他们身边也再没有什么人听他们讲故事了。我想这些老人和我的父母一样,在他们心里都有着许多岁月留给他们的一段故事。在这个伟大的节日里,您的宽广胸怀充满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