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吴迪

发布 2023-09-12 16:36:56 阅读 9258

吴迪。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我过年期间在家中仔细读的一本书,当时还有一本江味农的《金刚经讲义》作为参考阅读。叔本华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的思想借鉴了古印度佛教的智慧,尤其是佛教的强调因果、缘起性空的世界观,对欲望的驾驭与控制的人生态度,对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发。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将叔本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了一个完整的表述。他的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而其余的一切都是意志引起的表象。二是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

欲望不能实现会痛苦,欲望实现了会空虚,人生就是在痛苦与空虚之间不断轮回,欲望越大,痛苦就会越深刻。而摆脱这一轮回的一个途径是艺术,艺术是超脱欲望的法门,它能够让意志进入到纯粹认识的领域,停留在认识的领域自由翱翔。

下面我将分别就这两个观点提出我的看法和感想。

首先第一点,意志论的世界观。

意志是一个不可证明,只能感受的东西,是超越于因果律的表象世界的本源的东西。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形而上的论断。艾耶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中表示要拒斥形而上学,提倡哲学的逻辑与分析性质,而不是对于所谓“第一原理”的追逐,这是哲学从罗素那里进入当代发展后的新形势,暂且按下不提。

我个人的意见是如果放弃了对“第一原理”的追逐,那么世界将变得索然无味。因此,我在个人情感上是认同叔本华对于世界第一原理的追逐的。

那么叔本华的意志论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经不经得起推敲的?我个人认为在类比上有一定的道理,在逻辑上则是不完备的。

意志论类比了印度的佛教思想、柏拉图的彼岸思想、康德的物自体思想。就像叔本华在书中反复强调的那样,他的思想根源不仅来自印度的佛教,还来自于柏拉图和康德,可以说是东西合璧的思想。柏拉图的洞穴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一帮野人生活在山洞里,每天只能看到太阳照进墙壁上的影子,而他们以为这就是全部的、真实的世界,直到有一天,他们走出了洞穴才知道太阳的存在。

柏拉图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是故事中的野人生活的洞穴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也只是太阳照进洞穴形成的影子,真正的理智的世界在彼岸,只有通过最纯粹的智慧训练才能达到。而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强调物自体的概念,物自体是超越时空限制、超越因果规律限制的本源存在。印度的佛教思想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性”,性的特点是空,性与性之间的联系是“缘”,缘起性空讲的就是本源如何产生整个世界的过程。

叔本华认为佛教、柏拉图、康德的学说看似不同,实则相同,所谓的“性”、“彼岸”或者“物自体”都是指同一样东西,那就是意志。

意志论的证明与解释在逻辑上是不完备的。为了解释自己的意志论思想,叔本华使用了两步走策略。第一步解释生物的本质是意志,第二步解释自然界的本质也是意志。

为了证明生物的本质是意志,叔本华从诸多表象中进行推测。他认为高级生物人类的头部处在最高位置,那么可能就是意志在起作用,人体的诸多器官就是意志不同欲望的外化,消化器官是意志食欲的外化,性器官是意志性欲的外化,大脑是意志求知欲的外化。由于人类是最高级动物,反映求知欲的大脑处在人体的最高位置。

而其它比人类低级的动物则是头部的位置比人类低,食欲和性欲占主导地位。而比动物还低级的植物也是意志的外化,是纯粹生存欲的外化。到此叔本华认为对生物的本质是意志的解释完毕。

进入对自然界的意志本质的阐述。对自然界的意志本质的阐述则要困难许多,一块石头的意志在**?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叔本华把整个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一些客观规律的存在体现了宇宙意志的存在。

比如物体的下落规律,天体的运行规律,这些规律的存在和一致反应了宇宙的意志的存在。正如叔本华在《附录与补遗》中解释的那样,人们常把自己说成小宇宙,而叔本华则把宇宙说成是一个大人。。或许宇宙真的是一个大尺度的活物?

谁能说得清呢。

当然叔本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理论是无法通过逻辑去证明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东西。在《附录与补遗》中,叔本华论述了人类的形而上学需要。正如我本人在文章一开头提到的那样,如果我们放弃了对”第一原理”的追逐,那么世界将变得索然无味。

我的这种趣味和冲动在《附录与补遗》中被叔本华明确阐释出来,就是人类对于世界本源、本质、起源的思考与探索的冲动,叔本华把它称作“形而上的需求”。这种需求产生于人类对于自身与世界存在的惊叹与思考,产生于对于死亡的恐惧。并且由于这种内在需求,催生了两种职业,一种靠这种需求为生,他们兜售形而上的理论,一种为这种需求为生,他们探索形而上的理论,于是一种的代表是神职人员,另一种的代表是哲学家。

叔本华本人对于神职人员是鄙夷的,对于哲学家是敬佩的。这让我想起了马克思韦伯在《以政治为业》中阐述的两种人,一种人靠政治为生,一种人为政治为生,靠政治为生的政客,为政治为生的政治家。为一样东西而生的人我把他称作超脱者,靠一样东西而生的人我把他称为附庸者。

超脱者永远会比附庸者在精神上要更加幸福,无论这样东西是国家、人民、真理、美、生活、宗教,抑或是其他。

对于叔本华的意志论的世界观,我持批判接受的态度。我相信有一个叫做意志的东西存在,无论这个东西是叫做佛家的“性”也好,叫做康德的“物自体”也好,叫做柏拉图的“彼岸”也好,同时我也认为我们永远也弄不清楚它,因为我们在明处,它在暗处,我们只能用感觉去体会它,用生活去接近检验它。

其次第二点,欲望与痛苦论的人生观。

叔本华认为人之所以会感觉到痛苦,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欲望得到了满足之后就会感到空虚,人生本质上就是在痛苦和空虚之间徘徊。获得解脱的一个方法是通过艺术,叔本华本人在书中阐述了他自己对于文学、绘画、**、雕塑的看法。

我结合个人的经历对叔本华的观点部分赞同,部分反对。

我赞同的部分是痛苦的根源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我在申请书中说我与读书的故事源于两件事,一是大三时学生会主席竞选失败,二是大四时失去相处三年的初恋女友。这两件事给我的打击是巨大的,也让我痛苦良久。

我明白想要而不可得是痛苦的一个根源,更加痛苦的事情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的不满,是妄自菲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到“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但是我没有放弃追逐快乐与幸福,勇气告诉我不要退缩。

我向书籍中探索,不断地阅读哲学书籍,人性书籍,我想弄清楚我为什么会痛苦,并且要弄清楚快乐是什么,如何获得快乐。其中给我启发比较大的是马斯洛的《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与罗素的《幸福之路》。马斯洛与罗素不约而同地都指出幸福的根源在于创造和奉献,在于自我实现。

我向实践中探索,我不断地从事服务他人的工作,参加研究生会服务研究生,并成功当选电机系研究生会主席,我会因为同学们在一二九歌唱比赛之中快乐的笑容而开心良久;我参加梦之网社会实践项目服务四川的孩子,我会因为孩子们在微网带来的灯光下读书而幸福微笑;我参加inspire启志清华项目给河南的孩子写信交流,我会因为解答孩子的问题或者困惑而快乐许久。我向艺术中探索,我回到阔别良久的国标队,我会因为在舞蹈中和舞伴的心灵交流而深深震撼和开心。

这也是我为什么部分反对叔本华的空虚论。叔本华说欲望得到满足之后会空虚,快乐只是短暂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叔本华这里指的欲望是肤浅的欲望,是指诸如性欲、权力欲、金钱欲等刺激性的欲望。

的确这些欲望的满足会带来短暂的刺激和飘飘欲仙,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痛苦和空虚,需要不断地重复刺激,最终毁灭自己。这可能也是毒品的作用原理。

我个人把这种快乐归类为短暂的、虚假的、肤浅的、不健康的。快乐的另一种是幸福,是长久的、真实的、深刻的、健康的。而这种幸福只能通过不断奉献、不断创造来实现。

所以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说,到了60多岁的年纪,可能政治家要比别的职业来得幸福感更加强烈,因为这种幸福感**于一生的奉献,一生的见多识广,他可以反复欣赏自己的作品—一系列的政绩,人民的幸福,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能与之想比拟的只有大型企业家。不过在我看来,探索真理的科学家也会有此种幸福感,一生的探索会带给科学家接近真理的快乐,贡献知识的幸福。而这都属于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属于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

所以清华说培养三种人,治国栋梁、兴业之将、学术大师,是有其哲学根源和幸福背景的。

那么艺术呢?艺术的位置在**?为什么叔本华如此强调艺术?

从我个人跳舞的体会来看,艺术是把幸福求助于内的过程,是直接通过内在与“神”交流的过程,是建立自我欣赏的过程。教我们拉丁舞的范老师常说,要有内心,你的第一舞伴永远是地板,是你的内心在与地板跳舞。

于是我们可以说政治、实业、科学都是求助于外的幸福,而艺术是求诸于内的幸福。我前面说到前者的幸福是长久的、真实的、深刻的、健康的,艺术可能并不能用这些词来准确形容,可能用自由的、潇洒的、无虑的更加准确,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假的,但是这种假不同于毒品、性、权力、金钱带来的假,艺术的假是健康的假。那杜甫写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呢?

我认为它离纯粹艺术有一定的距离,更加贴近现实了,所以在纯粹艺术的评判标准下,杜甫并没有李白有成就。

叔本华为何只强调艺术呢?为什么他没有发现奉献带来的幸福呢?这可能与叔本华本人的一生经历密切相关。

叔本华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年轻时沉迷于享受和**中,本身性格比较自私和孤僻,不善与人交流,尤其是不擅长与女人交流,因此他对女人一直持有偏见。据说叔本华因为受不了一个女裁缝的吵闹并且多次劝阻无效,他就把她推下楼并造成残疾。为此叔本华不得不每个季度付给她补偿,而在那个裁缝过世时,叔本华写道:

“老妇死,重负释。”叔本华的一生没有体会过奉献带来的幸福,所以他很难写出这样的东西。就像经验主义鼻祖休谟在”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中说的那样,”we are shaped by our experience.

”因此我们都局限于自己的经验,叔本华也不例外。

最后再来谈一谈生活中比较出色的几类人:艺术家、政治家、企业家和科学家。艺术家是要有天分的,要有世界和心灵最直观、最深刻、最细腻的感知,所以他可以求助于内而获得最高层次的快乐——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稍微天分差一些的人可以求诸于外,去奉献、去创造,那么随着时间的积累,随着阅历的增长,也会获得深刻、长久、真实的幸福。但是大部分人都会平淡地过完一生,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对痛苦和快乐深入的理解,就得过且过地过完了一辈子。也有一小部分人为了追求虚假的刺激与快乐,沦为叔本华笔下欲望的奴隶,去追求性、权力、金钱,甚至去吸毒、犯罪,在空虚和痛苦之间摇摆。

成为哪一种人,我们至少可以去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都是自由的,我们可以去选择不断创造和奉献,虽然创造和奉献的过程是如此地艰难和痛苦,但是这种艰难和痛苦是充实的,胜利的果实是醉人的,值得我们为之而不断奋斗。

《滥竽充数》读后感吴辛迪

滥竽充数 读后感吴辛迪 滥竽充数 读后感。滥竽充数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故事,滥竽充数 读后感吴辛迪。古时候有个国王喜欢听吹竽,而且喜欢听集体合奏。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却混进了国王的吹竽乐队。当别人很投入地吹竽的时候,他也在人群里摇头晃脑地假装在吹。几年以后国王死了,他儿子继承了王位,...

《傻狗温迪克》的读后感

傻狗温迪克 的读后感范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周末,我又看了一本好书,叫 傻狗温迪克 这是一本活泼 轻快的书,字语行间始终充满了温馨和童真。故事真实而又贴近生活,刻画细腻,甜美和酸楚交织的情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牧师的女儿,欧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超市...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精品文档。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一 古人早就说过,书籍之多,浩如烟海。我们沉静在书的海洋中,收获着丰富的知识。每读一本好书,就是对人生的一次感悟。在此,我推荐一本书 平凡的世界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每个人对于这个浩渺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