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钱穆《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5 阅读 9327

2024年钱穆《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

钱穆《__历史精神》读后感。

研究历史就是研究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没有历史,文化,就没有民族,反之,没有民族就没有历史和文化,三者相辅相成。欲了解历史精神,必了解其变化和持久,在永恒中有变化翻新,在变化中有连绵持续的精神。

我们感觉是__人,不仅仅是我们出生在__,有__国籍,更重要的是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一种独特的__民族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立德,立功,立言。这些在已经深入到__人的骨子里去了,何时提都不过时。

所以说要灭亡一个国家首先要灭亡其历史,改造一个民族,首先要改造其历史。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记忆,其也变成了行尸走肉。所以要了解历史,尊重历史。

研究历史,从现在找问题,从过去找答案。

_为什么能从乱到治,从治到乱,直到现在的大治,因为有前赴后继的士君子,维持着这种精神,有一群历史文化涵养的人,怀抱理想,救国图存,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毕业,不要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国家,社会,家庭乃至人类也是尽到教育的责任。

因此__今天的教育风气,小学生第一目标在进中学,中学生第一目标在进大学,大学生第一目标在获得的机会,如此便成了一种赛跑式的教育,这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机会比赛。

而__传统儒家教育传统是,人人皆可尧舜禹,即道德人格之尊严,使每第。1页。共。

3页。个人感觉到都站在平等地位上,都尽自由地可能有成功,可能得满足。

所以在国民教育之外,要注重培养每个人的人文精神,尊师重道,道,事物的规律,基本准则,无所贵贱,无所高下,人人平等。所以现在骂人不讲道理是对人的最大侮辱。

_这五十年来的教育,似乎只是教小孩子读书识字,教青年人谋求职业,不是在教整个的人生,不感得需要一个超乎一切的最高中心,共同尊崇的最高对象。如此般的社会,哪能不各有距离,又哪能从其内心深处获得互相沟通?试问这样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又如何得团结凝聚?

振聋发聩啊。当前的最大问题,仍在如何重建这一个道,即重新发扬我们的历史文化。重新提示出我们一向所看重的人格尊严和道德精神。

总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需要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凝聚力和居安思危的远见。

何谓__历史精神,道德精神是也,一种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精神。正如作者说的那样,历史事件是一种远从过去、透过现在而直达将来的,有它一贯的一种历史精神。

吾辈人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坚持文化自信!

摘录:伊尹圣之任者也,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人处社会,总不外此三态度。

一是积极向前,负责,领导奋斗,这就如伊尹。一是甚么事都不管,躲在一旁,与人不相闻问,只求一身干净,这就如伯夷。还有一种态度,在人群中,既不像伯夷般避在一旁,也不像伊尹般积极尽向前,只是一味随和,但在随和中也不失却他自己,这就如柳下惠。

以上所举任第。2页。共。

3页。清和三项,乃是每一人处世处群所离不开的三态度。在此三种态度中,能达到一理想境界的,则都得称圣人。

只有孔子,他一人可以兼做伯夷、伊尹、柳下惠三种人格,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因孔子能合此三德,随时随宜而活用,故孔子独被尊为大圣,为百世师。第。

3页。共。3页。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

钱穆 中国历史精神 读后感。所以说要灭亡一个国家首先要灭亡其历史,改造一个民族,首先要改造其历史。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记忆,其也变成了行尸走肉。所以要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研究历史,从现在找问题,从过去找答案。中国为什么能从乱到治,从治到乱,直到现在的大治,因为有前赴后继的士君子,维持着这种精神,有一群历...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 读后感。历史这一词汇,我们很熟悉。但如果具体问到什么事历史,很多人一时间会很茫然,但这一本书,会带你进入茫茫历史中。这一本书中,我感兴趣的是 三顾茅庐 刘 关 张带了礼物来到隆中探访诸葛亮。第一次诸葛亮和朋友远游去了,刘 关 张失望而归。又过了数日,正值隆冬,乌云密布,下着大雪,刘...

《中国历史报》读后感

中国历史报 读后感范文。中国历史报 读后感范文。最近我迷上了一套 中国历史报 这真是一套非常有趣的书,打开第一本就再也舍不得放下了,让我改变了原来所认为的历史书是枯燥乏味的看法。中国历史报 用诙谐有趣的方式向我们讲述每个朝代的名人趣事,大臣成了爆料人 皇帝成了八卦对象 战争上了快讯 大事有了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