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4 阅读 7925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今年是《月亮与六便士》问世的第一百周年,一直位居豆瓣图书好评榜的第一,因此我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的读书笔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概述,第二部分是我自己的解读。

这本**是从第一人称“我”的口中讲出来的,‘我’是一名生活在伦敦的作家,喜欢观察人们的言谈举止,觉得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一个人最真实的性格。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克兰德太太,太太家境不错,喜欢结交作家朋友,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但是没过多久,这样一个美满的家庭却发生了变故,太太的丈夫克兰德突然丢下了太太和两个孩子,离家去了巴黎。所有人都认为是他有了外遇,和小三私奔了。

太太眼睛都哭肿了,央求我去巴黎看看他,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在他身上,我很同情他,确定去一趟巴黎。最终,我在一个破旧的旅馆见到了她的丈夫。令人吃惊的是,克兰德并没有和人私奔,也没有花天酒地,甚至没有钱,他来到巴黎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画画。

我劝他回到自己妻子的身边,并说孩子需要一个父亲,妻子需要一个丈夫。但是克兰德毫不为所动:“我已经养了她17年,她已经可以养活自己了,我现在一点也不爱她。

“他的回答令我震惊,但是除此之外,我似乎感受到了他身上多了一种属于欲望的魅力。我回到了巴黎,将结果告诉了克兰德太太,太太情绪非常激动,说:“他要是疯狂的爱上了别人,我还可以原谅,但现在,他居然为了理想背叛我,我巴不得他现在就死去。

”或许在太太看来,如果丈夫只是感情出轨,那很有可能是受了其他女人的**,恰好丈夫的心肠又很好,所以这一切是可以原谅的,但克兰德是为了理想而出走,那就意味着,在克兰德的眼里,理想是高于爱情的,这是克兰德太太所不能接受的。

5年过去了,克兰德并没有回来。在他太太的授意下,外界都谣传她丈夫是一个花心的人,和一个法国女郎私奔了。

我逐渐厌倦了这里的生活,并决定去巴黎生活一阵子。我在这里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施特略夫。他是一名性格懦弱的画家,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

就这样一个不讨女孩子喜欢的人,竟然已经结婚了,妻子知书达理,端庄大方。我从施特略夫了解到了克兰德最近几年的状况,克兰德这些年一直在花花,但是对于这些画并不**,也不让人看。

圣诞节那一天,施特略夫将病倒了的克兰德带回了家,但是身体好转的克兰德要离开时,妻子却要求一起离开,施特略夫万般无奈,最终将自己的房子让给了妻子和克兰德。过了几个星期施特略夫收到了来自医院的噩耗,他妻子服毒自杀了。在安葬了妻子之后,他收到了来自克兰德的画,画中的裸女正是他的妻子。

施特略夫悲愤交加,想把画撕碎,但是又意识到这是一幅珍贵的艺术品,他下不去手。

过了很多年我又听到了一些关于克兰德的故事。克兰德在离开了巴黎之后,去了一个叫做塔西提的小岛,生活更加艰难,并在岛上和一个叫**塔的姑娘结婚了。之后得了麻风病,岛上的人都跑完了,只剩下妻子和孩子。

在他在死去的那一天,他的房子充满了恶臭,但是墙上挂满了壁画。他的医生即使不懂得画画,但是看到了这些画之后,便惊呼这是一个天才。即便如此,还是按照生前的吩咐将这些画烧了。

不久我回到了伦敦,见到了伟大画家克兰德的遗孀。她搬了新家,墙上的装饰全换成了克兰德作品的仿制品。克兰德太太说:

“作为一个伟大天才的太太,我有义务将克兰德生前的一切告诉别人。“我看着克兰德太太的真挚目光,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当年我觉得这目光单纯而美好,而现在我却觉得自己好像被耍了。

以上便是主要内容。

以下是我自己的解读。

虽然书名叫做《月亮与六便士》,但是全书并没有出现月亮和六便士的对应场景,月亮代表艺术家的终极理想,而六便士代表着平常的现实生活。

克兰德是毛姆在**中刻画的一种理想型的生活方式,即一个试图完全抛弃六便士一心一意追求月亮的人的一生。而一般认为,克兰德的原型是法国著名后印象派画家高更。

他们同样有**经纪人的职业,也同样去过塔希提岛。不过根据相关资料,高更的一生并不是像书中所描述的如此理想,比如他在当**经纪人的时候就已经学画,而且参加了多次画展。后来在去到塔希提岛中途,曾经继承了叔叔的大笔遗产,这些似乎更像是一个人真实的经历。

但是,我想毛姆之所以把主角叫做思特里克兰德,其实是把他刻画成为一个独立、虚构的艺术形象。奇妙之处是,克兰德与高更的联系,作者只是暗示,但没有明说。于是读者不停地做着主角与高更的联想,并从这种联想中获得了对这个故事「真实感」的信任,但又无法认定书中所讲的就是高更。

所以那些了解了文中记载与现实中的高更不同的人,却又无法直接地说出「与事实不符」这样的话,因为,书中的主角叫做「思特里克兰德」,这本来就并非是高更的一生。

不过,这部**实际上的魅力是非凡的。行文非常流畅,很容易一口气读完,一种令人惊讶的感觉是,最初读到书中所描述的那些「平常人家的世俗生活」,是觉得「完全正常」和「理所当然」的。但当看完克兰德死在塔希提岛,「我」再次回到伦敦时,虽然所见的是同样的世俗场景,却会想要反问自己「这是否真的是有意义」?

从而产生了对这些再日常不过的生活的一些怀疑。同样的场景能够在开始时与结尾时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不得不说是毛姆这本**的独特魅力。

毛姆在书中刻画了许多人物,他们都具有典型性和复杂性。

思特里克兰德一生追求「月亮」,但他却无法完全摆脱「六便士」对自己的束缚。书中非常多处提到了这一点,他冷酷无情,在一般人看来近乎人渣,他常常受困于自己的欲望,总是去寻找食物或者妓女。而在塔希提岛上,其实是爱塔作为他的**人,帮他处理了一切「六便士」相关的事情,他才得以专心创作出伟大的壁画,追求到了「月亮」。

但这个近乎不近人情的人却唯独对爱塔充满了感激,在他落泪那刻,或许已经明白,人并不能逃离「六便士」,而他对爱塔的温柔,或许是他和「六便士」的和解。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当然是「六便士」的代表,她不懂艺术,却附庸风雅。

施特略夫是一个善于应对「六便士」,却可以看到「月亮」价值的人。他想要追求月亮,却碍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但当他看到那幅描绘妻子的画时,按照「六便士」的逻辑,他理应毁掉,但他出于对「月亮」的爱,认为这幅画是如此之美,不应该这样消失掉。而他最后的结局,就如同我们很多人一般,回到故乡,他捡着脚下的六便士,心中仰望着天空。

勃朗什其实也是一个追求「月亮」的人,她要的是纯粹的爱。以致于她意识到自己和施特略夫之间是因为怜悯而不是爱情在一起时,便迅速地离开了自己的丈夫,投入到思特里克兰德的怀抱中。只是,和思特里克兰德不同,在故事里,她并没有好的结局。

爱塔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在书中,她似乎不太像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她对斯特里克兰德的付出,无尽完美,以致于她身上甚至带有一些「神」的属性。而故事最后在塔希提岛部分的篇幅,也带有一些「传说」的色彩。比如那惊如天人的壁画,那付之一炬的房屋,这种「无从考证」的描述,增添了这一部分故事的神秘感,也让塔希提的段落带有一种「神话」的感觉。

如今读完书之后想来,或许毛姆也是在创作时的潜意识中意识到了这部分的理想性,所以才用一种传说笔法来描述一个「已经被烧成灰的杰作」吧。

书中借斯特里克兰德之口,多处表达了对「女性」这一群体的蔑视,这可能是作者在他那个时代的认知中,对女性性别标签的「便利却鲁莽」的使用。从另一个角度说,「女性」这一概念,和他所表达的「月亮」与「六便士」的主题之间,并不存在必须的关联。他可以在创作时,选择不给女性贴上相关标签,这算是作者的一种局限。

男性可以选择追求六便士或者月亮,女性也可以选择追求六便士或者月亮,这两者并无不同。大家在阅读时,可以特别留意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借思特里克兰德之口,说出了很多对「六便士」与「生活」的狠话与咒骂,但思特里克兰德最后却感激了陪伴在他身边的爱塔,落下泪来,我想,塔希提的故事更可能是存在于理想之中。

生活中的我们,常常的状态是「捡拾着六便士」,同时「仰望着星空」,这令一些人沮丧,也让一些人庆幸。不过这其实是一种必然。很多时候,人们会想,有朝一日,一定要找一个地方隐居,安心创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一旦真的到了那个地方,就不知是否会有蚊虫,也不知是否有天会病倒需要医生,也不知哪天会突然间受不了寂寞。

所以,我疑心,真正伟大的艺术,并不是有人帮忙打理了一切,然后在塔希提这样的地方,专注从心中迸发出来的,而有可能是在每天六便士的柴米油盐之下,怀着异乎寻常的坚定信念仰望着月亮,不断追求,不断生活,最终成为诞生于世俗中的理想之花。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 读后感三篇。六便士 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着碌碌无为的庸人们所处的卑俗现实。月亮与六便士 读后感1月亮,代表着一个崇高的追求与理想。六便士,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着一个卑微 平凡弱小的人。有人跟我说,这本书写的太悲情,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圆满的。主人公查理斯 思特里克兰德,实现了他...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 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书,是毛姆的 月亮与六便士 很多书看过就忘了,哪怕当时觉得故事不错很吸引人但都是惊鸿一瞥,就像流星,一闪而过,之后了无痕迹。但这本书却让我看了之后念念不忘。这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讲的是在一个英国 交易所工作的男人,在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 美满的家庭,后却迷恋上...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这本书,我前前后后共计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来看,虽然篇幅较长,但是内容很丰富,情节很紧凑。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主人公是一位叫思特里克兰德的画家,可以说是艺术家。因为其特立独行的对艺术的追求的行为,使他人到中年放弃了稳定的家庭与收入颇丰的工作转而去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净土,去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去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