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的时候》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2 阅读 1905

《年青的时候》

由于前几天看见的知乎上一篇关于张的作品的评价,毓跟我提议,每天读一篇张的**,每一天一篇不是很现实,但重读正合我意。约定了第一篇,也就是《年青的时候》。本篇笔记带有一些剧透,因此建议先把这篇**看完,再看。

开篇的构局,汝良习惯画一个侧脸,没有眼睛,只是一个轮廓。这是写故事的时候的线索架构,而这个线索也促成了后面他和沁西亚之间的特殊发展。引用老梗:

缘,妙不可言。自己也乱写故事,所以对于这个设定觉得很有意思,也就特意拿出来说一下。后边儿,想分主题分析一下。

一、家庭-茫然。

汝良对父亲是鄙夷的,觉得不体面。对于自己的家庭也是鄙夷的,同样觉得不体面。父亲喝酒,猥琐地从锡壶里倒点暖酒在打掉了柄的茶杯中,脸喝得红红的,油光贼亮。

这极为让汝良不齿,甚是低俗粗俗。没有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没有帅气的忧郁,全然不同于电影里的那种高尚的下流。

而对于其母亲,不识字,更不知生活,平日里的消遣无非叉麻将,听绍兴戏。对于汝良的想法乃至这个人,全然是不懂,连代沟都称不上。只懂做些东西,逼他吃下去,然后泫然送他出门。

两个姐姐涂脂抹粉,长的不怎么美而不肯安分。底下一大群弟妹,脏,惫赖而不懂事,孩子气的孩子。

这样的家庭,通常是乱哄哄的。每天从早晨一睁眼就是吵吵闹闹,弟弟妹妹的哭声,母亲的喝骂与埋怨,直到深夜在喝骂与哭声吵闹声中睡去。在这样的环境里,无法安静下来。

每个人都苦,又好似都默然承受了生活本就是这个样子而就这样过下去。汝良不太一样,他对于生活有观察,便成了孤伶伶得旁观者。他想跳脱出去,却不得已身在其中。

因为家是你甩不掉的,只能也苦苦得熬着。

再跳出来一层,这一家人,茫茫然得活着。像极了在流水中不由自身的鱼,他们也不知道自身。也就是顺着自己的心情和欲望,纠纠缠缠,不清不楚。迷迷糊糊也就是一辈子了。

这在那个时代,是寻常,也不寻常。即使是描写那个时代的**里,也有活得明白的人。而即使在现如今,家家都有大学生,也一样多得是这样浑浑噩噩过着。

被生活折磨着,再把这份折磨转嫁到他人身上去的家庭和人。局外人自然知道要不得,局内人,哪怕知道要不得,也没有方法。

二、父亲与年青。

这是一个关于传统与潮流的问题。在每个人的成长阶段,好像都要经历这种对于旧一辈的生活,以及他们生活中的一切的鄙夷的阶段。只是不久前知乎上有人回答的一段话,让我深以为然。

他的父亲在一次与他闲聊时说:不是你父亲喜爱老旧的东西,我所喜爱的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也是流行。到了四五十岁,我喜爱的还是自己十七八岁时喜爱的东西罢了。

时代变了,这些东西不流行了而已。父亲母亲,上一代人,也年轻过。只是时代在变,曾经的浪头总会被推拍在沙滩上。

而年轻人觉得父辈老旧也是自然的事情,因为年轻人才代表乃至引领潮流。这根太阳东升西落,月明则星希一样是再自然不过的自然。就好似前些天爸妈与我闲谈,妈说道现在的年轻人谈个恋爱多冲动。

爸毫不留情揭妈的短:你当年不也是一样,天黑了也要骑自行车往我家跑。而妈也毫不示弱还击:

还不是因为你没有自行车。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而年轻,就要有年轻人的样子。有朝气,有活力,肯去拼搏,肯去冒险,对这个世界还抱有幻想也愿意为之而努力。待到老了,也可以端坐家中,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啊。

想想其实蛮好玩的。

三、恋爱。张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把爱情写尽了。虽然她的笔下女子,大多精明而油腻,但自己却还是稚嫩,毕竟纸上得来终是浅的,恋爱一事,必得躬行。

从一次次甜蜜,痛苦,伤痕中吸取经验。胡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会满怀信心一点点靠近,当奖章已经获取,便抛却掉了。

这篇**里,汝良的恋爱,爱的是自己的梦。又不得不提那个侧脸的巧妙之处了。年少时,许多时候在未遇见那个人的时候,就已经有过许多幻想了。

幻想着某个场景,某种气氛,某种气质。而之后现实里某个瞬间的心动,也往往是某个恰好的时间,某个恰好的人,某个恰好的场景与之前曾幻想过得重合。于是,心动的感觉也很自然而然的发生。

这个角度来说,会喜爱上什么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注定了。

而还有一些人,甚至未必对具体的场景或者人有过幻想。而只是对爱情这个东西,听着**和人的描述,而产生的向往。之后,在一些莫名的心跳加快的时候,或者心里产生一些异样情绪的时候,比方:

刺激。再比方:感动。

把这些情绪自己蒙骗自己为:喜爱,心动。然后,就像有了一个理由,顺理成章得去称之为爱情,来满足自己的向往和好奇。

也还有的是,因为孤独。为了躲避,对于爱不爱也都不在意了,只要有个人陪着就好。读倾城之恋的时候,对于炮火轰炸的夜晚,她看着身边的他,想着:

我只有他,只有他!看到这里我就有怀疑,这是爱么?只是人世本就艰苦,许多时候,不要去拆穿,就这样任由着她去吧。

毕竟,能有个人在身边,就很不错了。况且最重要的是:他俩本身互相之间是喜爱的,只是一直都不确定。

跟宝黛一样,非得闹腾,可劲儿闹腾,闹到后来最终相信了一样。

而我在这儿较真,有点不知好歹。却也并非如此,明心而已。

回到**,在还是不太明白的时候,汝良还是本着向往和对于这种巧合的惊叹,好好装扮着去应约了。这里得说:赞!

不管最终如何,在见女孩子的时候,好好着装装扮一番,不仅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感情的尊重。而后,他就渐渐明白了,眼前人非心上人,心里的梦是完美的,而眼前人是血肉之躯,有着各种小缺点。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在许多青春**电影里,都是一个主题。但为了故事的戏剧性,往往给出的是不正确的但的确是很常见的答案。梦的破灭之后,是分散。

仿佛这就是年轻时的爱情。可我觉着,为什么,或者说凭什么?这样才是年轻时的爱情?

非得悲剧?非得离散?为什么不能如心灵捕手中基廷教授的话那样呢?

〔我知道在那部剧里他不叫这个名字,但是我对他的死亡诗社印象太深,就记得这个了。跟中国的和珅一样。〕他描述他的妻子:

放屁,睡觉磨牙,等等许多小缺点,可是这些缺点让他更加爱她。

又扯远了,回来回来。汝良好在的地方是,他自知。他知道他爱的是一个梦,是自己对于爱情的向往。

他努力学习德文:“ 我爱你,沁西亚,你愿意嫁给我吗?〞并不是真的要对现实里的她去说的。

他会这样做,甚至也并不是对她的喜爱到了这个程度,只是他喜爱这样做,这样才是他的爱情。

请不要误解,我内心里对汝良是赞赏的。好过胡,好过许多:玩玩而已,何必当真呢的老司机。

只是最终这个梦注定要碎的,因为沁西亚不是同他一样的人。沁西亚是把根扎在现实里的。她也有梦。

只是她分得清梦与现实。有句话:有些人其实二十五岁就死了,只是到了七十岁才埋进土里。

这句话,用在沁西亚身上,也适宜。只是,这里就有看不懂的地方了。沁西亚喜爱汝良吗?

不知道。应该有点好感,不然在看见满书的她的侧脸的时候,不会脸红心跳。不会主动请他中午和她借补课的名义约会。

但,自身的桎梏太过沉重,她终归是归于现实。嫁给了一个**人,有着好看的鼻子。

最终,张给她安排了一个病重的结局。我个人觉得,病重的其实是汝良的梦。最终,他左手画的那张侧脸,出现了。

这真是一个残酷而美好的结局。残酷在于张毕竟让他的梦碎了。美好在于,这个梦本就是注定碎的。

倘假设张写得是多年后,再看见沁西亚,成了和汝良母亲一样的人,那大概更让人难过。张还是善良得很,心也软得。

而汝良从此再也不画小人,可以解读为不再幻想。而如果这样解读,就显得汝良很脆弱了。现实里有这样的,受过一次伤,就怀疑一切,否认一切。

这样的人,终归是胆小的。不好。要按我的风格来,不画小人,是他只会画这个侧影啊。

不再画了,是对这个已经落到实处的侧影不再幻想了。放下,是对两个分开了的人最好得尊重。

而对于爱情,还是要抱有幻想的。有人说,爱情像鬼,都是听过的人多,真正见到的人少。不过,对这两个,我都信。

写偏了,不过我写东西本就是信口胡诌。还有许多写的过程中想到的,但是懒啊,就说这么多吧。

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的区别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有很大的区别!读书笔记是你对一本书的某些你喜欢的片段进行赏析,评论。读后感是你对一本书读后的感想,启发等等。读书笔记可短,但读后感不可。要全面了解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的区别,还得从它们各自的概念和写作方法谈起 什么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

《雷雨》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雷雨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一个必然的 雷雨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闷热的夏季,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十几年前到现在的罪孽终于爆发。他爱自己的后妈,也爱自己的侍女,他的懦弱让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他爱美丽的四凤,被新思维影响到单纯的他,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她受尽冷漠与欺凌,爱了两个不该爱的人,在喝了几年不该喝的药...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人性的弱点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人性的弱点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卡耐基的 人性的弱点 这本书,有一些小小的体会,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1 人不是因为没有信念而失败,而是因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坚持到底。2 心灵的成熟过程是持续不断的自我发现 自我探寻的过程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