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昆明的雨》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00 阅读 2592

汪曾祺作品《昆明的雨》读后感。

昆明的雨,我经历过无数,但是,以它为题的文章我只见过的这一篇。此前,我和许多昆明人一样,对昆明的雨怀有一种矛盾的心态:当雨无雨之时,盼它;可浸淫太久,又烦它。

反倒不如汪曾祺这位外乡人那样,对它一往情深。

2023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跟着沈从文先生弄,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可能是地域的差异和心境的不同罢,他对昆明很有好感。在他眼里,昆明的雨季明亮、饱满,带着浓浓的绿色,很舒服,不使人厌烦,还不时地引发出淡淡的。

不过,让他如此动情的应该是昆明春夏两季的雨。如果雨也有品位上下的话,那么它们称得上是雨中极品。大晴天的,常常不知从**飘来几团云彩,把太阳的脸一遮,你刚觉得后背阵阵清凉,说不定雨珠子跟着就落了下来。

有两次,我站在南屏街的这边,望着雨水哗哗的淋洒在街对面的房子和梧桐树上,一时间都有些恍惚,分不清自己终究是置身梦里还是梦外。那情景让人无法忘怀。小时候假设遇到这样的雨,左邻右舍的女孩子们总会窜出家门,在雨中边蹦边嚷:

“又出太阳又下雨,青蛙出来讲道理。栽黄秧,吃白米……”疯上好一阵子。可惜那些词我没能够记全。

两年前我曾碰到过其中的一位,问及那支歌谣,她竟然忘得比我还彻底,殊觉可惜。

到了秋冬两季,昆明的雨就会显现出它性格的另一面,让你有些消受不了。有时,疾风暴雨骤然而降,风横雨狂,低洼之处顿成汪洋,一些街道水深及膝,连单车都骑不了。每年的这时节,总有几棵挺拔茂盛的银桦树被风连根刮倒,躺在路边为自己的张扬悔恨不已。

记得小时候盘龙江也常在这个季节发大水,人们沿着河岸垒起一两米高的沙袋防洪。印象中水位最高的时候,水面与南太桥下的拱顶之间只有一臂左右的间隔。河水夹着泥沙像一条黄龙,气凶凶地穿过城区直奔滇池而去。

有几个胆大的弄潮儿从南太桥北端的护栏上一个猛子扎下去,众人心头一紧,可没过多久,他们就被激流卷着从桥下不及半米的空隙中冲到了桥的另一头。也许汪曾祺没有遇到这样的雨天,所以,在他的记忆中只留下了缅桂花的幽香、火炭梅的妖艳和对干巴菌的回味。

昆明的雨》末尾一段,写他游莲花池遇雨,在附近一家小酒店内“浊酒一杯天过午”的情景,读之如画,最是动人,让我心里软软的,有点酸。因为我曾经好几次路过莲花池,车窗外熙熙攘攘,只见店铺不见池,真担忧莲花池也像火炭梅那样,只剩下一个鲜为人知的名词。

汪曾祺作品的特点,是既像又像,界限不甚清楚,正如昆明的季节,不温不火,随意平和;此外,他不事雕琢,没有辞藻的堆积和浅薄低俗的时。读他的文章,仿佛在听一位长者茶余话旧,和风细雨,水波不兴,然而于平淡冲和之中蕴含真情,极具张力,有点普洱茶的品性:甘滑淳厚,日久愈香,回味悠长。

但对昆明人而言,他那几篇昆明忆旧的文章却值得一读。

汪曾祺作品选读后感汪曾祺作品选读后感

汪曾祺作品选读后感。汪曾祺作品选读后感。作者对对于金大力这样一个泥瓦匠有着十分细致的描述,哪怕几句简单的任务对白,也能够看得出金大力这人的品性和为人。而这个人物的与众不同,在于他长年累月地生活在一个单调的生活环境中,每一天重复同样的劳动,所以构成了他淳朴的性格和易于满足的心态。而这样的人,对于整个社...

汪曾祺作品读后感

汪曾祺文集读后感。最早开始读汪曾祺的作品,是在高中时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汪曾祺的作品选 梦故乡 作为课外阅读的内容,语文老师还专门开辟了课程给我们讲析其中的一些经典作品。我依然记得语文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我渐渐被汪老书中描写的世界吸引,几节赏析课下来,这本书已经被全部读完。我是一个高邮人,是汪曾...

汪曾祺作品选读后感

汪曾祺作品选读后感篇1 他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没什么,连起来就有味道。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放在一起就像 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喜欢的地方就在此 简单 流畅,不娇柔,一气呵成。人间草木 从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依然朴实,技巧臻于至境,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