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发布 2023-09-12 16:35:49 阅读 6690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快推进高新区建设。

55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以改善生态、造福京津为己任,始终秉持艰苦奋斗、劳动光荣的价值追求,以坚韧不拔、使命至上的顽强意志,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人生理念,以求真务实、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了世界上最大人工林海的人间奇迹——112万亩人工防护林高标准建设,绿色产业收入占50%以上,林场职工收入不断增加,生态建设成就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塞罕坝人用忠诚和执着凝结出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通过学习塞罕坝精神,使我认识到,不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面对多么复杂的工作,有多么大的困难需要克服,只要我们坚持艰苦创业、久久为功的精神理念,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的落实新发展理念,小问题可以一个个解决,大困难能够一步步克服,我们的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在我们在园区建设中,应该让塞罕坝精神成为一面旗帜,成为园区建设者坚守的信念;让塞罕坝精神成为一座灯塔,指引园区走向正确的航程。

一、园区的建设发展需要用“塞罕坝精神”激励和引导。

一块塞北荒漠,担当一个历史课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塞罕坝这里原始森林荡然无存,化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浑善达克沙地不断南侵让其沦为茫茫荒原。上世纪50年代,沙尘暴频袭北京。

专家断言,呈扇形围聚在京北的巴丹吉林、毛乌素、浑善达克等沙漠,如不加治理,不出50年,漠北风沙将兵临北京城下。当时,东部荒原上顽强挺立的“一棵松”,成为松树可在这里成活的科学见证。一个英雄群体,造就一片荒原绿海。

林业部决定建场后,随即从全国18个省(市)调集精兵强将组成了369人的建设大军。这支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4岁,大中专毕业生占职工总数的40%,是全国知识分子集中的林场。在第一任领导班子承德专署农业局局长王尚海、承德专署林业局局长刘文仕、林业部工程师张启恩、原丰宁县长王福明的带领下,拉开了大规模治沙造林的序幕。

52年的艰苦创业,三代塞罕坝人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出面积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工林的绿色奇迹。如果把人工林按1米株距排开,可绕地球赤道12圈。沙漠成绿洲,塞罕坝林场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1.

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1012万立方米,森林资产总价值达153亿元。当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无霜期由42天增加至72天,年降水量由417毫米增加到530毫米,6级以上大风天数由76天减少至47天。因塞罕坝的辐射带动,承德市50年来大兴植树造林,造林面积超过3560万亩,森林覆盖率创华北之最,高达56.

7%,成为华北最绿的地方,被誉为“华北之肺”。

一项事业的起步发展阶段总是最艰难的。园区的起步与塞罕坝有诸多的相似之处。我们园区也是从一片玉米地里创建的。

镇一直是农业乡镇,工业基础薄弱,成立之初,园区内只有一家规模以上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没有可供园区项目落地必要的基础条件;园区基本上是在一张白纸上开始规划、建设的。园区的工作人员也是来自全县各乡镇、部门的精兵强将,虽然截止目前我们人员非常紧张,但我们都满怀一颗赤诚的忠心、发展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每个人都担当两项以上的工作任务,是一支敢打仗、善打仗、打胜仗的队伍。我们同样面临着地处乡镇、工作环境较差;人员均在县城和市区居住,工作不方便;工作难度大,需要在短时间内征用大量建设用地,因园区基础差致使招商困难,融资资源少、渠道窄致使资金瓶颈制约严重,受新形势、新政策的影响手续办理程序更繁杂严格、协调难度更大等等诸多难题。

园区的起步建设与塞罕坝林场的建设有很多共同和相通之处,我们有学习和弘扬“塞罕坝精神”的土壤和条件,园区在发展建设**现的一些难题需要在塞罕坝林场发展过程中寻找答案,更需要用“塞罕坝精神”来激励和引导园区的发展。

二、我们学习塞罕坝的哪些精神实质。

塞罕坝精神”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生动诠释了塞罕坝三代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追求和壮志豪情,对推进开放创新、绿色崛起,建设美丽幸福承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园区建设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塞罕坝精神”的核心本质是艰苦创业——时代在变,但塞罕坝人不畏艰难、玉汝于成、创业干事的家国情怀始终没有变。艰苦奋斗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一种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塞罕坝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对于常人来说,仅适应这种极端环境就已非常困难,但塞罕坝人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年均积雪7个月的高寒塞北,一年120天零下20℃以下天数的恶劣气候环境下,啃窝头、喝冷水、住马架、睡窝棚,以坚韧不拔的斗志,以攻艰克险的坚守,以永不言败的担当,在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房,终于创造了“人逼沙退、绿荫蓝天”的伟大业绩。

塞罕坝精神”的价值取向是无私奉献——社会在变,塞罕坝人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价值观念始终没有变。无私奉献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林业周期长、见效慢,10年树木,而高寒地区的树木不止10年,像落叶松、人工林要达到成熟的状态至少需要40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选择了林业就是选择了奉献,就是选择了清贫,这正是“塞罕坝精神”的价值所在。为实现这个价值,塞罕坝人视林场为家乡,将绿化当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建场初期,承德二中刚刚毕业的6名女高中生,毅然决然地离开城市来到塞罕坝林场,书写了“六女上坝”追逐青春梦想的感人故事。

塞罕坝精神”的支点是科学求实——条件在变,塞罕坝人发现规律,利用规律的做事基石始终没有变。科学求实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尊重规律,求实做事成事,善作善成的不懈追求。塞罕坝的建设是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前提下开始的,但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科学求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与跨越。

塞罕坝人依靠科学技术,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技术难关,创造出一个个营林技术的新突破:引进的樟子松很好地解决了塞罕坝西部沙丘的树种问题;从东北引进日本兴安落叶松解决了本土生长量不足;自主研发容器苗造林基质配方,走在全国容器苗造林的前列;创造了“三锹半人工缝隙植苗法”、“苗根蘸浆保水法”、“越冬造林苗覆土防寒防风法”等技术,成为全国科技兴林的先进典型;在高海拔地区工程造林、森林经营、防沙治沙、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塞罕坝发展史就是中国高寒沙地造林科技进步史。

塞罕坝是精神”的动力是开拓创新——背景在变,塞罕坝人永不止步、永远向前的驱动力始终没有变。开拓创新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一种敢于拓荒、锐意进取的不屈劲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塞罕坝林场曾经多次遭遇阵痛、陷入困境。

2023年造林失败,塞罕坝险遭“下马”。但塞罕坝人求新思变,不断总结提炼,确定了以修枝、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为主的森林经营生产体系,总结出大密度初植、多次中间抚育利用和主伐利用相结合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经验,创造出造林、幼抚、定株、修枝、疏伐、主伐、更新造林等循环有序的森林培育作业流程,整理出一套适合塞罕坝林场特点的森林经营模式,为全国森林经营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塞罕坝精神”的源泉是爱岗敬业——观念在变,塞罕坝人舍我其谁、守土有责的观念始终没有变。爱岗敬业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钉钉子精神”。创造的绿色奇迹离不开爱岗敬业的干部职工,这是林场从一穷二白到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陈瑞军、初景梅夫妇常年坚守“夫妻望火楼”守护森林,由于远离人群,缺乏交流,儿子长到8岁时说话还不清楚。第一任技术副场长张启恩,是林业部造林司的工程师,当领导点将派他来塞罕坝的时候,他没有犹豫,和爱人一道,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带着3个孩子举家迁到塞罕坝,因其在工作中干劲十足,被人们誉为“特号锅炉”,成为林场科技兴林的元勋。第三乡林场的一位营林区主任邓宝珠,爱树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

他怕一次造林不成活,就在造林的同时直接造上备补苗,让备补苗和造林苗同步生长,发现哪有空缺了就及时将备补苗移过去。塞罕坝人这种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精神,表现出了对绿色、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热爱。

塞罕坝精神”的追求是使命至上——环境在变,塞罕坝人坚定信念,肩负使命的理想抱负没有变。使命至上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塞罕坝林场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先**体,一个肩负党和人民重托的优秀群体,一个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群体。

塞罕坝几代人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新时期,塞罕坝人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弘扬“赶考”精神,凝聚圆梦力量,再次融入了世界生态建设第一大奇迹——“三北防护林”“再造三个塞罕坝”的伟大征程。

三、如何让塞罕坝精神的旗帜在高新区高高飘扬。

塞罕坝精神”是破解园区发展诸多问题的“金钥匙”,我们要把弘扬塞罕坝精神贯穿于园区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塞罕坝精神的旗帜在高新区高高飘扬。

一)提练一种园区精神。园区在起步建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我们自身独具特色的精神实质需要提练。一是一种勇往直前、心无旁骛的开拓精神。

年,园区是在一片玉米地上创建的。征地补偿工作是园区起步建设的难点和关键,也是项目落地的基础和前提。县**制定印发了《征地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关于河道内土地征收工作的补充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细化了征地流程、部门责任、补偿标准,为征地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充实一线力量,明确一名牵头县级领导,并从国土、水务、监察、农经等部门抽调专人驻园区办公,全力配合镇做好地上附着物评估及法律政策解答工作,全面加快征地工作进度。仅一年就完成征地前期工作亩,清理抢裁抢种苗木亩。有力保障了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是一种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创业精神。聚集区刚刚起步,各项工作繁重,千头万绪,大量对内对外协调工作,聚集区坚持“5+2”,“白加黑”工作法,在工程紧张阶段,我们坚持节假日不休息,其它时间段,坚持领导带班,全员24小时随时待命,随着可投入到工作状态。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村、组、户研究解决问题。

在征山占地及工程建设工作中,县主要领导多次到聚集区调度研究,解决工作难题。聚集区管委会、镇**坚持不回避矛盾,不回避问题,及时入村到户做群众工作、征求群众意见,通过持续、广泛政策宣传,坚持做到公开透明,坚持政策落实、经济补偿、思想工作、依法解决,对重点问题落实任务、明确责任,相关领导亲自到场协调解决,对每项工作做到件件有解决意见,件件有结果,件件有回应。三是一种责任在我、任劳任怨的担当精神。

园区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团结协作,互相补台。只要有利于园区建设和发展,就敢于挑起重担。这充分体现了聚集区全体人员的担当意识和大局意识。

四是不畏困难、坚定信念的发展精神。聚集区人员非常紧张,每人都身兼数职,聚集区起步阶段工作异常繁重,临时性、突发性的难题多、遗留问题多,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由各部门临时抽调组成,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每个人工作压力都非常大。同时,随着这几年政策不断规范化,在手续办理等工作中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土地政策偏紧,指标争取难度加大。整体经济下行,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加大。县级财政困难,难于持续加大对园区的投入。

融资政策偏紧,融资渠道单一,缺乏优良资产,融资难度大,等等。园区在起步建设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园区精神”,这还需我们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更需我们一代一代建设者去遵循和发扬。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最北端。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临界,融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为一身,塞罕坝总面积142.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森林主要以落叶松 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还有白桦 山杨 柞树 五角枫等。登高而望,无边无际的森林随山起伏,碧波荡漾,集中连片的百万亩森林就象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赛罕坝 中国务林人的骄傲。几个小时前,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世界最大人工林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 地球卫士奖 地球卫士奖 是联合国最高环保奖项,创立于2004年,每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那些为改善环境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同为务林人,听到这个消息,我深深地为赛罕坝骄傲,为所有同...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最北端。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临界,融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为一身,塞罕坝总面积142.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森林主要以落叶松 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还有白桦 杨 柞树 五角枫等。登高而望,无边无际的森林随起伏,碧波荡漾,集中连片的百万亩森林就象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