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心得体会

发布 2023-09-12 16:35:45 阅读 6865

小组学习提升集体进步。

—《名师授课的经典细节》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新教育丛书之一《名师授课的经典细节》,书中以案例为主,精选国内外经典有效的教育案例,从中领会了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经典细节之一《分组讨论提升集体进步》,让我感到非常赞同,同时也在书中找到了有关自己小课题的共鸣和理论支撑。

在我们以往的课堂上,主要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信息交流,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机会是不均等的,部分优等生是教师的“宠儿”,课堂的主人,占据一节课的主要时间及空间;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课堂的“观众”,个别学困生甚至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而这绝不是身为教师在课堂上的初衷。

书中介绍的上海市四中的傅彩虹老师的教学策略给了我很大启发,傅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是采取引导的方法,而是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将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互助学习的氛围,让思维快的学生带动思维慢的学生,并且互相取长补短。这样傅老师的课堂就不是某几个学生的“一言堂”,而是全体学生的“群言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也带动了一种班级合作的氛围。

随着“学讲课堂”的推进,分组讨论在我们现在课堂上也经常见到,但是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把讨论会当成了“聊天会”,或是由于小组分工不明,讨论还是成了某些学生的“一言堂”了,在前段时间教学“十几减9”时,我就深有体会,在学生动手摆一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听一听时,由于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学过“十几减9”,因此,这部分孩子就成为小组内的“主角”,而部分学生本身自制力差,不注意倾听,再没有自己的想法,好像活动与他无关,一轮讨论下来,仍然是一无所知,这样一来,讨论毫无意义。

在小组交流的环节,教师要细致提出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有针对性,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思维的困节处提出能帮助学生思维清晰的实际问题,切忌提一些宽泛笼统的问题,如:你怎样解决的?……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学生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时,他们怎样去组织语言去回答这样的问题呢,只会往往不知怎样下手去讲,慢慢地更不敢讲了。如何组织积极有效的课堂小组讨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小组讨论要求分组恰当。各小组在学习水平上大致均衡,男女混编,组长要乐于助人,有威信。这样组织小组活动时更有秩序。

2、教师在小组讨论时的位置。首先是巡视,倾听,然后有目的、有重点地参与到需要帮扶的小组中去。

3、评价小组学习效果,从而激励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会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学习的必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生思索,学会合作,学会**。

听课”伴我成长。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走进教室听课,似乎很简单,但是,如果想要听出门道,想要收获多多,就非得认真准备不可,有备而来,才能满载而归。《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中,介绍了许多名师、特级教师是怎样有准备,多视角、多感官参与听课,在听课中成长的,并且归纳出普遍性的听课要点,读完全书,深受启发,特别是第三章《视角,因听课者不同而不同》。感受颇深。

“横看成领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风景是这样,听课也是这样。你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抱不同的心态听课,你听课的方式就不同,收获也自然不同。

今年有幸参加县数学优质课竞赛,一天内有三人上了同一节课《认识几分之几》,因此在自己上完课之后,仔细听了另外两节课,边听、边看、边想。例如第二节课上,当老师问“为什么几个分数分母都是4?”开始时无人举手,但看得出来,学生在思考,几秒钟以后,有的孩子脸上露出了有所领悟的表情,举起手来,渐渐地举的手多了起来。

而另一节课教师的问题,学生一答一个准,而且语句流畅,一个结也不打,这是不是成功呢?比较自己上课时的感受,我认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先准备好的,不真实。二是叫起来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上的好的课,应该看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答的不完整,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教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加以启发,所以听课,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

平时和同事一起听课,特别是不听本年级的课时,总感觉听不懂,不知哪儿好,或是说好在**,其实,听课就如同读一本教育教学书——活动的、具体的、在场的书,你如果有备而来,又仔细认真,还思考记笔记,那么你就会收获满满,反之,你若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书莫若无孔不入书。到底怎样有效听课,读完此书,若有所悟。

首先要认真准备。如同要先备课后上课一样,要先备课后听课。做准备越充分,那么,执教者的优劣高下、成败得失就一目了然。

余文森教授比喻说,听课前不准备,听课中不记录,听课后不思考,就像天天回家爬楼梯,爬了一辈子也不知道有几级。

其次仔细观察。听课时要仔细观察,观察老师的言行举止、神情体态、演算板书;观察学生的应对反应、神情状态、习惯交住等等。当然这些都是表面的现象,我们还要学会“看穿”这些现象——洞悉现象背后的本质。

再次详细记录。详细记录的前提是专心倾听。听课者的记录速度越快、教育思想敏感度越高,听课的过程就越全面、越真切、越细致,当然越有价值。

课后还要及时的回忆补充。在第一时间补充、整理、分析、思考。

最后全面反思。课后,你把听课笔记与备课笔记进行对照,剖析其优劣得失成败,优者得者成者借鉴之、劣者失者败者避免之,所得就可观了。如果你每听一课,都能认真准备、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及时整理、全面反思的话,就真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登高望远、御风行速。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激情与思想:我一生的追求》中写道:凭着那份与生俱来的自信,我一步一步地走向教学前沿;凭着一股勤劲儿,我向书本学习。

凭着一股韧性儿,我向名师学习,几年来我听了校内外教师的一千多节课。从窦老师的历程,我们心中应有所自得——“听课”伴我成长。

低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z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

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的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

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4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4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

“还有一种算法:12-1 = 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

“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

”“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 × 3 = 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

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他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读书笔记 心得体会

小组学习提升集体进步。名师授课的经典细节 读后感。最近阅读了新教育丛书之一 名师授课的经典细节 书中以案例为主,精选国内外经典有效的教育案例,从中领会了先进 有效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经典细节之一 分组讨论提升集体进步 让我感到非常赞同,同时也在书中找到了有关自己小课题的共鸣和理论支撑。在我们以往的课堂...

读书笔记 心得体会

1 小组讨论要求分组恰当。各小组在学习水平上大致均衡,男女混编,组长要乐于助人,有威信。这样组织小组活动时更有秩序。2 教师在小组讨论时的位置。首先是巡视,倾听,然后有目的 有重点地参与到需要帮扶的小组中去。3 评价小组学习效果,从而激励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会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 ...

读书笔记 心得体会

小组学习提升集体进步。名师授课的经典细节 读后感。最近阅读了新教育丛书之一 名师授课的经典细节 书中以案例为主,精选国内外经典有效的教育案例,从中领会了先进 有效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经典细节之一 分组讨论提升集体进步 让我感到非常赞同,同时也在书中找到了有关自己小课题的共鸣和理论支撑。在我们以往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