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礼为本,君子大同。
四书章句集注》在《论语序说》中介绍了孔子一生的历程,在篇末有程颐的一段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这段话用在我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首次接触《论语》是在中学时期,详读才在今年。我曾经以为这本书多只是一些名言警句,理解记忆就可以了;但是在详读这本书之后,我被这本书折服了,关于这本书的理解我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我相信“温故而知新”,相信在往返不断的通读理解后会有更多的感悟。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儒家学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由此我们可以将《论语》看成是君子之学,而《论语》则是对儒家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人格——“君子”提出来的一系列要求。
纵观《论语》,我们可以看出在孔子及其**及再传**的言行和思想的集大成作品《论语》一书中,可以总结到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仁”的内涵是“仁者,爱人。”(中庸》) 仁”的践行是“仁,远乎哉?
己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篇第七》)孔子认为人的向善的动力来自于内心的意愿,即道德自觉。“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篇第六》)“父子相隐”则是孔子认为“仁”能够由近及远和推己及人的具体体现。在《学而篇第一》中有若说: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已;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段话的关键句是最后一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程颐有注:
“孝弟,顺德也……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
”“孝弟”在这里是对理想人格“君子”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后面的“不好犯上”与“不好作乱”则是“孝弟”的延伸和“充大”。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家国一体是统治者乃至全民族的终极目标,儒家学派从常人都能做到的孝敬父母、友爱兄长两个方面来要求人的行为,可见儒家学派“仁”的主张实施不难。《论语》的另一思想核心是“礼”。
《说文》:“礼者,履也。”即一个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履行的责任。
《论语》中的“礼”可以有两层含义:它既是外在的礼仪制度,又是内在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论语》中“仁”是“礼”的基础和出发点,“礼”是“仁”的手段和具体体现。
在《学而篇第一》中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儒家对“礼”的最终期望就是“和”。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读 论语 心得体会。寒假期间,我粗略地学习并摘抄了 论语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 圣经 读 论语 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读 论语 我被孔子深深地感动,并为他的胸襟和智慧...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读 论语 的心得体会。论语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 论语 治天下之说。论语 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 圣经 读 论语 的心得体会。论语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近期,我读了学校推荐的书 论语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尤其一些古文,还没读懂的感觉。读第一遍,虽然有些不流利,但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又读了一遍,随着阅读的深入吸取着更多的心灵鸡汤。我觉得读了这本书,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激动时,我把其中一些感动的句子画了下来。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 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