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教育记忆征文

发布 2023-09-03 01:26:41 阅读 6179

沧海桑田岁月如歌。

南昌县清华实验学校**。

内容提要:本文作者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江西农垦企业,学生时代与教师生涯正好跨越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历程。本文以细腻而不失大气的笔触,主要从两个方面:

农村求学成长经历及农村教师工作经历中点滴回忆,见证江西农垦地区及农村教育发展。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60后人,农垦人的后代,与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这句话极易勾起对过去美好的记忆、对未来无限的憧憬。鄱湖周边广袤的沙洲与田园,是生我养我地方,也是现在以及将来我投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广阔天地。从江西共青垦殖场到江西农大将军洲垦殖场,再到江西五星农场,都留下了我成长的或浅或深的足迹,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但更见证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鄱湖农村教育翻天覆地的长足变化与发展。

这里,我想用一首词,来表达此时此刻的感触。这是一位同样来自农垦教师队伍网友的书怀小作,《浪淘沙·农垦开发及教育发展五十年书怀》:

铁骑垦荒原,草莽无边,狼嚎虫咬五更寒。

几代辛劳结硕果,儿女欢颜。

教育五十年,沧海桑田,人才无处不扬帆。

笑看林园花似锦,再创新天。

作为一个学生的回忆,抚今追昔,感慨万千。30年前,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用最通俗直白的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落后。

先说说自己读书生活的点滴吧。我出生于2023年,是在农场长大的,自然没上什么幼儿园,7岁时上的一年级,上的是江西农业大学将军洲垦殖场子弟学校(五年制小学、三年制初中)。小小年纪,每天步行几里沙土路上学,风里来雨里去的。

学校发的教材,那时除了语文、数学等二三本课本,其它什么书也没有;书包呢!家里条件好一点,就是那时流行的帆布书包,条件差些的,是用破旧衣服或布头改做而成。书包当然很轻,多数时候里面装的,就是一支铅笔,两本书,两个本子,小刀片——是我全部的学习用用品。

学习的形式,除了教室里上课,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几乎是一片空白,更谈不上课外绘画、**等素质教育;没有多少课外书看,绑在树上的广播喇叭和南昌、上海等大城市来的上山下乡知青是我们小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几个难得途径。所以相比现在的小学生,那时的知识面窄的可怜,学习方法与理念也落后得很,肚子里装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譬如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搜肠刮肚也想不出好词句来,遇到疑难问题只能等着第二天去问老师或者知青一类文化人,因为家里的大人大多没有什么文化。

至于学校呢!办学条件当然很差。就十来间砖瓦平房,教学设施更是简陋,一块不大的木质黑板搁在斜支在墙上的木支架上;课桌是没有抽屉的长板桌,长板凳,坐起来摇摇晃晃、吱吱呀呀的,还要缩手缩脚地挤着。

教室门前一块不大的沙土平地就是操场,整队集合二三百人也站满了,没有跑道,只有一个单杠和水泥做的乒乓球台。师资队伍构成复杂,来自各行各业,学历背景五花八门,有上山下乡的知青、小学文化程度的干部、学徒出身的工人、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师范科班出身的老师凤毛麟角。老师们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教育理念落后,因为没有充分的参考资料,所以只能照本宣科,大多数老师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我们学生整节课都在听老师讲,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老师的教学手段也很简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是教师上课用的全部家当,有的课还有教参,在我们学生看来那是一本很神秘的书。考试试卷是老师用手一笔一笔在蜡纸上刻出来,然后再用油印机印出来。不过,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有2个由清华北大下放而来的教授短时间上过课,课外也有交流,我们获益非浅。

“下放”委屈了他们,可却是我们的幸运,我们的个别校友得益于他们的积极影响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们快乐!体验最深的是,过每当新学期开学,心情总是特别兴奋,尤其时等待老师发新书的时候,总是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那迷漫在教室空气中的新书特有的书香,仿佛胜过所有美味佳肴的**,又似美好未来的召唤。虽然拥有的东西不多,但我们淳朴、执着,心情开朗、精神愉悦,珍惜拥有的但不屈于贫困,知足常乐却不悲天吝人。

80年代上高中了,先是到一河之隔的五星垦殖场子弟学校就读。走读,骑自行车,约十里沙子路,风吹日晒雨淋,实际也算辛苦,但少年意气,不觉而已。我来到江西纺织厂子弟学校就读。

家离学校三十多公里,那时的路全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的沙石路,破旧的班车得一路颠簸2小时。于今,这条路早已蜕变新生,全线水泥路面,宽阔平坦,蜿蜒环绕在繁华的南昌高新东北边缘,现在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

寄宿学校,生活自理。吃饭到食堂打饭,用粮票和现金买饭菜票,每天餐费1元左右吧。为了节省费用,每。

一、二星期回家改善一次,返校时还得尽可能多带些咸淹菜、干粮什么的。江西纺织厂子弟学校毕竟是省会城市大型国企的子弟学校,办学的条件不是农场子弟学校能比的。就说师资队伍吧,在印象中,教过我的老师至少有半数以上是师范类学校毕业的,而且大都年轻,带给我们活力与朝气。

虽说如此,大多数老师上课依旧是照本宣科,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我们学生整节课都在听老师讲,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只不过由于高考的压力,我们并不觉得上课枯燥乏味,也没想过死记硬背的读书有什么不对。我们平静地接受了这种学习生活,不过内心充满对未来的期待,具体点说,就是能挤过高考那座“独木桥”。

因而校园生活也比较单调,我们在学校的时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有集体活动,所以有特长的同学也没有平台展示自己的风采。课间活动,女同学只能跳绳或者踢毽子,男同学也只能在校园里到处追打玩闹。听收音机是我最好的享受,陈景润、李谷。

一、聂卫平、郎萍、张海迪等公众人物成为青少年心目中绝对偶像,不过那时“明星”的概念还不太流行。

作为一个教师的回忆。2023年,我作为农场职工,走进母校将军洲良种农场子弟学校的课堂,迈出了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的第一步。该校与许多同类学校一样,由于农垦企业普遍效益下滑和厂矿办学的特殊办学模式,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软硬件办学条件与十几年前比变化不是太大。

相对农村义务教育而言,农垦子弟学校早期办学条件的起点较高,但后劲不足,以至于呈逐渐衰败之势,致使职工、外来包田户子女义务教育令人堪忧。但也有可喜的变化:譬如学校添置了若干台电脑等现代教学仪器设备,再如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新进师范毕业生教师,对在职教师进行各种形式和专项的培训,如“三沟通”教育、自学考试、教师资格证培训、班主任培训、电脑培训、课改培训等。

本人就是99年完成“三沟通”教育的。2023年原学校划归南昌县地方举办,隶属于县教体局,学校现调整为南昌县五星中心小学将军洲教学点。目前,由于经费有了保障,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师资队伍稳定且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正在落实到实处,教学理念先进性与教学手段的丰富性与省市发展基本同步。

由此,学校走出了被边缘化的困境,在似乎让人彻底淡忘的土地上又重新崛起,回归农村义务教育的温暖大家庭,迈入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正常发展的轨道。

每当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的时候,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嘹亮的国歌在耳边回荡我总禁不住心潮澎湃:这是我之幸,更是全体农村教师之幸!这是农垦人之幸,更是农民之幸!

这是孩子们之幸,更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之幸!这些变化都应该归功于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育的政策;是改革开放,让人们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待我们的教育事业;是改革开放,让我们教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

我为自己出生在这一年代而感到自豪,更为自己是一名人民的教师而骄傲,我愿意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为我的学生做出榜样,让他们踏着我们的足迹,继续发奋努力地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60年的教育记忆”征文启事

年的教育记忆 征文启事。作者 江西教育 管理版 2009年第05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刊特举办 60年的教育记忆 征文活动。60年累积起沧海桑田的社会历史巨变,60年成就共和国教育流光溢彩的辉煌。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或许与共和国的教育有过缘分,甚至是60年的相伴守望。这缘分 这情结 这故事 ...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征文 村庄记忆

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土地 她有着千年文化的古韵,也有着新时代的朝气。在我成长的岁月,我经历着我自己的成长,也看到了 的成长 我感受着自己成长的欢悦与苦楚,也感同身受着 的成长的欢悦与苦楚 在这片土地上有我生命的脚印,有我的汗水和泪水,而这一切,也是她赋予我的。所以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田野。家乡的田野...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征文 村庄记忆

文章传说。70年代末,我出生在 徐行的一个小村庄,相传这个小村庄原本是施姓,相传在200多年前一对邵姓的兄弟来到这里,给施姓的大富人家打工。施姓人家每代大都是单传,而邵姓兄弟的后代却是子孙繁茂,经过几代,这个小村庄大多是邵姓的人家,所以成了邵家宅,而我出生在这邵家宅的一个普通人家。小河。家乡的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