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建国60周年变化征文:打麦场上。
喜看建国60周年变化征文:打麦场上。
又到了收麦季节,昔日里农村打麦场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要收麦了,生产队队长赵大伯最忙,铛铛铛的敲钟声早早地响起来:“要收麦了,各户都把北地自己的菜地腾出一少块打麦场用,上午开始,晌午弄完,小李把牲口套好,下午和老郭一块翻地,擀平,场地尽量靠路边、离水渠近点,话不多说了,焦麦炸豆的,大伙都忙吧。”我和哥一起将下地将自家菜地的青菜锄了,真可惜。
下午老郭叔带着生产队两头老黄牛开始打麦场,翻、梨、耙、撵、洒水,一遍又一遍,吱呀吱呀的磙子下洒下老郭叔滴滴汗水,傍晚诺大的打麦场子成型了:方方的、平平的、软软的,我和几个学生跑在上面,清清地麦田味钻进鼻内,舒心极了。
转眼间,各家各户大人小孩挥动廉刀进入麦田,一车车、一捆捆麦子进驻打麦场,几天功夫麦场内出现一座座草帽似的麦堆,几只电灯挂在场地的四周,那台刚从粮库拉出的打麦机显赫地摆放在场地中间。“各位注意了,咱队还是老规矩抓阄打麦、五保户优先、家里男劳力外出优先啊。”队长说完,抓号开始,一阵轰动后各自准备按号打麦。
傍晚时分麦场上已是灯火通明,男女老少、锅碗瓢盆齐上阵。“今年麦子真不错,郑麦三号品种真好,比去年得多收三成。”王大爷是五保户,年年头一家打麦,他手里推着新麦放在嘴里几颗边嚼边说,一旁的队长也不停地点头。
“看你往哪跑,非撵上你不可。”“王三,跑快,可别让李婶抓住,那可有你好果子吃了。”大家一阵大笑,“去年这龟孙王三给我打赌,今年要是我麦子比去年多,他就给我打麦,咋不兑现了?
呵呵,看他跑得,鞋都不要了,呵呵——”老马你家儿子给你送吃的了,看看还提个篮子。”“孩子,让我看看里边是啥好吃的,哟,是油馍呀,端的还有面片汤哩,中,让我吃点吧,看你吓得,不吃了,赶紧送给你爹吧。”刘婶爱开玩笑,说得我脸红脖子粗。
天黑了,麦场上吹来阵阵凉风,好多家里留人在自家麦堆傍边,队长拿出那台老式收音机听听预报天气:“没事,这几天都是好天,大家放心打麦,打完后早点晒,回头咱一块送公粮呀。这各家都有人,咱在一块看看各家的水缸水满不,不要让我再说啊。
”水缸是打麦场必不可少的东西,各家必备,水缸必满,目的是打麦防火用,一直到打麦结束才拉回家。
夜深了,打麦机仍在运转,在一块聊天的人们开始散去,各自在打麦场里找上一块空地席地而躺,一块布睡到天亮。
前几天回家想找回当年打麦时的感觉,可打麦场地已不见了踪影,各式各样的联合收割机在地里跑来跑去“刘婶子,该你家收割了,跑快点”“真快,直接给我们送回家得了,楼房顶也腾空了,孩子的爹在楼房边架有升降架可省劲了。”快嘴刘婶子边说边和队长打招呼,“今年收成这么好,咋弄呀,刘婶子?”“你想喝几瓶,我就给你买几瓶吧,呵呵。
”昔日的打麦场边又打起了口水战。
建国60周年家乡变化征文
小时候,我最爱到村口的老井旁玩耍,听老人们绘声绘色地讲述老井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说解放前因老井多次枯竭,村民到几里外的山林中去寻找山泉和排队等水的场景。可与新中国同龄的父亲告诉我,他从没见过老井 罢工 即使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井仍坚持为全村400多口人供水。上世纪八十...
建国60周年的变化60年
建国60周年的变化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1食品的 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
庆建国60周年征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有棱有角的往事将被岁月的年轮年的粉碎悟性。但在你记忆的深处,永远忘不了1949年10月1日的下午,那激动人心 万众瞩目的时刻,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在雄伟的 城楼庄严的向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少有棱有角的往事将被岁月的年轮年的粉碎悟性。但在你记忆的深处,永远忘不了194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