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读书报告。
自从我学了中国的历史后,我就产生了对爱新觉罗·溥仪的好奇心,溥仪作为清朝乃至整个中国最后一个末代皇帝有着怎样的生活,他的内心作何感想,他在作为日本的一个傀儡时他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又是怎么想的,最后当他被中国**所救出后又是怎么样的。总而言之,我带着对溥仪的好奇心打开了这本书。
打开书本迎面而来的就是溥仪对中国**的感激与崇敬之情,简要描写了他悲惨、错误、可悲的一生。
故事从他的家世讲起,这是他最后为什么被慈禧选中作为继承人的原因之一,也是他最后为什么变成一个冷漠、毫无见解的人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的父亲醇贤亲王是太后**,对太后言听计从,没有果断的判断力。他的祖母慈爱,但思想封建。
亲生母亲对他只有君臣的上下级关系,没有表达出一点对溥仪的母爱之情。
溥仪的童年是冷漠的无情的孤单的,他没有正常孩子该有的童年。当其他孩子在外玩耍时,他只能在冰冷的毓庆宫,毫无人情的紫禁城里待着。这好像把一个成年人的灵魂硬生生的塞进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体内。
在他的童年中曾出现过一位有着一定的正确价值观的乳母,她可能比他名义上的母亲甚至亲生母亲更加关爱他,可是溥仪太过于依赖她,所以乳母被驱逐出宫,溥仪心中刚冒出一点的正确价值观又被掐灭。幼小的他不懂得人情世故,没有人关心他,没有人能用正确的价值观教他,更没有人敢在他做错的时候提醒他,他只能自己摸索,可是冰冷的紫禁城只能教会他冰冷的情感,慢慢的他扭曲了自己的心灵,逐渐的变得麻木,冷血,自大。
他的童年是受支配的,他的青年时期同样也受到支配。他没有选择的“被”登基,“被”退位,“被”结婚,“被”学习···他的前半生都是充满着支配,即使他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他并没有什么权利去决定自己的生活。
当他被驱逐出紫禁城。废除了皇帝的名号,没有了皇帝应该享受到的一切时,他的心已经被名义上的老臣所扭曲,他满心要复辟清王朝,憎恨那些让他**的人。就是由于这种心理,他被日本人国名党所利用,被当成了傀儡。
溥仪一心以为这是在帮助他在复辟王朝,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已经当了一个**贼,一个被日本人利用来侵略中国的工具。当然在他被日本人利用时他自己也明白不能轻信日本人,但是没有任何实力和权利的他又怎么能抵挡的住日本人的“攻势”呢。
在他满心想要复辟清王朝的心愿一次又一次的破灭时,他却仍旧执迷不悟。抗拒中华人民共和国带给他的一切,也拒绝承认自己所做的一切错事。他在被苏联所拘留时他仍然不肯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肯学习,思想也根本不起变化,认罪就自然更谈不到。
在溥仪刚要被交接给中国时,溥仪的心中充满着恐惧,以为会被处以死刑。当然最后溥仪认罪后是被送进了关押所改造,在改造期间让他真正悔悟的是一件一件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事。其中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中,瘸腿的青年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家中的老妇因为吃到了白米饭而兴奋不已,而这对溥仪来说最平常的一件事,但对普通百姓家里来说这是多么的珍贵,普通的座钟、茶壶、茶碗···都让她们欣喜不已。
他终于明白在他清王朝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底层人民毫无人权,百姓辛辛苦苦劳动一整年最后却一点都没有得到回报,生活贫困不已。官府腐败,所谓的上层人士生活奢靡,浪费,对待普通百姓的生命如同畜生一般。
溥仪的中晚年怀着懊恼悔恨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感激之情平淡的过着一般人的生活,虽然过得不如之前一般富裕,但是过得比之前更加充实。
溥仪的前半生是悲哀可怜又是可恨的,但他用自己的前半生给自己买了教训。他用他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新生,他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从“真龙天子”变为普通公民的例子。他的本心并不坏,只是他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错误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我的前半生 读后感。我的前半生 读后感。看过亦舒很多本 但是电视剧 我的前半生 播出后,才发现走马观花的看书真是不应该,编剧的妙笔,男主角贺涵 女主角罗子君 女二号袁泉,还有 朱七七 薇薇安 剧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硬是把沉闷的原著改编成全民热衷的电视剧。再来看一遍原著吧。女主人公子君,前半生是一个家庭...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亦舒笔下的女子都是比较真实,没有一直柔弱的女子,也没有一直逞强的女汉子。我的前半生 读后感一。天气骤然变冷,静坐一下午,一口气把亦舒的看完,肚子饿了,出去觅食,偏偏这个时候找不到车钥匙,老是丢三落四,可恨!还好有备用的,下楼时还在疑心是不是昨天匆忙忘记锁了,到楼下,果然!一眼看见我的车,锁上挂着钥匙...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我的前半生 读后感。我的前半生 读后感 文 周桃子 这本书挺好看的,第一次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三天我就看完了。本来我是规定自己每天阅读一个小时,在看这本书期间,我忍不住的就会多看半个小时。而且在第二天看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种期待。整个故事很简单,所以看起来很轻松,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就主要的几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