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发布 2023-08-27 02:27:59 阅读 1198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下面整理了孔雀东南飞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悲剧爱情而感叹、而惋惜,一对多么恩爱的少年夫妻就那样匆匆的离去了,一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他们还不满二十岁,正值豆蔻年华,却走的那么仓促、那么凄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焦仲卿不是没有抗争过,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但在那个所谓“孝”字当头的年代,母亲举起“孝”的大棒逼散鸳鸯,贤惠美貌的儿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

悲剧的序幕被慢慢拉开……“揽裙脱丝履,举身赴青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礼教,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无奈而无悔的选择。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感情的忠贞,他们用生命拒绝了私欲的**,写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爱情。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2 鸣蝉放弃了对往日青春的坚守,一声蛙鸣苍凉了秋夜冰释的温度,一个人孤孤单单坐在窗前,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悲剧爱情而感叹,一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走的那么仓促、那么凄婉……

当春去夏来,夏去秋又来,兰芝的泪水从无断流,也许汇成一条小河了吧,而她却还在坚强的等着、盼着、守候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也是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清泉;同样是为了爱情,刘兰芝和焦仲卿又演绎了一段人间悲情,谱写了一曲命运悲歌。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3 读了《孔雀东南飞》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它通过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以血的事实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寄托了青年一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诗中的情节主要围绕刘兰芝而展开和发展。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了她的形象。可见,爱情需要时时更新,否则就有可能破裂。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把最刻薄的话留给最亲爱的人;心中的关爱脱口而出时,却变成了埋怨;对爱的渴望也总是以指责对方的形式出场;爱人的一个小缺点,我们总是习惯上纲上线,最后竟然以人身攻击而收尾。导致家庭的破裂。

因为生活不是童话,而婚姻,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4 半残轮回半无圆,沧月犹现那时凉。望绝望月绝望月,空白离合转成空。

在这个苍凉的夜里,独剩她一个人在回忆。她是多么期望他能理解她啊!但是她此刻只会对着清澈的池水发表感慨。

她十三能纺织,十四会裁衣,十五善箜篌,十六懂礼仪,十七为人妇。但她还是被休回到娘家。她在想他说过他会像磐石坚固沉稳,不管什么都不会使他动摇。

她以前也说过她会像蒲苇柔软结实,如丝一样不断裂。但事与愿违,有些事她自我也不能左右。上天也给过她一段真挚的感情,她也心满意足了。

今晚的月亮真圆啊!她的命在这天也即将完结。“池水清清,悠悠我心”她纵身跳进清冷的池水中,在阴间去与他相会。

那声音令人心碎,回响在池水中,消失在苍凉的夜晚。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精选3篇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精选3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孔雀东南飞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静默地读完 孔雀东南飞 心里的滋味不知所谓,结尾更是一句牵起我的遐思。或许那句结...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孔雀东南飞 读后感。孔雀东南飞 读后感。我读了茨威格的能给人相当深远的联想的长篇 断头女王 这个生而为王的女子为赴刑场而精心打扮的情节,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光彩夺目的文学形象 孔雀东南飞 的刘兰芝。我背得下乐府诗中写刘兰芝被遣回娘家时精心妆扮的文字 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跳下蹑丝...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键入文字 孔雀东南飞 读后感 1000 字。近日重读,有所感,与诸位共赏之 1 焦仲卿的爸爸那里去了?若其还活着。则焦母如此专横,怎又能反映 封建社。会妇女社会低下 若已亡,则焦母一妇道人家把俩孩子抚养 难道不能说明她的。伟大?2 到底是什么让焦母看焦妻 兰芝 别扭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是焦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