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后感学生

发布 2023-08-24 11:15:24 阅读 1974

天真的童年。

—读《给我的孩子们》

烟台二十二中林心竹。

如果问你:“谁最天真?谁最单纯?

谁最快乐,最无忧无虑?”,那么你肯定会回答:“孩子们呗。

”是的,是孩子们。那么,你有想过回到童年吗?我想,很多人都会说“我愿意”,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他也十分希望回到儿时,十分憧憬他孩子们的生活,他就是丰子恺。

读了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我的感触非常深。丰子恺,真是一位慈爱、宽容的父亲,他善于理解孩子,能够平等的对待孩子。我更羡慕瞻瞻、软软、阿宝这三个天真、单纯的孩子,他们很幸运,有这样一位父亲,他们心中一定会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朋友,但丰子恺做得非常好。他竟然会说,他佩服自己的孩子,这又是几个家长能做到?当他把瞻瞻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同社会上的“不自然的、病的、伪的”想比较时,体现出了对社会黑暗的不满,还表现了他对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的追求。

孩子们那些幼稚的游戏在丰子恺的眼中却是美好的,是世上最纯真的,是“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还说自己的画是出丑,以此来批判那些自以为是的画家和作家。

在现在的社会,父母每天都逼着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些他们不喜欢做的事,让他们学一些特长,从不过问孩子们是否愿意。但是丰子恺却比较注重对孩子们兴趣爱好的培养,而且每一次在自己破坏了孩子的兴趣时,自己都非常的后悔。这样的父亲实在是太令人佩服了。

丰子恺的一句话令我潸然泪下,那就是“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激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不希望自己孩子长大的父亲,这句话中饱含了他对孩子们的爱,他不希望孩子去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这种父爱是令人多么感动的啊。

每位父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像山那么高,像海那么深,但做到丰子恺先生这样的,实在少之又少了!

读《十四岁的森林》有感。

烟台二十二中巴慧。

窗外,纷纷扬扬的落叶,像一只只银色的蝴蝶,漫天飞舞。灯光下,我轻轻地合上书:《十四岁的森林》 。

心里很不好受。我为书中主人公悲惨的命运而伤心,为那个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凄美故事而伤感,更为书中少年的顽强精神而感叹。

《十四岁的森林》讲述的是*****时,一些十四岁的知识青年来到黑风林场,建设古老的原始森林的故事。他们在相识相处的过程中,渐渐地成熟,开始学会相互帮助。在背米、砍柴、植树、抗争暴风雪、森林救火的等事件中,展现了他们过人的勇敢与坚强。

那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画面令人刻骨铭心,在最后的一次救火时,一对互相爱慕的男女青年双双牺牲于火海中,为故事画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号。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迎接暴风雪的片段:北风呼呼地刮着,发出凄厉的呼号,大雪倾盆般下着,森林里却还有三条鲜活的生命正危在旦夕。那些青年不顾自身的安危,在厚实的雪地上铺了一条生命通道。

对!真正的英雄不是书本、电影里描绘的一脸冷峻、满眼深沉的彪形大汉,而是在一天一天里,一步一步中接受磨砺的平凡人。只有坚强承受着生活的磨难的人,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英雄。

他们做到了,他们没有健壮的体格,却有砸不碎的意志;他们没有投机取巧的习惯,却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他们没有获得更多的赞美,却是一道打不破的钢铁长城。可以说,这些知识青年一点儿也不比抗洪子弟兵逊色,他们精彩地演绎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他们是60年代的少男少女,涉足未深,只有岁,就已经离开家乡来到了那荒芜人烟的原始森林里,开始他们艰辛的青春旅程。反思如今的青少年,出生在幸福和平的90年代,也同样正值青春年华,却处处被父母呵护着、宝贝着,连出门、过马路都被对哦路呗父母担心着,这几代人之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啊?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了90年代孩子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懂得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怎样才能经受暴风雪,最终见到鲜艳的彩虹。有的人一路平坦走过平淡一辈子,而有的人却向坎坷的路前行而获得非凡的成就。这让我不由想起了保尔·柯察金,他受尽了战争的折磨,双眼失明,下肢瘫痪,但他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坚强地活下来。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不懈,做一个坚强的人。

这本书中,不仅赞美这些少男少女们勇敢、勤劳、纯真、热心的良好品质,然而,这森林也同时代表着这些少年少女们,森林永生,他们的精神也会永存!

我一定要将这本书好好珍藏……

读《人生的万花筒》有感

烟台二十二中杨旭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是啊,书籍是色彩斑斓的油画,书籍是净育心灵的源泉,书籍是指引迷路的明灯,书籍是呈现温暖的港湾。如今,书,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东西。大千世界,书籍千千万,可真正对我们感触很大的又有多少呢?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为《人生的万花筒》,这是卢晓蓉作家所作,同样也是冰心奖的杰作之一。

《人生的万花筒》汇集了冰心奖作家卢晓蓉的儿童文学作品,传承了儿童文学真、善、美的精神。用时间隧道这样的万花筒回望作者的成长经历,作者看见了像烛光一样长明在她心中的“花儿匠”、师长、英烈和敢为人先的思想者,看见了在苦难中给了她亲人般慰藉的农民和生产队长,看见了和她患难与共的知青朋友,和她分享好运的大学同学,也看见了被人为地割裂成两个阵营的中学时代。尽管有过屈辱和隔膜,但透过岁月的万花筒,她看得更真切的,还是曾经拥有的同窗之乐和手足之情。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确实挺大的,有卢作孚的炽热爱国情,有江姐为国不屈的意志,有默默无闻为人们带来一片美丽的将三元“花儿匠”,有因为特殊原因而被盖上“此生不已录取”的红章的惊讶,有插队落户到农村而发现的人生道理,……一次次的磨练,一次次的感染,一次次的汗水,作者被灌输成了一个读懂人生应怎样做与极度爱国的人。

本书分为五辑,每一辑都无不送给读者一份赞扬与震撼。

“祖父的遗产”讲述的是卢作孚先生一生成就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而祖父却把这些财富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人民和祖国,而从来没有想过要索取任何回报。祖父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留给他们的只有知识和劳动的本领。在这个世上,金钱是有止境的,而知识和劳动是无止境的。

人活着就是为了一份责任,去履行责任靠的不是金钱,更应该是我们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金钱只不过是一种看的见,摸得着的物品,而聪明智慧与辛勤劳动却是一种不可代替的情感。

“水咬人”讲述的是作者因插队落户在乡下做苦力活,几个知青因为逞强插秧而被水“咬”了,当后来知青找到了对付“水咬人”的方法时,因钱财有限,他们把这个方法留给了自己,没有与农民们分享。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事情,但是他能正确地反映人们的自私心理。也许有人问:

自私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只顾及自己的利益,无视他人;自己有东西,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不舍得与别人分享,这就是自私。作者因骗了那些淳朴的老农民,愧疚之心让自己耿耿于怀了二十几年。

那我们呢,当拥有了利益,伤害了他人后,会回头想想自己的所做是自私的表现么,?“水不再‘咬’我的皮肉了,却‘咬’住了我的心。”作者对自己的所做有这样的耻辱之心,而自己对别人会有愧疚之心么?

那对自己又会有耻辱之心么?

“圆了大学梦”讲述的是作者因为“出身不好”而没有考上大学。本有三次跨进大学门槛的机会,而前两次只是在门口“虚晃一枪”,最后一次才获得成功。而最后一次的成功,让作者真正体会到了范进中举时的那种灵魂出窍的“状态”。

在作者的那个时期,上大学已成为梦想。而现在,人人都有上大学的权利,人人都有上大学的自由。我们应该把能上大学当做是一种骄傲,这证明我们可以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了。

但是,如今的大学生把上大学当成了儿戏,由各种途径得知,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每天以吃、喝、睡为主,有多少会努力去研究奥妙的知识呢?因此,作为21世纪的新主人的我们,就更应该发奋学习、努力争取,让21世纪在我们的手里辉煌!

这是一本多么富有诗意,蕴含哲理的文章啊!每一个字多是那么具有韵味,细嚼慢咽,细细品味,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故事应有尽有,它深深吸引着你。就仿佛是一个幻想王国,不仅有着无穷的魅力,还使你留恋往返。

作者把每个读者当作笔友,互相诉说心中的波动,思考到什么,联系到什么,就倾泻在字里行间,用心灵的飞鸽传书来让大家分享心中的另一篇天地。

这本书,不仅只是字与字组成的篇章,她它是文化精神的源泉。《人生的万花筒》更是让我品出了人应该怎样活,怎样才活得精彩。从人生道理中学得知识,从知识中学得爱国,从爱国中学得发奋。

就让我们扬起手中的风帆,活的精彩,活的出色,活的有知识,活的更爱国吧!

小学生读书读后感

读 规 有感。假期里,我和姥姥又一次读了 规 这本书。以前我也简单地读过,但没有认识思考,也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意。这次通过和姥姥一起读,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规 分别讲的是孝道 入则孝 亲情 出则第 举止 谨 诚信 信 友善 泛爱众 仁爱 亲人 通过阅读我明白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人 做事。正...

《读书再读书》读后感

读书再读书 读后感。读书,永无止境。读书再读书 读后感。我学了一篇课文,叫 读书再读书 这让我感受很深。课文开头讲述了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在路上捡了几块石头,第二天,石头全变成了宝石。他非常懊悔,为什么不多捡点儿呢?作者借此告诉我们 我们今天学习的东西,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了,便会懊悔读...

读后感 《你在为谁读书》读后感

你在为谁读书 读后感。读书有什么意义?甚至我们这一生有什么价值?这本书委婉地用故事 用一节一节的课,来对自己的付出,做一个解释,我可能还无法全部懂得里面的内容,无法全面理解,可能没有经过,就没有真正的所悟吧。我原先对第八课怎样选大学专业,并未抱有很大的兴趣,直到我看到一篇文章上写道 一家以色列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