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

发布 2023-08-23 15:14:49 阅读 3759

《儒林外史》读后感。

假期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我不是要选这本书来读然后写读后感的,而是读了这本书以后,决定写它的。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讽刺、批判”,本不想读,一个偶然机会翻了翻,被王冕的故事吸引(以前就知道这个故事,不知道是出自这本书),于是来了兴致,决定读一读,只不过,我读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我们先来看看网上常见的评价,或者说我们教育体制内的教学评价。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众多读书人的形象,最成功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那些被科举八股毒害的人。这些人在名缰利索的牵引下现出的丑态,做出的丑事,让人触目惊心。如进了几十年考场,后来侥幸考中又出尽洋相的周进、范进;获得名利地位后就无恶不作的严大位;原本勤劳孝顺、后来被名利与八股迷了心窍,做出种种劣迹的匡超人···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

”这本书里,大家最熟悉的故事应该就是“范进中举”了,没有读过原著的人可能熟悉的就是教材上节选的中举以后“疯了”的这部分内容,然后就人云亦云的认为这本书是讽刺批判什么的,我觉得作者要表达的没那么简单。首先,我很同情范进,那么多年怀才不遇,顶着方方面面巨大的压力坚持科举考试,真的不容易。为什么要把范进当作反面教材耻笑他呢,读了原著以后我真的不懂了,难道一定要他早早“认清”自己,放弃学业,去经商或是种地才是正理吗?

联系我们的教育,我们老师难道不是一次再一次的鼓励学生们要“进学”吗?通过读书、考试来改变自己及家人的命运,无可厚非吧。不好好学习,又怎么报效祖国、改变命运、适应社会呢?

话说回来,“范进中举”因为遇到了“伯乐”周进。周进像范进一样,五六十岁了才中举,之前一直靠教几个学生维持生计,自己教过的学生都进学了,自己却迟迟不中,内心痛苦不堪言。“寒门出贵子”如何能实现,除了坚持和努力,别无他法,我真的很佩服。

科举制度像我们现在的中高考再怎么有弊端待解决,那也是寒门出贵子的最好途径啊!我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导学生以周进为榜样努力治学,活到老学到老的。做官后的周进在一次监考中遇到了衣衫褴褛,年老瘦削的范进,同病相怜,问他为何连年不中,范进对不出什么,后来阅卷时,周进特意留意了范进的考卷,读了一遍就放到了一边,心想写得什么呀难怪不中,但不舍又读了一遍,读出了一些东西,于是又耐着性子读了第三遍,方才发现这是个“奇才”,于是录了他。

读到此文时,我真的很感慨,联想了很多:教学中,有多少次我没有认真领会学生的做答的思路就不给他看了或直接打断了他的回答;高考中,有多少学生的优秀作文因没有得到阅卷老师的赏识而得了低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吧,也许他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笨”,只是他还没有遇到能挖掘他的“伯乐”而已,我能做的就是抱有一份希望和耐心。

这本书里让我有感触有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匡超人的故事。匡超人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计,一个文弱书生,白天养猪杀猪卖猪肉赚钱,晚上点灯读书伺候老父老母,特别是在炕上用钵装灰伺候老父亲排便把父亲的双腿搭在自己的肩上那段描写,真的是让我很感动。匡超人做这些一点怨言都没有,一点犹豫都没有,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应当。

“百善孝为先”,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德育这块真的很缺失,有才无德的学生,那是培育出来的乱群之狼啊!现在倡导“全员教育”,作为一个科任老师,我会努力寻找一切机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国家的德育事业做一点贡献!

儒林外史读后感读儒林外史有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 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讽刺 那就是在清代远近闻名的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主要说了在旧时代时,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在 儒林外史 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啬鬼 严监生。他是一个胆小而有钱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

儒林外史读后感读儒林外史有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 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讽刺 那就是在清代远近闻名的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主要说了在旧时代时,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在 儒林外史 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啬鬼严监生。他是一个胆小而有钱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

儒林外史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讽刺 那就是在清代远近闻名的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主要说了在旧时代时,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在 儒林外史 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啬鬼 严监生。他是一个胆小而有钱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严监生疾终正寝。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