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团圆读后感-读后感大全。
在书友的建议下,我们重读了张爱玲的《小团圆》。
作为一名70后,对张爱玲的作品是相当熟悉的。我有许多朋友都是张迷,我也曾带着《张爱玲作品集》去“有书”共读会作交流,还是20多年前一位朋友送给我的,扉页上贴满了剪报,都是关于张爱玲的介绍。
但是,我不喜欢张爱玲,感觉她太孤傲、清高,那种冰冷的感觉甚至渗透到她的作品里。
她的文字总是充满了嘲弄、讥讽,总是放大人的缺点、弱点,甚至连爱情都写得惨惨淡淡。《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最终与范柳原走到了一起,但看似圆满的结局却透着悲凉。
所以,虽然《小团圆》一书列入“有书”共读书单,但也没有引起我读这本书的兴趣。
当然,既然要参加共读会,我还是会把这本书读完的,因为这是对同城共读会最起码的尊重。
没想到,《小团圆》一书我看得比较轻松,可能是因为之前在“有书”平台听了拆书包,加之对张爱玲的故事多少是有些耳闻的,所以**里的人物、事件比较容易对上号。
虽然很多人说要把《小团圆》当**看,不要当成张爱玲的自传,可它分明就是自传嘛,我最想了解的部分,还是她与胡兰成相爱的细节。
初读的时候,感觉张爱玲还是那个冷若冰霜的张爱玲,还是那样旁若无人的,想到哪写到哪,任意切换时空,人物出场毫无铺垫,完全不考虑读者的感受,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感觉张氏1那种尖酸的锋芒似乎有些收敛,在看似平淡的描写中,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后来查阅资料,果然是如此,张爱玲晚期作品风格确实有所改变。当然,我在其中还是没有找到她与胡兰成爱得死去活来的部分,感觉她的爱情还是那样现实与理智。
读罢《小团圆》,我对张爱玲的孤冷有了些理解。
从小就没有父母关爱,她的心里感觉到的、眼里看到的都是冷冷的事物。
听到母亲指责她“你简直就是一个害人精”,这是多么大的伤害,于是这些冷就融入了她的文字之中。
所以在遇到一个关心她、欣赏她的胡兰成时,瞬间就投入进去了,这应该是原生家庭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吧。
对她的理解,不仅是因为知道她经过了缺爱的童年,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也长大了。
其实张爱玲笔下所写的是真实的人生,只是当时的我不相信,也不愿去面对而已。
细细想来,二十几年前的我对生活充满幻想、对未来抱着过份的希望,情愿沉浸在“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童话故事里憧憬爱情,喜欢揣摩《傲慢与偏见》中达西与伊丽莎白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细节,却不能理解白流苏的困境,更不能接受张爱玲“深爱只是为了谋生”这种冷酷的婚恋观。
张爱玲晚期写作风格的改变、我阅读体会的变化,都证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心境、心态将悄然发生变化,渐渐学会宽容、理性,这就是岁月在不知不觉中留下的印记吧。
小团圆读后感
在 小团圆 这部自传体 中,里面的爱情故事是以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恋情为蓝本。虽然男主人公邵之雍用情不专,到处留情。但比起现实中的胡兰成,张爱玲所描写的邵之雍的形象显然要美好得多,虽然也有负面的细节描写,但毕竟仍保留了很多恋情时期的浪漫华丽。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微风中棕榈叶的手指。沙滩上的潮水,一道蜿蜒的...
小团圆读后感
篇一 小团圆 读后感。张爱玲的 是很爱看的。现在任然记得高三的某一节体育课,居然可以全神贯注的看她的 并且当时映像特别深刻的就是 金锁记 了。看完了之后只觉得眼睛所见都是苍白的,脑袋很晕,所想都是悲悯。之前的博文有说到要读这本 的,不知道是哪一篇了。反正是早就买了,放在那里迟迟没有大的进展。今天一口...
小团圆读后感
篇一 小团圆 读后感。张爱玲的 是很爱看的。现在任然记得高三的某一节体育课,居然可以全神贯注的看她的 并且当时映像特别深刻的就是 金锁记 了。看完了之后只觉得眼睛所见都是苍白的,脑袋很晕,所想都是悲悯。之前的博文有说到要读这本 的,不知道是哪一篇了。反正是早就买了,放在那里迟迟没有大的进展。今天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