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优秀

发布 2023-08-13 17:36:11 阅读 9429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道当中。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文化绚烂多彩,源远流长,我们有责任继承之,并发扬光大。问题是我们学习古代的传统道德文化应该怎样学?是学习穿汉服,行汉步?

还是学习其精神、精髓,重在灵魂塑造?以《**规》为教本,利用生活这一道德教育实践的舞台,将《**规》的行为规范与当代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从行为习惯上抓好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努力使传统道德精华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田,让润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和启蒙读物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熏陶气质,从而学会为人处世,懂得尊敬师长。

《**规》的确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它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航针”。在《**规》的熏陶和滋养下,学生的自律和行为规范能力有了较大的变化,家长老师们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们“变得懂事了”,爱学习了,对长辈彬彬有礼,独立性也增强了,亲子关系更融洽了。

学生在学校举止文雅,课堂纪律良好,课间活动井然有序,在活动中,孩子们增进友谊,锻炼身体,彰显了健康、活泼的天性。

《**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24个字清楚明晰地告诉我们每个人出尘入世做人的基本准绳。

一是孝。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一个“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都很认同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像“孟子哭竹求笋”、“王祥卧冰求鲤”、“黄庭坚车衣顺母”、“张良为母埋儿”等二十四个典故,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这些典故里的人和事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长久不衰。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国人越来越重视和发扬传统文化,不少单位、个人都把《**规》作为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一个人做到了“爱父母”“爱兄长”,有这样一颗孝心、善心,那么他一定很能做到“爱祖国”“爱人民”。

二是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

《**规》说:“凡出言,信为先”,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这在当今的诚信社会尤其重要。

《论语》中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友谅,可以解释为“谅,信也。

”信就是诚实,做朋友,交朋友,要为人诚恳,不虚伪,朋友之间诚实交往,才能感到内心的妥帖,安稳。友便妄,是指言过其实,夸夸其谈,与《**规》中的匆佞巧相对,只会耍嘴皮子,没有真功夫,也是很有危害的。人与人之间相处,都是希望自己与对方能够真诚地交流,合作,坦诚相对,谁愿意对方对自己隐瞒什么,甚至欺骗?

诚实是金,诚实可以为自己打开一个友善的环境,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光彩的人生。

三是仁。对于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尊贵、贫贱,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泛爱众”,是大爱,就是爱一切人,要全心全意为全人类服务。

只要心里装着一颗大爱之心,就一定能够千方百计去解决社会种种问题,一定会为政清廉,两袖清风。“而亲仁”就是说,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无形当中德行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品德低下的人,久而久之自己的言语、行为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亲近仁德之人是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

总之,《**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经常广泛运用,逐步孕育出重德、崇德、立德、尚德、明德、修德,厚德品行。今后,还要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把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 。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学习了《**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 。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古代《**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

冬是清寒的。站在有风的地方,悄然回首,看见来时的路。一路有花的娇艳,有草的青葱,有树的挺拔,有鸟的鸣叫。抬起头,天空蓝的清澈。风起时,有笑颜。

冬,是寂寞的。万物都归于沉静中,孕育着来年的昌盛。隐忍才是最有力的,也因此,寂寞的冬天给人以太多的幻想与渴望。

会去渴望温暖的一炉壁火,也会想要一个温暖的怀抱。围炉煮雪,相拥着取暖。

习惯了把心情种在寂寞里过冬,深耕一陇陌上的花开。等待着,下一季的盛景。不会忘记冬的情怀,圣诞节的钟声会敲响,冬有自己的辉煌。

静静的写下一首小诗,待到花开时,扦插在那枝头,为冬吟。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

规优秀读后感分享。学习 规 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 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规读后感。学校近日举行了 国学经典朗诵活动 我有幸阅读了中国远祖着作 规 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顺父母和诚实守信这两个道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

规。分为总叙 入则孝 出则弟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之所以分为这几个内容,采用的是 论语 学而篇 第六条。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和亲仁。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如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如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弟子规》读后感优秀

规 不在狭义四书五经之列,但在经典书籍之内,是经典书籍中的一颗珍珠。我被这颗珍珠深深地吸引了,家庭的教育,孩子该这样教育?该怎么样对待父母,坐立行走该怎么样?我们的祖先早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 规 古人谓之曰 童蒙养正,是古人在小儿读书之前的必修课。用现在的话说,要做事,先做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