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电的最深记忆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农村的那些事儿。那时村里虽通上了电,但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我家有电的原因主要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和村支部书记家是紧密邻居,再加上当时村里的电工是我父亲的叔父,即便是这样,我家好不容易在村支书家通上电半年后才有了第一盏电灯。
没有电的时候,我家用的是火油(煤油)灯,就是在写毛笔字用完墨水的瓶子口上面用妈妈纳鞋底的棉线做个灯芯,再往瓶里倒上火油简易灯就做成了。一个晚上作业做下来,两个鼻孔黑黑的是经常的事儿。后来,村支书的女儿因为和我年龄相仿,经常邀请我到她家做作业,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电的好处。
明亮的灯光下作业本上的字看得清清楚楚,再也用不着看不清“+、加减)被老师揪完眼皮后吓得瞪大眼晴“圈”字了。所以那阵子,我绞尽脑汁想着法子天天缠着村书记的女儿,求她帮忙说好话让我家通上一盏电灯就行。也许是因为我经常辅导村支书女儿的功课吧,村支书的妻子也帮忙说话,半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自己的电灯,一根用花导线拉过来的15瓦电灯。
可就是因为有了电灯,我还曾经挨过父亲不少巴掌呢!有时是因为依着有了电灯放学回来不做作业玩到天黑了才回家开电灯做作业;有时是因为晚上看书看得太久电费交得太多了;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因为我把家里的电灯开关线给拉断了并自己修好了。那时候的电灯开关不像现在在墙上打个白色方块的“补丁”一按开关灯就亮,而是用一根细尼龙绳子一直延伸到屋梁上一个圆圆的黑盒子里,当时我就一直奇怪,为什么一拉绳子电灯就亮?
再一拉电灯就灭了!因为好奇,我就一边拉开关一边想着那屋梁上圆圆的黑盒子里面到底有什么奇妙的机关?于是就周而复始地拉电灯开关线,拉着拉着线被拉断了。
愣了半天后,我吓得赶紧搬来桌子和凳子(那时候房子并不高),爬上去拧开那黑盒子,还好有一截断线在里边,我小心翼翼地依瓢画葫芦穿好线后又迅速清理战场,暗自心想:这一劫总算躲过去了!谁知,那天妈妈回来拿插秧绳(人工插秧靠细尼龙绳子管直)时发现被人剪了一段,找来找去发现被人换上了开关线,严辞拷问下,才知道是我干的好事。
当时妈妈什么也没说就出去了,但脸色却很难看。我正不知所措时,父亲回来了,接着狂风暴雨般的巴掌朝我屁股上掀来。那段日子,我非常憎恨父亲,后来我上了初中懂了电的知识后才知道那是多么危险的事儿。
大概又过了3年吧,村里大部分人家都通上了电。“电费照把,火油照打”说的是当时电还不正常的事儿,几乎一到晚上电就停了,所以又叫“脱裤电”,为什么叫‘脱裤子电’呢,因为晚上10点以后才来电,那时农村人基本都睡觉了。“楼上楼下,电灯**”因此也就成了那个时代农村人最大的梦想。
今天,这些愿望都实现了。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首先进入眼球的是一盏盏新安装的路灯沿着硬化了的水泥路面一直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进入室里,空调、冰箱、液晶电视等大宗家电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电灯也不再仅仅限于照明了,很多家庭还装上了水晶、镭射、羊皮、t5等许多款式新颖的装饰灯。“现在生活都靠电,电就像空气一样重要,没有了电,这日子还真不知道怎么过呢!”这句出自我们村60岁老奶奶的惊人语言昭示着农民的生活已经与电密不可分了,电也着实让农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惬意!
纪念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母亲时常说,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算是没有穿过裙子。因为母亲年轻的时候正是国家解放初期,日子条件比较贫困,能有一身别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穿就差不多很别错了,穿裙子连想都没有想过。后来,日子条件越来越好了,母亲也开始老了,因此也没有穿裙子的奢望了。母亲说,她只好把穿裙子的梦想寄予在女儿身上了。上世纪70年代...
文联职工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文联职工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河岸上的小坟堆。我的家乡在资江上游夫夷河畔。我从小爱在河岸看潜水摸蚌 看打鱼放鸭 看木排帆船,喜欢和小伙伴赤脚在河岸柔软的沙地上往来奔波,放牛扯草,摘泡扯笋,做各种各样农民自己发明的乡土游戏,听大人讲发生在河岸的陈年趣事,其乐融融。在爸妈的故事中,河岸是幽美而恐怖的。以前...
工厂职工国庆60周年征文
我家房子越住越宽敞20xx年12月3日这一天,对于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儿时的记忆中,我们没有自己的家。外婆曾经告诉我,我和大哥相继出生后的几年里,全家6口人都挤在老城区沙牌坊一间平房里,而且是租的。我上幼儿园大班时,父亲从蛋厂调到 市电力修造厂,分到了两间以前电力学校的学生宿舍。三十几平米,虽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