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作文

发布 2023-08-02 05:03:18 阅读 5457

《瓦尔登湖》读后感作文。

瓦尔登湖》是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先驱梭罗的作品。今天橙子为大家精心挑选了《瓦尔登湖》读后感作文,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瓦尔登湖》读后感作文。

最近看了一点《瓦尔登湖》,说实话我不是什么文艺女青年。所以这本凑单的书,让我看得着实想打瞌睡。但这书确实是一本经典。

作者说的很多话,都能让我们深思。“人们常常挨饿不是因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为缺少奢侈品。”他认为我们原本的生活可以很简单仆实。

获取一些生活必要的物品就可以了。不必要花费精神去追求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他这种过于简单的生存方式,我是不太认同的。

但我从广义上认同理解他这种道理。生活不能一味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来让自己满足,而忽略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这个追求的过程所付的成本到最后会超出你的预期。

我这种想法是不是脱离社会了,才会越来越不现实而偏向于精神化呢?要反醒一下!但如今自己确实有点难以理解现在的状况了。

qq上面点亮的人头攒攒,但多数是显示正在移动设备上使用,而且有的还是一天24小时**。我心情特好地跟人打个招呼,留个言,半天,一天过去都没反应。如果不是为了方便与人联系,为什么天天挂上面呢?

qq成了摆设?这也许是个好事,迫使大家联系必须使用通话手段才行。现如今大家的互动都喜欢在微博,微信上了?

看来这个时代大家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围观。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只能在市场的喧嚣中汲取真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句话经常在我耳边响起。每次我都会心生出一丝担忧,因为一打开网络各种真假信息,扑面而来。

标题一个比一个吸引、一个比一个惊悚。这世界怎么变成这样了?还是原本就是这么混乱不堪,只是因为如今信息的传播速度、透明度更高了。

我担忧我家儿子以后如何应对这样的世界,我担忧我不能教给他分辩真假的能力,因为我也不太能分清了,有些新闻内容已经很颠覆我的以往观念了。算了,也许我是杞人忧天。瓦尔登湖读后感。

记得,歌德曾说过:“读书,就像是和很多高尚的人在说话。”诚然,读上一本好书比一座灯塔,指引人们在汪洋大海中安全飘过惊涛骇浪。

現在每日的繁忙生活让我们忘记了思考的重要性,夜晚,在台灯下面,静静地读《瓦尔登湖》这本静静的书,一切的喧嚣都变成了过眼云烟。心中只有美丽、纯洁……

瓦尔登湖》是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先驱梭罗的作品。梭罗于202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就是因为茶叶事件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那个小镇,他亦是人类不抵抗运动的先驱,现代环保主义的鼻祖。梭罗认为人除了必需的物品,其他一无所有也能在大自然中愉快地生活。

他在19世纪(2024年)干了一件罕见的事情,就是拿了一把斧头,到康科德郊外的林中自己搭建了一座小木屋,然后每年劳动6周,其余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他的一切所需均依靠自己动手获取,--**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这样在湖畔生活了两年,之后将湖畔生活写成了被称作超验主义圣经的《瓦尔登湖》一书。

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的一部文学名作,在梭罗生前,它的名气并非很大,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其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据说,诗人海子去山海关自杀时带着4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这和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死不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颇为相似。

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书,让许多人至死仍然极为痴迷。

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 读后感。瓦尔登湖 读后感一 梭罗的 瓦尔登湖 以春 夏 秋 冬四季为线,串联起他在瓦尔登湖畔进行经济实验的始末,留给我无尽的想象与羡慕。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悟 人可以活得很简单,很从容,不必为了那物质财富而丧失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 的道理。作者在 瓦尔登湖 中以瓦尔登...

《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 读后感 瓦尔登湖 读书笔记五篇。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自己建立房子,自食其力,大自然的风光,他在这儿所思所想,就成为 瓦尔登湖 这本书。关于 瓦尔登湖 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瓦尔登湖 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读 瓦尔登湖 有感 1 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这是梭罗给我的启示。生...

瓦尔登湖读后感

导读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 或者一段 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小编整理了3篇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瓦尔登湖读后感1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