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撒哈拉的故事》品味着三毛这个看似平凡的奇女子在异国他乡里的生活。这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和辞藻,但我却从她那平实的语言里描绘出了大沙漠里的简单而又浪漫的生活。似乎她的到来,给孤寂的大沙漠添加了一笔神奇而温暖的色彩。
总觉得原本并不讨人喜欢的撒哈拉沙漠,突然也有一种别样的风情。犹如走进了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画面。
其实读这本书,我钦佩与羡慕三毛的勇气,抛弃大都市的一切前往贫困而苍凉的大沙漠的勇气。沙漠里没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没有家具没有床,但是她与荷西却还是生活得很快乐。三毛对于美好的东西,抱着热烈的渴望与向往,对于厌恶的东西,她嗤之以鼻,口诛笔伐。
她毫不掩饰,毫无造作,有着小女儿的娇嗔,有着妻子的温良贤惠,也有大女人般挡风遮雨的坚不可摧。
她的文笔闲散而随意,有点像泼墨似,一点泼开了一朵盛开的水花,没有勾勒它的边幅。她毫无目的述说着生活的琐事,连惊天动地的爱情里面,也夹杂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道,合成一锅浓浓的汤。没有生僻的词汇,没有冗杂华丽的铺述,没有旁征博引的宏大场面,甚至连贯穿故事的主线都乱糟糟的。
感觉她就坐在你对面,风尘仆仆,肩上带着月光,指甲里带着撒哈拉特有的细碎的黄沙,甚至一开口的声音都是沙哑的,与你讲着她在撒哈拉的故事。我就坐在她的对面,这样静静得看着、聆听着,她与他们。
《悬壶济世》:主要是说三毛做医生,给邻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特的方法帮邻居们治病:
当姑卡的脚生疮,她用中国的老药方黄豆医好了她;当邻居的母羊生小羊生不下时,是三毛用在书上看到的方法医好了它;当沙蒂的表妹就快饿死时,是三毛从她的脸上看到了饥饿,教她捡回了性命;还有帮法蒂玛生小孩,用指甲油帮别人补牙……促使她大胆行医的却是那些甘愿病死也不去看医生的妇女,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医生是男人。还有其中一篇《娃娃新娘》,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因为六天的婚礼,胖胖的脸变得眼眶都陷了下去。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封建风俗的残忍与冷酷,令人心酸。
而这个故事中,三毛的一席话也让我知道她不仅勇敢而且聪慧,她说:“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的捷径。
”朋友间相处之道,大抵如此。
《哑奴》:写了一个在沙漠里的奴隶的生活,那奴隶的善良和财主们的残忍。三毛看不惯那些财主对哑奴的虐待,就常常偷偷地跑去送吃的给那哑奴。
还给他送钱和送一些物质。虽然说,哑奴的一家都已经很感激她了,但是三毛还是觉得内疚,因为她不能够帮助他们脱离奴隶的生活,和改变他们的命运。或许就如她所说的:
“朋友之义,难在义字千变万化。”命运就是这般,不随你我而易。当哑奴被财主卖走的时候,三毛泪流满面,想说什么,但却不知道说什么好,有着前所未有的无奈和伤心。
在读这本撒哈拉的故事之后,我也读懂了三毛,读懂了她的美:她自由的灵魂、积极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简单并快乐。从她的身上我开始感知并感悟到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让我学会了无论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难,我也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刘印。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 读后感。撒哈拉的故事 读后感。许多年前第一次翻完 撒哈拉的故事 的时候心情一如那天阴郁的天空,带着不顾一切下沉的决心。而今,时过境迁,在这白云悬碧空的秋日午后再次捧起它时,脑中闪现的却是沈从文的那句蔼然仁者之言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不得不承认的是,曾经年少痴狂,以那个年纪特...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对我来说,三毛是一个游荡在异国他乡的灵魂。起初,我一点也不喜欢三毛,但是读了她的作品 撒哈拉的故事 后,我发现我非常喜欢她。对我来说,她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奇怪女孩之一。以前,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三毛是如何在撒哈拉沙漠生存的。虽然这本书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语言来描述沙漠中的生活,但它...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对于我来说,三毛就是一个漂泊在异乡的灵魂。开始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三毛,但自从我读了她的作品 撒哈拉的故事 之后,我发现我深深的喜欢上了她,对于我来说,她就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奇女子。以前,我不明白,三毛是怎么能在撒哈拉沙漠里生存的,直到我看了这本书。虽然在这本书中并没有用到什么华丽丽的语言来描绘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