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子曰:“上好礼,**易使也”——论语·宪问》
这段**出自于《论语·宪问第十四》,意思是孔子说:“如果君上喜好礼的话,那百姓就会容易驱使和管理。”
这段话讲了关于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中的礼,礼是儒家重要的道德条目。礼,分为几个方面含义:
第一,礼是形而上的一种价值,也就是天理、天道。横渠先生曰:“礼者,理也”,礼是一种永恒不变的道。
因为形而上的东西都是极为高深的,一般人都不能明白。《论语》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所以每一种形而上的价值都必须有落实在世间的载体。
第二,便是礼在世间的具体落实,那就是礼制规范和礼乐教化,是一套复杂完善的规范和社会制度。通过对百姓的礼乐教化,让他们有信仰,有敬畏,遵从礼制,固守已位,以明是非,以别贵贱。故荀子曰: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最后,礼就是平常所用的一些礼节。礼节,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文明的外在形式,是构成一个有序社会的重要元素,故华夏文明自古以来都称为礼仪之邦。
礼,是华夏文明的根本,华夏文明便是礼乐文明。礼也是构成良好社会的根本,故《礼记》云:“礼者,天地之序也”。一个国家若。
想治理得好,便要从礼乐着手。故《孝经》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民是国家的根本,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唐太宗云:“君如舟,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亦可履舟。
”如果一个国家君主推崇礼乐的话,百姓便明理尽性,为人处世都奉行礼制,不会僭越。“素其位而行”,百姓会产生一种自治能力,社会便会上下有序,尊卑有别,贵贱有差,形成良好的秩序。治国只要“恭已正南面而已”。
相反,如果君王不以礼乐治天下,那社会便无序,百姓没有一个衡量是非辩别贵贱的准则,国家便不能治理好。如:大家熟知的法制社会,它就是通过制定强硬的法律制度,从而强制进行管理,它的精神便是“齐一”。
从表面看是公平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实际是极其不公平的。因为法律虽然是平等的,但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有人贵,有人贱;有人智,有人愚。
比如一个穷光蛋和富人打官司,穷人没钱请好的律师,而富人则可以用最好的律师打败穷人。这就导致了法律被有能力的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而礼制就不同,它的精神便是别异,从而使社会有条不紊。
民易使”,就是说百姓就会容易驱使和管理。因为百姓能够明理,有信仰,能够自治,所以便很好管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礼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性。礼是治国的根本,而如今,礼崩乐坏,社会无序。要使华夏文明与儒家文化复兴,就须从礼乐着手,制礼作乐,教化百姓。
如此,天下便会太平,国家便会。
有序,社会便大同,百姓便会无诉讼。这就是礼所带来的社会功效,也是如今复兴礼乐的意义所在。
论语读后感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作文 读后感。这个寒假,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感触最深的,那就是中国古典著作 论语 论语 刚开始看,不那么容易懂,只能依靠旁边的著解翻译着读,最后,也就习惯了 之乎者也 论语 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 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这部书大约是最后编写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
论语读后感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孔子一直在追求做一个道德上完备的人,以至于后来被尊称为圣人。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圣人,孔子也是人,只不过比我们更加懂得道德之于我们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坚持。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政治上,唯有以德治国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使百姓顺而趋于正道。当子禽问...
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日月如梭,时间流逝飞快。天地变了,人也在变,真正亘古不变的是书籍,是深刻的道理,是那些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东西。以我的看法,具有悠久历史的 论语 中所包涵的精髓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可它却能将人的品性改变。这,才是真正无价的财富。这本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文言文,记录的是我国儒派创始人孔子及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