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志:身体好吗?这是我给你的最后一封信,而且今后拒绝接受你寄来的任何信件。
所以,请你也不要再写信了。要说理由,只有一条,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再说句心里话,也包括保护我自己。
”这是直贵写给在狱中哥哥的最后一封信,而哥哥坐牢,却是为了给弟弟筹集学费,铤而走险杀了人。
刚志和直贵是东野圭吾作品《信》里的人物。这本书还被搬上银幕,由偶像影星山田孝之、玉山铁二和泽尻英龙华担当主演。2023年底,与电影同期推出的文库本**,一个月内即热卖100万册,创下了出版方“文艺春秋”旗下图书销量突破百万的最快纪录。
东野圭吾十分注重观察、体悟生活环境,他的作品涉及的领域和主题也非常广泛,比如揭示医疗黑幕的《宿命》、描述虐童事件的《我以前死去的家》、涉及文学界“影子作家”捉刀现象的《恶意》、讨论家庭伦理关系的《秘密》、**少年犯罪问题的《彷徨之刃》、牵涉诈骗犯罪行为的《流星之绊》等等。而《信》这本书,则将关注点放在犯罪者家属作为**受害者,面临的一系列生存问题上。
故事是以加害人家属的视角和其他人的态度为切入点,书中的刚志和直贵是一对在父母死后相依为命的兄弟。哥哥武岛刚志高中没毕业,无法找到好一点的工作,为供养弟弟上学累垮了身体,无奈之下,铤而走险犯罪杀人;而弟弟武岛直贵,因为哥哥杀了人,不得不背负哥哥造成的精神债务,深陷社会歧视的轮回而不得解脱。
直贵面临着苦涩的选择,是堂堂正正地活着,妻子和女儿都笼罩在歧视之下?还是与哥哥断绝关系,把这件事隐藏起来,保护妻儿,所有的秘密都由自己一人承担?与此同时,直贵的哥哥、受害人绪方老太太的儿子,也都无法避免进行各自的选择。
东野圭吾在书中并没有评价善与恶,只是用他那独特的笔触,以淡于批判的口吻,诉说着我们所熟知却明显忽视了的哀伤。
犯罪者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为了显示这种客观事实,也需要存在歧视。”直贵在听闻刚志杀人的消息之初,就像做了一场噩梦,难以置信,但残酷的现实立刻使他清醒过来。
被从公寓里赶出来后,不得不放弃了上理科大学的梦想,之后又因此丢掉了工作、失去了恋人,却仍然无法逃脱被歧视的命运。他不理解,犯罪的是哥哥,为什么歧视的是他?
他也曾想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一点点让周围的人们接受他,慢慢恢复与社会的相容性,但事情不仅没有按他预期的方向发展,连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能幸免。哥哥的信一次次将他“杀人犯弟弟”的身份暴露在人们眼前,信中对他学业、工作、生活的关心,也一次次触及他的痛点。即使他不回信、搬家换地址,也无法躲避,这让他近乎崩溃。
“原来,自己和哥哥身上流淌着的是一样的血脉。而世上的人们所畏惧的,恰恰是那血脉。”
当平野社长以仿佛在谈论天气一般的寻常口吻对他说:“歧视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需要对你区别对待,这也是为了让所有的犯罪者知道,自己要是犯了罪亲属也会痛苦。”他突然明白,原来“自己现在的苦难,正是对刚志所犯罪行作出惩罚的一部分。
犯罪者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为了显示这种客观事实,也需要存在歧视。”
看来,这世上有很多事还是隐藏起来不说为好。直贵拿起笔,给哥哥写了最后一封信,诉说了成为“杀人犯弟弟”给他带来的困扰与艰辛,如今这些歧视又延续到女儿的身上,为了现在的家庭,他毫无选择,只有断绝与哥哥的关系,才能挺直胸膛继续生活下去。
彼此,都很漫长啊!”说着,绪方眨着眼,抬头望着屋顶。被害人绪方老太太是个慈祥善良的老太太,刚志在给她儿子搬家时,无意间知道了老太太的情况,当时仅仅是羡慕。
但当他实在无力赚到弟弟的学费,又发现看家的大狗不见时,老太太家成为刚志偷盗的目标。
刚志偷到钱后,却因为对弟弟喜欢吃糖炒栗子的错误记忆,重返犯罪现场,被绪方老太太发现,当老太太打**报警时,刚志在恐惧中把老太太杀死,从而撩拨起延荡一生悲剧宿命的涟漪。刚志**入狱后,老太太的儿子和媳妇,为了忘记这段痛苦的回忆,把房子改建,抹去了所有以前的痕迹。
入狱后的刚志,内心充满了悔恨,每个月给老人的儿子写信赔罪。对于受害人家属,这着实是让人不快的事。虽然他理解刚志的悔恨之情,可是无论多真诚的道歉和反省,都无法消除母亲被杀的遗憾。
他不想知道罪犯过的很好,也不想知道他过的不好,他不想知道罪犯的任何消息。
可是老人的儿子也不忍心叫停,他明白,写信赎罪就像是《般若心经》一样,是刚志内心的一种救赎。如果不让刚志写信,就意味着事情完全结束了,但是对于刚志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结束,老人的儿子也感到迷惑,出于善意,他选择了在痛苦中忍耐着。
当刚志收到弟弟的绝交信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信让弟弟和受害者家属,一直在受苦受难的事实。刚志最终选择放弃,他不再给老人的儿子写赎罪信,也不再给弟弟写信。在他放弃写信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
正是直贵写给刚志的告别信和刚志写给老太太儿子的完结信,将一场旷日持久的爱恨纠缠和精神角力推至终点。借由绪方家长男的一声嗟叹:“彼此,都很漫长啊!
”在《信》一书中悉数登场的所有角色,似乎都长舒了一口气。“哥哥”——直贵在心中呼唤着。“哥哥,我们为什么要生到这个世上来呢?
哥哥,我们会有幸福的那一天吗?我们在一起交谈,就像我们两个给妈妈剥栗子时那样——”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次选择。作者通过《信》告诉我们,人生的不同之处,在于有选择的时候,我们做出的是什么样的选择,这种选择,影响着我们的未来,乃至我们最爱的人的未来。比如刚志的犯罪,比如直贵断绝与哥哥的联系。
有人说,当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斩断至亲血缘时,这是世界最大的叹息与哀伤。东野圭吾在用这部**警告世人:犯罪从来都不只是一个人的事,在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必须认识到受到惩罚的不只是自己,歧视是会永远存在的。
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2019字
边城读后感。本期 瞰名著 的嘉宾是来自高三一班的陈子言同学。带来了他对 边城 茶峒中那孤单少女的认识。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 人事 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活的,各人自然也一定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
《庄子》读后感2019字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庄子 读后感。导读 读书笔记 庄子 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庄子 读后感 作者熊逸,以当代的全新的视角理解 庄子 读其文字,便是一场思辨之旅。但我个人与作者有些不同意见,在此分享给大家。首先,作者认为庄子在 逍遥游 一文中有贬低麻雀与斑鸠之嫌,文中...
《乌托邦》读后感2019字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乌托邦 读后感。导读 读书笔记 乌托邦 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乌托邦 读后感 乌托邦 utopia 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 莫尔创作的游记。第一部借拉斐尔 希斯拉德之口,谈他周游列国所见,由此而导入对英国当时情况的观察与批判 第二部是对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