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学生征文

发布 2023-06-05 09:27:28 阅读 7706

重阳。181班郭金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里面所说的佳节,就是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远望,思念亲人。今天就让我陪着大家再话重阳节。

2023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便成了我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在这里不禁会有人问,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用得着你在这里提醒我们吗?的确,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关爱老人的政策法规,例如汉代就明确指出凡不孝者,斩之。

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还专门下令各州府给当地为人正派的老者月月供米,年年供肉。但我在这里想告诉在座诸位一组数据。曾经《****》作过一个调查: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结果是怎样,70%的人知道,而30%的人知道其中一位或不知道。或许你会想,知道的还是大多数呀,但是如果我们以此为样本,你就会发现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要知道,我国上网的主要人群是中青年人,他们大多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民族的希望。但他们竟然忘记了父母的生日,忘记了有生养之恩的父母,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他会为人民服务呢?更有甚者,有些人不但不照料父母,反而还打父骂母,横眉冷对,视若旁人。

要知道,我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常言道:儿子打老子,一辈还一辈!关爱老人,更是关爱我们自己!

从2023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世界老人数量增长176%,中国老人数量增长了217%;在本世纪未来的25年,世界老人将增加90%,中国老人将增加111%。我们正在逐步向老龄化社会过渡,老人将作为一个更大群体参与社会的各方面工作。自80年代起,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关于老年人的立法和努力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在我看来,只有千千万万家庭的问题解决了,社会这个大问题也就解决了;只有每个人都关爱老人了,这个社会自然会走向和谐的道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对于老人,他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他们中有很多人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中感动中国的当选人年逾九十的学术泰斗季羡林,笔耕不辍,在晚年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今年已经95岁的两院院士侯祥麟老人,每天上午9点准时到办公室上班,继续为发展我国的石化和石油事业做贡献。

这足以说明,老年人拥有的丰富知识与阅历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尊重老人、敬重老人就是在尊重他们的人生历程,就是在对他们的生命致敬。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见挫折与失败。但当我们将心平静下来与老人交谈一下时,你就会感到他们是如此的饱经沧桑,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时间逐渐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如此精辟。作为过来人他们用自己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他们以健康乐观的心态,自强不息的精神,表里如一的品质,超然脱俗的情操,坚忍不拔的意志,善良平和的为人,不畏艰难的勇气,勤俭节约的美德激励着后人向前行进。

重阳节心得。

181班王玉静。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十月,丹桂飘香,秋风萧萧,落叶纷飞。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和健康。

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

今天,爱老,敬老,我便要亲身践行。

前一段时间外婆来我家了,说她出去散步时跌伤了腰,妈妈听了很心疼,我也有点伤感,毕竟她是个八十岁的老人了。吃过饭,外婆一手扶墙,一手撑腰,苦这个脸,坐在了客厅里,我灵机一动,来到外婆身边,热情地说:“外婆,你坐好,我来给你按摩。

”外婆说:“不用了,这是撞伤的,哪能碰呀!”我微笑着说:

“我的按摩技术可高了,不信,你去问我爸、妈。他们都享受过多次了。”外婆疑惑地看看我。

“那就让我也来体验一下快乐吧!”她边说边笑道,于是我留意地轻轻地用大拇指在外婆背上揉揉,捏捏,我边揉边问外婆你的伤在**,外婆用手摸摸腰疼的那一块,我一看,我一看上面正贴着膏药呢!我想自己只能在贴膏药之外的地方按摩。

我先在她的背上按摩问外婆:“疼不疼”外婆说:“不疼,还挺舒服的。

”于是我就大胆地揉了起来,我一会儿用指头按揉,一会儿用我的小拳头顶着她的背,轻轻地揉,从左边揉到右边,又从上背揉到下背,我继续揉着,我听了心里想,外婆老了,应到我家来享受晚年,我就能够天天带她揉了,想着,想着,就拿来郁美净涂在外婆的背上。我一边涂润肤露一边用力地按摩,右手按累了,我就换左手,然后两只手同时按起来,奇怪,这时外婆背上的。

**又软又滑,揉起来更简单了。

妈妈走过来,乐呵呵地说:“妈,你感觉好点没有”外婆眯起眼睛,微笑地说:“我这天真正感受到浑身的简单呀!

外孙女你歇一会儿吧,”我听了这话,觉得外婆对我很好,我就说:“外婆,我不觉得累,我再给你揉一会儿吧!”于是我又用在电视上学到的方法,用我的胳膊肘,在外婆背上轻轻地揉,我一边揉一边跟外婆聊起来,“外婆,你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您以后就住在我们家,我能够经常为您按摩,您也该享受晚年了。

外婆说人家说:外孙女是外公的小棉袄’,我就应告诉大家,外孙女也是外婆的小棉袄。”

我们此刻还不能为他们做很多的事情,重阳节,秋风送来的节日,她带来的不仅是节日,还有浓浓的敬老情。当我们的长辈们正沐浴在这天地之中时,重阳节已经悄然而去。但它并不会带走爷爷奶奶的欢乐,更不会带走我们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阳一样无法缺少。

让我们一。

起,把重阳节永远刻在我们心中,永远弘扬,永远传承!

怀念重阳节。

181班康媛媛。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

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代这一辈,除了生活的无奈,还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阳,同样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

明年的重阳,又将会怎么样呢?

重阳节征文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 赏菊 喝菊花酒 吃重阳糕 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 登高 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 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杜甫的七律 登高 就是写重阳登高...

重阳节征文比赛

篇一 重阳节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及作品。百善孝为先,九九感恩情 重阳节亲情征文活动。冶金学院学生会学习部。20xx年10月27日。重阳节亲情征文故事获奖名单。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称 老人节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弘扬中华名族尊老 敬老的优良传统美德,呼吁广大莘莘学子回归爱的本质,激发同学们关爱老人,敬重老人...

初中重阳节征文

篇一 重阳节征文。我和奶奶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孝敬老人们,而我在这一天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每天看到奶奶擦地板这么辛苦,决定在这一天帮奶奶擦地板。好不容易,这一天终于到了。晚上,我还自信满满的答应了奶奶擦地板呢,可是早晨,我又睡过头了!我来到奶奶家,发现地板不是特别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