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反思。
感德中心小学陈秋霞。
不规则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材编排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属于解决问难题的范畴,但和传统意义的解决问题不同,是将先前获得的求物体体积和容积的知识用于解决新的、不熟悉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通过橡皮泥和梨两种不同物体的的体积为例,引导学生经历排水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用到的基本方法有两个:一是等积变形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二是用排水法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利用了转化的思想。
该怎么设计教学这个看似简单,其实知识并不简单。我思考了很久,决定还是从玩橡皮泥的游戏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通过两次直观演示实验入手,帮助学生明白“水和物体的总体积-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学习的需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本节课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1、在游戏和试验中充分体验和感知数学思想方法。
玩橡皮泥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感兴趣的,在玩的过程中的几句对话学生就轻易的明白可以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体,从而求出体积。
演示实验是在师生的互动中逐渐完成,学生对于排水法的细节的关注给学习效果增添亮彩。演示的方法是学生主动提出的,并通过大家的交流得到共识,这一过程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试验中的对话就充分的体现学生对学习细节的关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2、保证数学思考的时间,提高数学思考的有效性。
在我演示完实验后问:“为什么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学生一时表述不清,但他们思考后就意识到:
水面上升的原因是投入了梨,梨占据了水的体积,水增加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还有一些学生,先是疑惑,停顿几秒后,就都豁然开朗了。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因此学生在思考时,我做到了耐心等待,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真正经历了整个思考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保证了学生思考的实际效果。
3、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和学习数学方法的传授。
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橡皮泥和梨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梨的体积,在此,我就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交互作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反思自己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这节课的实验,主要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在讲台演示,难免有视觉盲区,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观察到位,这样,会给中下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这节课,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操作,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相信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教学效果会更好。
希望自己在今天的教学中,多探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呈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封面 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发现 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并在理解 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 的基础上,感悟 转化 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能够结合课本,依托学生的认知...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容积和容积单位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成功之处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体会转化思想。在教学例6中,教师首先提出如何求橡皮泥的体积时,学生由于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时,已经知道把一块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或一个正...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反思范文。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发现 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目的在于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想法都应当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才能够得到结论再加以应用,这是一种很严密的思维过程,也是现在孩子缺少的一种思想。并在理解 上升的水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