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4栏

发布 2023-04-19 13:31:28 阅读 4121

会计名词解释。

第一节序论 ①《周礼》记载,周王朝已设立了“司会”这一会计官职来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支。②西汉时采用的“上计簿”可视为中式会计报告的基本形态。③唐宋时期会计得到进一步发展,其突出成就是发明了“四柱清册”的结账与报账方法。

④经过元朝到明朝的广泛应用,我国传统的单式薄记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到了明末,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便产生了比“四柱清册”更加完备的、能满足商业上核算盈亏需要的“龙门账”。

2023年,意大利传教士、数学家卢卡帕乔里出版了一本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其一章“薄记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从理论上给予必要的阐述。该书的出版被誉为会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并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20世纪50年代以后,会计的面貌又为之一新:

传统的会计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标志近代会计的开始。

名词解释:1会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功能。(从会计的本质来讲,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

3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4会计的监督职能: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5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也称财务报告目标。

6会计的主要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7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指那些需要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决策的组织或人士,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为这些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编制财务报告。

8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9财务报表:也称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10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11外部经营业务:是指单位或组织与外部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的交易行为。

12内部经营业务:是指在单位或组织内部发生的经济活动,也称会计事项。

13会计要素: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要素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14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5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以及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资产。

16货币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表现为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17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对近期内准备**的金融资产的投资,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债券、**等,就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18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款项、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19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0非流动资产:是指除流动以外的所有资产项目,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1)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固定、**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债权行投资。

22)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为获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而进行的长期权益性投资,如长期**投资。

23)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24)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机械、运输工具等。

25)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26)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7)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予以清偿的负债。

28)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长期债务。

29)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用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30)净资产:通常将企业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称为净资产。

31)所用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用者投入企业的德尔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

3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利润、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或者向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33)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用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包括直接计入所用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34)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损失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35)实收资本:是指有投资者投入资本而形成的法定资本金额,在股份****中被称为股本。

36)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37)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38)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各期净利润分配后的剩余部分的累计数,即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

39)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用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40)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41)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应结转的成本。

42)其他业务成本:是指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43)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44)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45)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46)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47)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48)营业利润: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主要**。

49)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

50)会计假设:是指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

51)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企业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提出会计主体概念,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也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分开。

52)会计主体假设的基本涵义:是指会计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单位或组织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投资者本人和其他单位或组织的经营活动。

5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54)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把企业持续不断地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帐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55)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5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在质量上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57)权责发生制: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凡是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付出。都应当作为本期的费用。

反之,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妥,也不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凡是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付出,也不应当作为本期的费用。

58)收付实现制:它是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记账基础。在收付实现制下,凡是在本期收到款项的收入或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是否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反之,凡是在本期未收到款项的收入或未付出款项的费用,即使归属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59)会计方法:是指为了达到会计目标,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使用的一系列手段的总称。

60)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并通过编制报告使其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

61)成本计算:是将各种支出,按照一定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从而确定该对象的纵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62)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往来款项等,以确定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

63)编制财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形式,总结、综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64)会计确认: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并满足确认条件的经济业务纳入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

65)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66)计量属性:是指所予以计量对象数量化的特征或标准,如桌子的长度、钢铁的重量、楼房的面积等。

67)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

《基础会计学》试卷4答案

基础会计学 试卷 4 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 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 简答题 共24分 1.答 1 会计主体假设 2分 2 持续经营假设 2分 3 会计分期假设 2分 4 货币计量假设。2分 2.答 包括 1 设置账户 2 复式记账 3 填制和审核凭证 4 登记账簿...

会计硕士考研 会计学基础试题 4

一 单项选择题。1.在单式记账法下,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在 账户中进行登记。a 一个 b 两个。c 两个或更多 d 有关。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单位应选择 作为记账方法。a 借贷记账法 b 增减记账法。c 收付记账法 d 以上三者。3.账户余额一般与 在同一方向。a减少额 b增加额。c借方发生额 ...

基础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 课程考试试卷 二 卷。一 单项选择题 15分 1.会计主要利用的计量单位是 b a 实物计量单位b 货币计量单位。c 劳动计量单位d 工时计量单位。2.某企业月初资产总额300万元,本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赊购材料10万元 2 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20万元 3 收到购货单位偿还的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