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数》教学分析稿

发布 2023-04-09 15:18:28 阅读 5953

2.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如p30想想做做1:让学生数教室里桌子和椅子的数量。

书p31想想做做4:读门牌上的号码,读公共汽车及电**道的编号,读球类比赛时的记分。书p44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

书p40想想做做4:用“大一些”、“大得多”等语言描述生活中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书p43想想做做7:

在一定范围内猜爷爷的年龄。等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关注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学习策略,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去计算,为学生创造自己的算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在整理100以内的数时,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规律,并应用找到的规律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方法,逐步形成有效的、多样化的学习策略。

四、对课本主要例题、课内练习及课外作业的选用建议。

1.利用实物图形、小棒、计数器等教、学具,帮助学生认识数位,理解数的意义,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1) 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的教学编排了数数和表示数两道例题。在第24页数数的例题里,通过数小棒的捆数继续体会“十”,初步认识“百”。先从3捆是三十根、6捆是六十根直观形象地感知几捆就是几十根。

再看着小棒图十根十根地从十数到一百,进一步体会几个十就是几十,接受“10个十是一百”。在表示数的例题里,把用计数器的算珠表示数和用数字表示数结合起来,教学数位及顺序,整十数的意义和读写。这种结合,有利于数概念的形成,能提高教学效率。

这道例题首先在计数器上确定百位(认识11~20已确定过个位和十位),描述三个数位的位置顺序。然后把十位上的1颗算珠表示十扩展到几颗算珠表示几十,以及百位上1颗算珠表示一百。拨珠与写数的过程都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思想。

想想做做”紧扣数的意义进行设计。第1~3题数珠子、方块和彩球的个数能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几个十是几十。第5题的填空能让学生形成整十数和一百的数概念。

2) 认识非整十数的教学也编排了两道例题,仍然遵循先建立表象,再形成概念的规律。

第29页例题和“想一想”包括三个内容: 一是通过摆二十三根小棒和看出三十四根、三十九根小棒,体会几捆和几根小棒合成几十几根;二是三十九根小棒添上一根是四十根,形象展示这两个数的相邻关系,渗透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的道理;三是一个一个地从四十数到一百,初步体会数的顺序。这三个内容中,第一个内容是基础,要利用教、学具或联系图示让学生理解2捆和3根是二十三根,并向三十四根、三十九根以及更多的根数逐渐扩展。

第二个内容是难点,要抓住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实现3捆10根向4捆的转化,从中抽象出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想想做做”第6题呈现29个木块添上1个的情境,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29添上1是30的道理。教学时还可以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等活动明白。

四十九、五十九……九十九添上1分别是几。经过前两个内容的教学,学生应该能从四十数到一百。每数到几十九的时候,要提醒他们想一想下面的数是几。

第30页例题把非整十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融合在一起教学,设计了三个步骤: 首先是看计数器上的算珠说出它表示的数;然后对照计数器写出数和43;最后读读写出的数,填方框体会各个数的组成。教材精心选择34与43,给学生留出了比较的空间。

通过比较这两个数的组成和读、写,深刻地体会非整十数的意义。

2.把认数教学和相应的口算结合起来,促进对数的理解。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27页教学30+20为例,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不要求全体学生使用同一种方法。在算法多样化的前提下,把整十数加整十数的方法迁移到整十数减整十数中去。

如果学生能从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类推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则是很好的,教材在“想想做做”第2题中也有这样的引导,但教学中不要规定学生一定按这样的思路去想。

2) 结合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教学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32页例题根据图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让学生运用两位数的组成研究计算方法,并在“试一试”里计算另一道加法和另一道减法,体会计算思路。“想想做做”通过一图四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两位数的意义。

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教学主要采用让学生有意义的接受这一学习方式。认识两个加数很容易,区分被减数和减数也不难,记住加法的得数叫和、减法的得数叫差则稍难一些。“想想做做”第4题填出**里的和与差,让学生结合计算巩固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整理百数表,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的含义。

第35页百数表中给学生留了许多空格,先让学生研究表中数的排列顺序并把空格填满。然后在表中横着选几行数、竖着选几排数读一读、比一比,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在空格里填数,整理了数的顺序,练习了数的读写。

探索百数表里的规律,比较同一行或同一排里数的相同与不同,能加强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试一试”让学生在百数表上做框数游戏,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用课前准备的框到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几个数,分纵、横方向研究框内的几个数间的联系,再现了前面发现的规律;第二步是猜数,即根据框里一个已知的数猜出其他几个数,并到百数表里去验证猜得是不是正确。学生进行框数游戏时,会主动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读数与分析数的组成上,对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的含义是十分有益的。

要注意的是,框数游戏是在特定的百数表里进行的,离开了百数表或改变百数表的结构,框数游戏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试一试”不要作为考查的试题。

4.比较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积累了一些方法和经验。第37页的例题在比较46和38的大小时,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比较,并在交流中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

教材倡导学生把估计与比较数的大小结合起来。46是四十几、38是三十几,这里面有估计的成分。四十几比三十几大,是联系生活经验作出的思考。“想想做做”第1题也是为此而设计的。

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时,都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各人的思考不会完全相同。教材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比较,不强求全体学生用相同的思考方法。教材中不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其目的也是鼓励比较方法多样化。

例题先让学生比较十位上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然后在“试一试”中比较十位上相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和比较100与两位数的大小,既包括了比较两位数大小的各种情况,又体现了由易到难,逐渐完善比较方法的意图。“想想做做”第2~6题逐步提高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第2题结合计数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直观形象;第3题抽象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方法;第题比较三个数的大小;第6题是开放题,而且是逆向思考。

5. 联系实际,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1) 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描述,体会词语的含义。

在39页的例题里,猫做了38个五角星,猴做了34个五角星,学生已经知道<38,在此基础上教材示范“猫做的比猴多一些”,再让学生试着说出“猴做的比猫少一些”,从中体会多一些、少一些的意思。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题里分别出现了“少得多”和“多得多”。在学生初步接触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词语以后,“想想做做”第4题先引导学生说“50比45大一些”和“85比45大得多”,感受大一些与大得多的不同含义。然后让学生把等数与45分别比大小,并用小一些、大一些、小得多、大得多来描述,他们的数感在选择词语时得到了发展。

2)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选择答案。

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是相对而言的。离开具体情境,不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很难选用这些词语的。因此,教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分别要求为“比50个少得多”“比46下多得多”“比38人少一些”“比25元贵多啦”选择合适的答案,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

6.实践活动注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页《我们认识的数》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学过的数,设计了“说一说”“猜一猜”和“数一数”三个栏目。

说一说”中先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体会数能清楚地描述和表达生活里的事物和现象。再让学生知道年龄都是用数表示的,引导他们关心家里每个人的年龄,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猜一猜”先抓一把蚕豆数数有几粒,再分别抓一把花生米和一把黄豆,估计有几粒,并数一数粒数,评价自己的估计。这里不要求学生估计得很准确,只要能体会到花生比蚕豆小一些,花生的粒数比蚕豆多一些;黄豆比蚕豆小得多,黄豆的粒数比蚕豆多得多。物体的大小关系到物体的多少是难点,教材在抓花生米以后,提出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以体会。

数一数”指导学生在校园里看看、走走、数数,用数表示校园里的一些物体有多少,用数表述自己在校园里的活动,从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总计安排了11课时。第一段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总计5课时:“认识整十数”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课时;“认识几十几” 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课时;“练习五” 1课时。

第二段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共4课时:“数的顺序” 1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1课时;“多些、少些、多得多和少得多” 1课时;“练习六” 1课时。另外,“复习”和“我们认识的数”各1课时。

六、单元教学资源推荐。

2024年3月份,在研训中心的统一策划、部署下,我校有三位老师面向全市上了本单元中第一至三课时的专题研讨课。三节课的课件均能在“金坛研训网”上杨国华老师开辟的“小学数学”网页中的“课程资源”子栏目内能够找到。

七、典型课例评析。

开放学习材料用活教材。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课堂教学片断分析与反思。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能形象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大小关系的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学生已初步积累了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教材提供给学生两个动物做星星的场景,引导学生交流得出“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些”,通过小组交流,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小猴比小猫做的少些”。“试一试”通过小熊和小猫对话“梨的个数比苹果少的多”,让学生试着在理解“少得多”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答案的估计,“想想做做”联系学生的生活场景感受“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下是我们同年级三位数学教师对同一个片段——两个动物做星星的场景而采用的不同处理方式:

案例1]师: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举行了一场做星星的比赛。(呈现动物**:小猴做34个星星,小猫做38个星星,小狗做50个星星)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数

第三单元 认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0以内的数,是在认识了11 20各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分认识整十数 认识非整十数 整理100以内的数 比较数的大小 单元复习与实践活动五部分编写。每个部分都有教学重点,呈现了全单元的教学线索,组成了系统的知识结构。在认识整十数这部分教学计数单位与数位,整十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数 一 》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数 一 教案范文。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 5各数 9各数 10四段安排。在认识1 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 和 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 5各数和6 9各数...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花生》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3.通过观察 操作 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数感。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4.在数数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认 会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