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学期复习综合

发布 2023-02-27 12:54:28 阅读 5501

地理下半学期复习讲义。

未编完,编者:七(8)李典)

1、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2、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3、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

4、 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6、会画降水量与温度图,会判断气候。

左边是气温,右边是降水量,下面是月份,上面是标题……

6、 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会被淹没。

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认为原因。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暖作用。

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

对策:植树种草使用清洁能源提倡低碳生活节约能源(用纸、用电等)……

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才大大加快。

2023年十亿。

2023年二十亿。

2023年三十亿。

2023年四十亿。

2023年五十亿。

2023年六十亿。

2023年七十亿。

8、世界人口分布: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干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

9、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数除以平方千米数。

10、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教育、医疗…… 课文p67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球体。

2、 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 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4、 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 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2、 地球的公转。

3、 地球上的五带。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会判别方向、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比较比例尺大小、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8页,第2题、第4题、第5题。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七大洲:亚洲(面积最大)、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

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2、板块运动特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世界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

4、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15页,第④小题。例如解释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日本多**的原因。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了解即可)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雨。在图上看到地面一处是绿色,表示当地天气晴朗(卫星云图如右图)

3、(右图)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箭头。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4、 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气温最低(4时左右)

气温的变化。

课本p51图)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

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两大题。降水主要还要掌握课本p56活动题。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6、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

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

**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扬州就是这种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

掌握地理填充图册上p19的第1题、第2题的(画图尤其要掌握)、、p21的第4题。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课本p65页活动题2(计算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并完成题目)

2、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

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为什么美国(属于美洲)这些不是非洲的国家会有黑人分布?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要开发美洲,从非洲掳掠了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所以现在美国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当时的黑奴。

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23第2题 ,p24的第4题的、 ,p25的、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6、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

如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

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

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

地理填充图册p26页第1题、第2题的。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7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自然资源、土壤、交通、位置。

聚落的形成条件。

课本p80图) 人文条件:历史文化、宗教、政策。

聚落的形成条件了解即可,主要会使用聚落形成条件来进行分析。

8、读右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三地为什么能形成聚落?

2、假设你是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局长,你会选三地中哪个建设城市?并且阐明你的理由?

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

2、选2.因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离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沟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开阔,发展空间较大。

9、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现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第五章发展和合作。

一、国家和地区。

1、世界面积位居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世界人口位居前三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

3、地跨两洲的国家,例如埃及(跨亚非)、土耳其(跨亚欧)、俄罗斯(跨亚欧)。

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比较。

1、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等。

2、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例如中国。

3、发展中国家经济较落后的原因。

4、名词解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三、国际合作。

1、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与他们的职责宗旨、倡导精神。(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30页。)

2、联合国成立时间(2023年)、总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 新 2012版。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 球体。2 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 1 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 月食现象。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如填海造陆 2 板块运动特点 板块内...

地理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15 海拔 绝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 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16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17 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1 山顶 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2 山脊 等...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纬线。0 纬线 赤道 向南 s 或向北 n 度数逐渐增加,最大度数是90 90 n和90 s其实均为一个点,即北极点与南极点。南北半球分界线 0 纬线 赤道 经线。0 经线 本初子午线 向东 e 或向西 w 度数逐渐增加,最大度数180 且180 e和180 w重合为一条经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