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发布 2023-02-20 11:22:28 阅读 9729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证明地球是球体:

①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②人造地球卫星**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③月食现象。

④在海滨观察远方驶来的轮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2.有关地球的数据。地球的表面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

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仪(要求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名称):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度越大纬线圈越小。

0—30度为低纬度--60度为中纬度--90度为高纬度。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本初子午线: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叫本初子午线,也叫0度经线。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线。

5、东西半球划分的界限: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闭合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6、为什么不用0°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假如用0°和180°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会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这样研究起来不方便。

7、经纬网、作用、用途。经纬网: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作用:(1)可以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2)可依据地理事物的不同经纬度确定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方位。

用途:军事、航海、航空、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

8、 比较经线和纬线。

9、比较经度和纬度。

第二节地球运动。

10、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方向①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②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③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16.五带的比较

17.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地球公转示意图(北半球地区二分二至日)

地球公转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变化图地球公转中昼夜变化情况。

以上描述的都是以北半球为中心,南北半球的的季节相反,因太阳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了。

第二章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记住常见图例p23页)。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知道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

3.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辨别方向)①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经纬网,没有指向标的情况)②指向标定向(指向标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向北方向)。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定(要求会画相应的等高线p25页)

1) 山顶: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2) 山脊: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低处。(3) 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高出。

(4) 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5) 陡崖:

等高线发生重合的地方(6) 陡缓:等高线的密与稀,密为陡,稀为缓。

5、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又叫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7.地形图的判读:

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海拔也叫绝对高度。(要求会读数计算)

2) 相对高度:地球上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对高度。(要求会读数计算)

3) 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4) 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在同一条等深线上各点深度相等。

5) 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距相等)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会画用等高线画出地形图)

9、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五种地形的比较。

10、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一般“图上距离”可以用直尺在地图上量得。比例尺中的1是指1个厘米。

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

附:时间=路程÷速度。

11、比例尺的选择:①所画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则宜选用<=>小比例尺。

所画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宜选用<=>大比例尺。

12、等高线特征:①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②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③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

1、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2、海陆的分布: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七大洲: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洲的面积最小。

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则是面积最大的岛屿。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要求知道七大洲的位置分布,以亚洲北京为中心:

向西看是欧洲,向东看过了太平洋就是南北美洲。东南方是大洋洲,西南方是非洲。南极洲在南极。

) 东半球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西半球主要有北美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

3、四大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他们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要求知道四大洋周围的大洲)。

4、大洲的陆地界限:①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它们之间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

(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与非洲的地界: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过去也是相连的。

后来人们开凿了苏伊士运河,这才把两个大洲分开了。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地形。1 中国的地势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 阶梯状分布。2 中国的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本图是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平均海拔1000 2000米,第三阶梯普遍在500米以下。4 第一阶梯上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

5.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 纬线 7.赤道以北的纬度叫 北纬 习惯上用 n 作代号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 南纬 习惯上用。s 作代号。8.人们规定的中纬度地区的范围是 30 60 9.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形,叫 经线 12.国际上习惯用 20 w 160 e 的经线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

1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2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的模型是地球仪。3 经线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本初子午线是0 经线,赤道是0 纬线。4 特殊的经线 0 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划分线,向东向西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