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
我是怎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容量概念的呢?我拿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分三种:热水瓶的容量大、水壶的容量大、一样大。
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它们的容量一样大。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
在学生解释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到位的。
我又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升的空间观念的呢?我在课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
棱长为1分米的塑料正方体盒子,让学生倒满黄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倒入饭碗里,看看可以倒几碗;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道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等。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2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的基础上,继续认识毫升以及升与毫升的进率。教学毫升的认识时,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先互相说一说自已带来的饮料瓶上所标的净含量,再全班进行交流,引出毫升,以及毫升用符号“ml”表示。接着就让学生观察1毫升的水,初步形成1毫升的表象,再通过实验进一步感知几滴水是1毫升,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1毫升水是多少。
第一个层次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回忆生活中的毫升,既揭示了课题,又调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观察、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获得了对1毫升的直观感受。第二个层次是教学升与毫升的进率,对于1升=1000毫升,实际上已经有大多学生知道这一进率,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1升是多少毫升,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最后让学生用自已制作的1升容器再次验证1升=1000毫升,让通过自已的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3课时
第7——12题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第7题提供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要求学生判断计量这些容器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体会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9题要求学生分别读出4个量杯里液体的毫升数,并算一算4个量杯里的液体合起来是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有利于学生体会用量杯量液体的方法,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第10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重在帮助学生巩固对升和毫升之间进率的认识。第11题要求学生根据一瓶儿童止咳糖浆的使用说明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体会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升和毫升的应用价值。第12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了解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哪些物品是升作单位的。
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升和毫升的实际体验,体会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1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学习的知识是除法计算,前面孩子们已经累积了较多关于除法计算的经验,因此检查他们的预习作业发现基本会做,大部分孩子都能写出思考过程,有部分学生能说出两种以上的口算方法。课堂上,孩子们很专注,交流时,孩子们的说法极是精彩,几个孩子说,计算60÷20时,只要把后面两个0去掉,计算一下,就得到3了,另一个孩子说,这样说不太好,只说去掉0应该去掉哪两个0呀?孩子们说,就这两个0呀!
应该说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我问,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去掉相同个数的0呢?孩子们说,这样被除数和除数就缩小相同的倍数了。
看了孩子们的思维真的比较活跃。孩子们在口算方法的支撑下,进行竖式计算比较顺利,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算理,即商的书写位置,以及竖式中第二步把商和除数相乘得到的几百几十,学生容易写成几十,由于课堂上进行了适当的提醒引导,所以课堂作业,孩子们在本节课的知识掌握上并没有出现太多差错。但是全对的孩子也不多,不少孩子忘记写横式答案,忘记写余数,忘记验算。
在纯计算的教学中还是要多培养孩子认真仔细的作业习惯。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2课时
教学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和用整十数除的口算。为新课学习做准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1)教学例380÷30时,我们可参照80÷20的方法,在学生用的方法进行解答时产生思维冲突,教师“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道理。不过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注意结合直观图或其他方式。
2、不足之处及改进策略。(1)练习设计不合理。算法得出后,应该设计4个题左右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进行再实践,巩固学生算法理解和对学生的笔算技能进行完整训练。
而我的改错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设计有冲淡计算和拔高学生能力之弊。(2)对有些环节的处理稍显急躁,让人感觉有点赶课。说明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亟待提高。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3课时
第10——15题是这部分内容的综合练习。第10题主要是乘法和除法口算的对比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第11题要求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上的定位方法。
第12题是和除法计算有关的两步混合运算。通过练习,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13题是用**呈现的除法口算,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按乘2的规律依次变化,上不变。
通过练习,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又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除法运算中商不变的规律。第题都是和除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其中,第14题是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从条件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
第15题综合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计算和填表的过程中体会数量间的变化关系。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4课时
本课内容的教学知识目标是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
在教学新课时,我通过课本主题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了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下面就是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的试商问题了。我利用教参的提示,将试商的教学和方法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按教材提示尝试计算192÷32,初步体会试商方法。例题在列出算式后,告诉学生“32接近30,把32看作30来试商”。并在竖式中除数的上面写出“30”,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192÷32的计算。
在这一步的教学中要注意两点:(1) 把除数32看成30试商的意思是,把192÷30的商作为192÷32的商进行计算;(2) 商“6”必须和除数32相乘,不能和30相乘。第二步,让学生通过验算证实这样的试商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
第三步是“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计算192÷39,被除数192不变,除数从32变成39,引导学生主动地把39看成40试商,再次经历把除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过程,体会试商方法。第四步,让学生回顾例题和“试一试”的试商,初步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第五步,在“想想做做”里安排说试商方法的练习,促进方法的内化。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5课时
第4——7题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综合练习。第4题是“四舍”法试商与“五入”试商的对比练习。通过计算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在什么情况下要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什么情况下吧除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
第5题要求学生说出商是几位数,在用竖式计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逐步达到正确、比较熟练的程度。第题是用学过的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第6题一方面以连续两问的方式,渗透了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渗透了除法运算中的简单规律。
既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探索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做一些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6课时
学生通过以前的数学学习,已经积累一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今天学习的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与前面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但基本的思考方法是一致的。
因此,在新授前我把例题改编成一道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复习一下这类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那就是要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以此类推到将要学习的连除问题中,也为区分连乘、连除问题的异同点提供充分的比较材料。
在解答实际问题时,学生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所以,要引导学生在遇到**结合的问题时,要细心读题、认真看图很重要,不要遗漏对解题有帮助的重要信息,才能正确解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原始信息中多方面去思考,使学生能主动**,真切体验,在感受中发现,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7课时
第15——20题是这部分内容的综合练习。第15题是基本的计算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提高计算技能。第16题,通过对比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第17题主要是应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发现规律进行计算的意识,发展计算能力,培养数感。第18——20题是一组与连除相关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水平。
其中第19题是连乘、连除实际问题的对比练习。通过练习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沟通连乘、连除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知连乘、连除实际问题的结构,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第20题提供了三个小朋友买蛋糕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分别计算每块蛋糕的价钱,再比较。
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连除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2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 课上先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容器,让学生说说哪个盛的水多,从而学习容量的含义。在学习升这个概念时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 棱长为1分米的塑料正方体盒子,让学生倒满黄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 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7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 今天教学了 认识容量升 在课前我认识到只有让学生有亲身经历,才能获得1升的直观感受。为此我和学生做了充分准备,收集各种容器带到课堂上。为了对1升的感受更加深刻,我带了正好1升的果汁 因为没有1升的标准量器 先让学生掂一掂,感受1升的液体大约多重,再把1升的果汁倒到一个大碗里...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6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1课时 这节课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例题首先要求学生能口算出60 20,其中给出的一种口算方法是因为6 2 3,所以60 20 3,看似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根据之前的推断,结果应该是60 20 30,都是在末尾添了一个0.所以在教学口算方法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