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发布 2023-01-17 00:09:28 阅读 6955

作者朱彦。

在上这堂课之前,我更多的是从四年级学生的不良学习反馈与解决问题的思路障碍来定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即”余数代表什么,它从哪儿来?”“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这节课重点解决余数从哪儿来的问题,在经过上节课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课堂伊始,我就抛出一个问题:”余数代表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他们都认为余数是”剩下的数。”“那是从**剩下的数呢?”陈宝儿说我们在分东西,从总数里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分着分着,发现不够分了留在手里的数量。

师进行补充,余数是从总数中来的,它原本是要平均分的,但是因为数量不够平均分,分了会造成不公平现象所以宁可剩下放在一旁的现象,所以我们会发现,余数总是比除数小,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了,它还可以再平均分一次…

接着我们开始学习例一,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在对比中再次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先从文字**层面表达这两题的已知与所求,再从操作层面来表达解决问题--摆盘的方法,最后从算式层面来讲述除法算式的故事。

其中,在操作7颗草莓每两个一盘进行操作的时候,我问:”最后一个草莓为什么不摆了?”

汤淑霞说:”因为盘子不够了”(只感知**,未深入思考)

吕思怡说:”如果把这颗草莓放第一个盘子,其他两个盘子就不公平,会吵起来。”(知道有余数的除法还是需要平均分,知道除法的本质)

陈宝儿说:”就算盘子够,也不公平,第四个盘子里只有1个草莓,其他盘子里都有2个”.(能对同学的回答提出质疑,并提出论据。)

我又找了几个同学来回答,但是都未跳出上面这三种感知,所以强调题目要求:每两个草莓放一盘,我们在平均分东西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公平性,还要考虑题目的要求是每2个草莓放一盘,3颗草莓放一盘和1颗草莓放一盘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解决问题时对已知信息的处理与重新验视。

)在分别解决两个分草莓的问题之后,需要孩子们自己对比讨论这两个情境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进一步体验有余数的除法与没有余数的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在明确了这两个情境每份的数量都是两颗草莓(分法相同)之后,李豪同学发表了他们组的观点: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情境没有剩余,第二种情境有剩余。(建立”剩余”概念,但是仍是表象),我进一步提出问题:

为什么一种没有剩余,一种有剩余?他回答:因为第一种是分6颗草莓,第二种是分7颗草莓,这剩余的一颗来自于总共分的草莓数量不一样(了解了余数从**来的本质。)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作者朱彦。在上这堂课之前,我更多的是从四年级学生的不良学习反馈与解决问题的思路障碍来定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即 余数代表什么,它从哪儿来?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这节课重点解决余数从哪儿来的问题,在经过上节课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课堂伊始,我就抛出一个问题 余数代表什么...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作者朱彦。在上这堂课之前,我更多的是从四年级学生的不良学习反馈与解决问题的思路障碍来定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即 余数代表什么,它从哪儿来?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这节课重点解决余数从哪儿来的问题,在经过上节课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课堂伊始...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作者朱彦。在上这堂课之前,我更多的是从四年级学生的不良学习反馈与解决问题的思路障碍来定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即 余数代表什么,它从哪儿来?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这节课重点解决余数从哪儿来的问题,在经过上节课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课堂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