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诗五首导学案

发布 2023-01-05 03:42:28 阅读 7495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题:《诗五首》

课型:新授课审核: 郭立勇制作人: 尹玉波。

课时:5课时授课时间:2023年5月21日---5月25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并背诵全文。

2.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4.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设计。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做点金教练“基础巩固题”

我的预习情况:

原因是:组长签字监督员签字。

课堂学习设计】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

(2)指导背诵。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3.欣赏品味。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四、自读《行路难》】

1.解题。《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我的学习情况:

原因是:组长签字。

课后巩固设计。

点金教练“**提高题”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设计】

一、自主背诵《饮酒》、《行路难》

二、流利朗读后三首诗。

我的预习情况:

原因是:组长签字监督员签字家长签字:

学习过程】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质疑字词。

4.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5.赏析。二、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解题。 读标题,介绍唐代边塞诗的特点。

2.研习课文。

(1)朗读,辨别节奏。

(2) 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三、自读《己亥杂诗》】

1.赏析2.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背诵五首诗2.做点金教练“拓展延伸题”

课后反思。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收获:

你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你将怎样再次提升自己:

教师寄语:组长签字。

第三课时。资料链接】

1.陶渊明:《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祖茂,曾任武昌太守。

父逸,曾任安城太守。太元十八年(393)任江州祭酒,元兴三年(404)为镇军将军刘裕之参军,旋又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之参军。义熙元年(405)任彭泽县令,在职81天,因不满现实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

诏征著作郎,称疾不就。今存诗辞赋一百二十余篇,多为归隐后作。散文以《桃花源记》最为有名,构想一无剥削无压迫的理想王国。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的作品。《归去来兮辞》叙写归隐原因及隐居后的舒畅情怀。赋以《感士不遇赋》揭露时弊最深,鞭笞最力。

诗以田园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饮酒诗二十首》等表现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杂诗十二首》表现不负盛年、及时勉励的积极思想。《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怀抱,颇多慷慨悲愤之音。

其作品也有明哲保身、及时行乐、人生无常之消极思想流露。艺术上兼有刚健豪放与恬静清淡的特色,而后者最能代表其艺术风格。其诗情感真切,意境淡远,语言质朴,在玄言诗统治晋代文坛时能独树一帜。

其人、其文不合时尚,故不为当世所重。

2.《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

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3.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青年时代曾漫游吴、越、齐、鲁等地。

三十五岁到长安求仕,寓居十年,不得志。及安禄山陷长安,诗人逃至凤翔,退见肃宗,官左拾遗,因直言极谏,改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人蜀。

严武再任四川节度使时,表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携家出蜀,漂泊于湘鄂一带,病死途中。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杜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4.《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1792—1841),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己亥杂诗》共315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日《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小组背诵】组长检查】

【各组展示】

诗五首》练习题(共两课时)

姓名班级。基础知识训练】

1.按课文原句填写内容:

悠然见南山。

八年级《诗五首》导学案 1

28.诗五首 新授课导学案。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3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培养解读诗歌的能力。2 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导学案 30诗五首

30诗五首。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 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3 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 诗经 算起,至今已有两...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导学案 新版 新人教版

2019 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30 诗四首 导学案 新版 新人教版。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1 圈注法。2 小组合作讨论法。3 诵读法。第一课时。一 教学 归田园居 一 作者简介 陶渊明 365 427 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