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先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蛇年大吉!
我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话题是八年级下册教材的变化问题。
修订版教科书的编写思想。
1. 科学**与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
2.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
4. 注意开放性和实践性。
5. 体现sts的思想和人文精神渗透。
6. 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教材的编写意图。
继续把“过程”的设计落实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上来!
以教材为切入点,挖掘持续性思考的系列问题,让研究成为学生的需要,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力争培养出具有研究型思维习惯的人才。
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首先我们先来一起浏览一下八年级下册新教材各章节的安排。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内容方面的变化。
1、次序调整。
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
2、进一步完善**设计在“新课题引入”中的功能!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原教材是先文字呈现,再通过运动过程某瞬间情景的呈现提出问题诱导学生思考。
新教材是滑滑板的动态变化图。
再如压强概念的引入**,原教材是不同事物的情景对比; 新教材是同一事物的情景对比
做功过程的情景呈现弥补了原教材只有文字呈现的不足。杠杆一节原教材**内容针对全章导入而新教材**内容只针对本节导入
总而言之,新教材完善了**的功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教学**,它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帮助记忆、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建构教材内容等功能。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挖掘**中隐含的信息。重视**的激趣诱思功能。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3、从教材结构上看:第七章力的编排,进一步完善对 “力” 的概念的认识过程!让学生经历感知力,描述力,分析力,测量力的过程。重视情感体验,重视方法的渗透,重视过程的体验。
同时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重力和弹力具体力的内容。修订后的课标增加了“测量摩擦力”的实验,实验中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调整到二力平衡后。
第八章运动和力的编排,对应课程标准对牛顿第一定律要求由描述到认识的变化,改写了原教科书“**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进一步完善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设计,重在体验建立规律的思维过程!1. 选取运动物体只受阻力的实例2.
展示两种对立的观点3.演示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原教科书为了说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分别做小车从同一斜面滑下,通过表面为毛巾、棉布、木板的平面时滑动的实验。虽然实验过后教师也能引导学生得出阻力越小,滑动越远,没有阻力小车可能会不再停下的结论,但是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阻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上去。
此次修订将此实验改写成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阻力不同,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有什么不同的问题上去。这样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4. 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建立规律渗透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教育5. 借动态情景呈现学会实践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建立规律)共经历了五环推进。
另本章的编排进一步完善实验测量的技能训练!在研究摩擦力影响因素之前添加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专项实验。这是课标要求中11个测量中的一个,教学中应高度重视。
第九章压强的编排,课标新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通过实验,**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章重在联系生活、情感体验方面。本章的教学,联系生活读图析图是关键。
第十章浮力的编排变化很大,据课标2.2.9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新教材浮力部分安排了三节,进一步完善浮力概念的认识过程!
感知“浮力” 测量“浮力” 分析“浮力”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浮力产生原因的分析地位。还为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搭好台阶,进一步理顺对 “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的逻辑关系!
浮力的产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向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在这部分给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搭好台阶,新教材的编排添加实验**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训练学生有依据的猜想,再训练学生利用控制变量设计实验的能力。然后阿基米德的灵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推测: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可能有关,这里新教材的语言编写与老教材相比更加易于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学习。
以推测为基础,再通过想想做做以体验加理论分析的方法引出实验:**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而且实验步骤的设计也更趋完善。学生的知识是在逐级体验过程中慢慢形成。
这样的编排就较原教科书的设计梯度更小些,利于学生理解。不然学生在得出排开的液体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总是很难想到为什么要称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编排,变化点主要体现在,叉车动态情境引入和做功不做功**的选取更便于学生理解上。加强功引入的必要性教学。
功”向来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概念。原教科书在说明力学中的“功”与生活中的“功劳”“成效”既有联系,又不相同后,直接给出:“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不免有生硬之嫌。
修订后教科书在给出功之前,通过分析叉车举起重物的实例,说明托举力移动一段距离,使货物被举高,机械工作的成效就显现出来了。随后给出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计算“功”“功率”的大小 ——定量认识没有多大的变化。
进一步完善 “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 的思想!
动能的得出是通过运动, 的钢球能推动另一物体移动一段距离的实例,说明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的得出也是通过分析打桩机打桩的实例,说明重锤落下对桩做功,得出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同样,弹性势能的得出也是通过实例,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时能够对物体做功,得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这样就便于学生从整个思路上理顺功和能间的关系。保留了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中应关注测量量的转化问题。
删去了原教科书“**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编排,根据2.2.6 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课标要求,教材进一步完善对 “杠杆” 等概念的认识过程,以及sts思想的渗透。认识“杠杆”经历了1.展示杠杆使用的历史发展进程。
2.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3. 生活中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三个过程。
历史的文明人类的探索这是情感体验的升华、感知“杠杆” 经历实验**过程这是过程体验 ,现代版曹冲称象渗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在这里需强调力臂的作图训练。明确生活中杠杆的分类这是联系生活。
删除“功的原理”
原教科书有“功的原理”内容,而且曾经两次涉及。新教材将功的原理与 “机械效率”等价理解,机械效率之所以小于1,就是使用机械不会省功。故新教科书中删去了此部分内容。
对于机械效率的学习为了消除学生认识中的三大误区难区分有用功和额外功。
同一机械的效率固定不变。
机械越省力,其效率越高。
而是借助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实验的研究学会区分有用功,额外功。通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且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试验,来让学生体验和分析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修改难做的习题。
如原教科书在讲摩擦力之后,安排了“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的练习题,该题的缺点是开放度太大,学生完成此类问题的课业负担较重,但优点是能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修订时,我们把此题改成“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我们身边的情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描述两个可能出现的场景。
”仍然保留了发展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功能,但要求更贴近初中学生的水平、且能大大减轻学生课外练习的负担。
章后增加“学到了什么”
课标教科书为了突出**性,培养学生自己总结的能力,有些规律在学生实验后甚至没有给出规范的结论。为了给出范的结论,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总结一章所学的重要知识,新教科书在每一章后增加了“学到了什么”。相应地,删去了原教科书章前“阅读指导”。
修订后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把科学**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通过科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新教科书加强了科学**的设计。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我们教师要用心钻研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张大昌老师说:
编者也好,教师也好,要不间断地学习物理。不断地体验、重温和享受学习的过程,保持对未知事物的新鲜感和激动的心情。自己有这方面的体验,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熏陶。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陈秋霞。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有了明显的变化,原来是电学部分,现在全部变成了力学部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内容分别是第七章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九章压强 第十章浮力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材的显著的变化一 从教材结构上,进一步完善对 力 的概念的认识过程。本块内容首先是认识 力...
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材解析
同时将 重力 弹力 的内容提前到 二力平衡 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重力和弹力具体力的内容。修订后的课标增加了 测量摩擦力 的实验,实验中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调整到二力平衡后。第八章运动和力的编排,对应课程标准对牛顿第一定律要求由描述到认识的变化,改写了原...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新版教材
力。1.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 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其它物体对它施加了力,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作用 2.作用效果 1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如 弹簧橡皮筋的形变 铁球变铁饼变铁条等 2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 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 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