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测试卷

发布 2022-12-15 08:39:28 阅读 6832

内容:全册)

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2分,共100分)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b、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

c、年降水量的分布d、0℃等温线的分布。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读“我国四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3~4题。

3、 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4、四地中,丙地夏季气温最低,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纬度低c.身居内陆 d.靠近沿海。

5、“玉米黄,高梁红,大地笼罩青纱帐”这样的风光景色所在地是。

a、西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读下图,①②表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完成6-8题:

6、区域②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高寒 b.干旱 c.温暖 d.湿润。

7、区域④与③的分界线是。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8、关于下面四位同学的说法,谁的话可信。

a. ①地区的同学说:我们这里的黄梅戏可好听了 b. ②地区的同学说:我们这里的青稞酒真好喝。

c. ③地区的同学说:我们这里种的甘蔗又大又甜 d. ④地区的同学说;我们的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9、我国大面积沙漠分布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的盆地 b.南方地区的盆地 c.北方地区的平原 d.青藏地区的盆地。

10、下列省份与地理区域搭配错误的是。

a.内蒙古--西北地区 b.辽宁--北方地区 c.湖南--青藏地区 d.广东--南方地区。

11、王维名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你知道该诗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色吗?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读图,回答12-14题。

12、以下诗句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b区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3、图中a地区②→①的植被变化规律是。

a.沙漠→沙漠草原→草原 b.森林→沙漠 c.沙漠→森林 d.草原→草原沙漠→沙漠。

14、下列内容与图中④线相符的是。

a.400mm年等降水量线b.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c.一月10℃等温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解放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的山东人到东北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北大仓”。回答15-16题。

15、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

b.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东北平原——中温带,华北平原——暖温带。

d.东北平原——半湿润地区,华北平原——湿润地区。

16、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森林资源丰富 c.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d.交通便利。

17、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a.大豆、甜菜、春小麦、玉米 b.大豆、甜菜、冬小麦、玉米。

c.甜菜、荔枝、春小麦、大豆 d.花生、亚麻、甜菜、大豆。

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有我国著名的。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9.该工业基地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具有丰富的。

a.水力资源 b.铝、铜等有色金属资源

c.森林资源 d.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20、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21、北京的地势特点是。

a.北高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西高东低。

年世博会在我国上海举行,5月1日,世博园正式开园,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参观。玲玲参观以后,还了解到一些有关上海的地理信息,其中有误的是。

a.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b.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c.上海夏季高温多雨d.上海港是我国南方沿海航线的中心。

23、位于珠江口的两个经济特区是。

a.汕头、珠海 b.海南、深圳 c.珠海、深圳 d.深圳、厦门。

24、在北京着重发展电子工业等高科技产业是因为

a.北京原料丰富 b. 北京交通发达 c. 科技力量雄厚 d. 劳动力充裕。

读图回答25~27题。

25.下面关于台湾岛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位于我国的东南部,濒临印度洋

b.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 地势西低东高,地形以山地为主

d.北回归线穿过它的北部。

26.台湾有我国“东方甜岛”之称,是因为盛产

a. 甘蔗b.菠萝c.香蕉 d.芒果。

27.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大陆的游客可以在台湾岛实现“自由行”,这将直接有利于发展台湾的 ①工业 ②农业 ③旅游业 ④金融业 ⑤餐饮业。

abcd.③⑤

28、台湾省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分别是。

a. 台北、台南 b. 台北、高雄 c. 台中、高雄 d. 台中、台南。

29、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有丰富的森林②有丰富的铁矿③有优越的地理位置④有优良的港口。

abcd.①④

正在修建的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0公里,中间段是6公里长的海底隧道。读完成30~31题。

30、关于港、澳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珠江口东岸 b.都由岛屿和半岛组成。

c.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d.支柱产业都是博彩业。

31、港珠澳大桥中部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便于大型轮船通行 b.缩短通行距离。

c.加大桥面的宽度 d.减小施工难度。

3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b.地面平坦广阔,沃野千里

c.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d.地势低平,湖泊、河网密集。

33、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b.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

34、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源丰富 b.海、陆、空交通运输发达 c.劳动力充足 d.科技力量雄厚。

35、香港对外**比澳门发达,最主要的原因是。

a、香港人口比澳门多b、香港有可停泊海洋巨轮的天然深水港湾。

c、澳门与广州间没有铁路运输 d、澳门的自然资源没有香港丰富。

36、关于香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位于珠江口西侧 ②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③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水域,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天然海港之一 ④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和金融中心之一。

a、①②bcd、②③

37、下列四幅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符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38、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优势 b.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c.工业发展以重工业为主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39、有关我国今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

b.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大量吸纳国外廉价劳动力发展新兴工业。

c.进一步加大初级产品的出口量,来换取外汇。

d.加强独立自主,不依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大大减少外贸进口。

40、贵州境内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贵州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厚,植被根系浅。

b.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原有的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c.山高坡陡,气候暖湿,降水集中。

d.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

41、香港需要从大陆引进的是。

a.技术和资金b.高级服装和电子产品

c.技术和劳力d.日常生活消费品和淡水资源。

42、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台湾附近海域是我国开发远洋资源、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地。

②台湾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测试卷

内容 全册 单项选择题 50 题,每题 2 分,共 100 分 1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a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b 地理位置 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c 年降水量的分布 d 0 等温线的分布。2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描写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

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测试卷

1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亚寒带针叶林 b.带常绿硬叶林。c.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2 下列剧种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越剧 b.梆子 c.黄梅戏 d.粤剧。3.有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草场资源不足,加上过度放牧,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

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测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我国地势特点是 a 中高周低b 周高中低 c 东高西低d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 西北地区因受降水的影响,地面植被自东向西的分布状况是 a 森林 草原 荒漠 b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c 荒漠 草原 森林 d 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3 关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