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练习 七

发布 2022-12-11 04:14:28 阅读 8641

一、文言文(28分)

一)默写(10分)

1.敏而好学。

2雪却输梅一段香。

3.关河梦断和处。

4山深闻鹧鸪 。

5.一树寒梅白玉条。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意思是。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

b.反复、对比和对偶是本词采用的修辞方法,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c.上阕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

d.上阕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9、翻译句子: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2分)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过目成诵,往往看得并不清楚,记在心里的就更少。

b.孔子和东坡都具有过目成诵的能力。

c.虞世南等三人生平读书从不读第二遍。

d.深入研读才能令我们不断领悟书中精妙之处。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8分)

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②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③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④,攧⑤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①觇(chān):探看。②围:

此处指蛇的身围。③殊:完全。

④以剌刀攫其者: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在割蛇的头 ⑤攧(diān):跌,意为“任由蛇怎么翻滚”。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渐近临之2)攧不可去。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姓张的)看到蛇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

b.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姓张的)看到蛇头上的肉已经被割破了。

c.过了很久,蛇竟然死了。(姓张的)看到蛇头上的皮肉已被割破了。

d.过了很久,蛇竟然死了。(姓张的)看到蛇上的皮已经被割破了。

13、螳螂凭借这一举动杀死了蛇。(2分)

14、读了上文后,你悟出的道理是2分)

二、现代文(26分)

一)阅读下文(12分)

所谓学问,即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不断地学习和求问,( 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坚持学习固然重要,积极求问更属难能。

遇到问题时,既要向年长者去问,又要向年轻人去问;既应向资深的专家学者问,也要象普通劳动者问。向比自己年轻或职位低的人请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让我们去看看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是怎么做的,孔子说“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问于人。

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说:谁说孔子是有学问的“圣人”,懂得礼仪?

你看,他来到太庙,见什么人都要问,遇到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说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遇人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孔子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孔子的这种精神呢?

首先应虚心求问,学习知识没有虚心求问的态度是不行的。精通文学的人不一定精通历史,精通数学的人不一定精通物理,文理兼通者更是少见。学问是无边的,人的精神是有限的。

如果你年轻,可能缺少老年人的经验;如果你年老可能缺少年轻人的敏感。任何领域都有许多尚未被你了解的知识,任何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只要你虚心就可以发现你要学习的东西。

所以,不耻下问是要从虚心的治学态度开始。

再者聪明的人知道多问就会增长知识,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古至今人们无不佩服他的才智。然而他的智慧很多都**于他经常地向下属和百姓请教。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与群下教》的文章,其中讲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若远小贤,难相违复,旷缺损余……”意思是说,丞相府需要幕僚,就是为了汇集大家的才智来做好工作。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地位得失,不敢向下级求教,那么缺点和损失就会越来越多。在当今“知识**”的年代里,只有勤学、勤问,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除此以外,还要古人把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字之书”,另一类是“无字之书”,所谓“有字之书”即书本上的知识,所谓“无字之书”是社会知识。社会知识就是我们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获取的知识。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想要学到知识,就要会看、会听、会想、会问。

在学习过程中许多要领和敲门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但只要我们善于向有实践经验的人求问,便能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赞颂。春秋时代卫国大夫孔奎死后,卫国国君授予他很高的谥号---文”。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孔奎也有错误,不应给与这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孔奎问什么能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治长》)意思是说:孔奎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敏,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且不认为羞耻,所以国君赐给他“文”的谥号。

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要提倡和发扬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要获真知识,必得口常开,“遇事一问,必长一智”,问能者、智者、强者,也问不如己者,知识学问才能不断丰富提高。

15、第段中孔子的事例,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16、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论证(2分)

1)首先应虚心求问。

2)再者 。

3)除此以外,还要 。

17、文章本论部分的论证结构是2分)

a 总分式 b 并列式 c 对照式 d 层进式。

18、请给本文第②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简单分析(4分)

论据: 分析。

二)阅读下文(14分)

有一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大民失业了,他没有告诉妻。他出门时,妻像往常一样拉住他,帮他整理衬衣的领口。大民夹了公文包,挤上公交车,三站后下来,在公园的长椅上坐定,愁容满面地看广场上成群的鸽子。

大民就这样待了5天。到了傍晚,大民仍换一副笑脸回家,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

妻就奔过来开门,笑盈盈地。

⑶5天后,他在一家很小的水泥厂,找到一份短工。那里环境恶劣,飘扬的粉尘让他的喉咙总是干的;劳动强度很大,这让他身上又总是湿的。组长说你别干了,你这身子骨……大民说我可以。

他紧咬了牙关,两腿轻轻地抖。他全身沾满厚厚的粉尘,像一尊活动的疲劳的泥塑。下了班,大民在工厂匆匆洗一个澡,换上笔挺的西装,扮一身轻盈回家。

他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

妻像往常一样奔过来开门,笑盈盈地。

满屋葱花的香味,让大民心安。饭桌上妻问他工作顺心吗?他说顺心,妻高兴地给大民夹一筷子木耳…… 妻说水开了,要洗澡吗?

大民说洗过了。妻说,洗过了?大民说洗过了,和同事洗完桑拿回来的。

妻说,好享受啊你。她轻哼着歌,开始收拾碗碟。大民想好险,差一点被识破。

疲惫的大民匆匆洗脸刷牙,然后倒头就睡。大民在那个水泥厂干了二十多天。快到月底,他不知道那可怜的一点工资,能不能骗过妻?

他像往常一样回家。

妻奔过来开门,仍笑盈盈地。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练习 五

一 文言文阅读 共 28 分 一 默写 10分 1绝知此事要躬行。2 应愁晚泊喧卑地。3 昨夜江边春水生。4 纵被春风吹作雪。5此日中流自在行。二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 7题 4分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

诉衷情 一 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1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词人。二 词的整体理解。1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壮志难酬的悲愤 抗金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 三 这首词中的典故。1 万里觅封侯 书本p87 第 个解释 要很熟悉 概括为 班超希图封侯 或 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 2 尘暗旧貂裘...

20052019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一 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 读下面句子,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 除下帽来,油光可 ji n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2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 y ng 谷。3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 中偷得研制来涂在嘴唇上。4 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