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三年级 下 教学指导意见

发布 2022-11-19 14:02:28 阅读 1068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在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基础上,仍然以“我在成长”为教育主题,编制了“我的邻里生活”、“我的成长与学校”、“我的成长与他人”“家乡哺育了我”四个单元,共13课。一般每课安排2课时,一册书安排30课时左右。由于本学期学期短,建议将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有机穿插到各主题活动中。

二、教材特点。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教材渐渐从关注自己走向关注身边的人,从同学、老师到邻居;渐渐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从家庭学校到社区、家乡、祖国,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随着儿童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不可避免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普通劳动者接触。

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融入邻里生活,相互关爱,彼此理解;融入校园生活,了解学校,体谅老师;关注社区,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在**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

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

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三、教学建议。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

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

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

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

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四、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1234567

教学内容。1、《邻居家的小伙伴》(2课时)2、《不给邻居添麻烦》(2课时)3、《快乐的邻里生活》(2课时)

备注2月18日上课。

4、《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2课时)5、《我是教室美容师》(2课时)6、《我送老师一朵花》(2课时)7、《我的劳动感受》(2课时)清明放假。

8、《有多少人为了我》(2课时)9、《不说话的“朋友”》(2课时)10、《我的家乡在**》

10、《我的家乡在**》(2-3课时)11、《请到我的家乡来》(2-3课时)11、《请到我的家乡来》(2-3课时)12、《可爱的家乡人》(2课时)13、《我们共同的家》(2-3课时)13、《我们共同的家》(2-3课时)期末复习考查。

7月1日放假。

劳动节放假。

制定:龙川小学张小艳审定:殷传勤。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下

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实施。首先,以城市和农村社区比较常见的人 物 景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和重新认识自己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 在此基础上,拓展视野 了解和认识不同的社区,对比认识昨天和今天的社区,引出社区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使人们生活得和谐美好 最后,以 我是好居民 切入,让学...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三下试卷

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总分。一 填空题 每空2分,共26分 1 社区里的路灯 公用 消火栓 篮球场等都是,这些 朋友 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而且丰富了我们的生活。2 伙伴之间的小矛盾就容易解决了。3 联合国将每年的月日定为 国际残疾人日 我国将每年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 全国助残日 4 是我国战国...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三下试卷

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总分。一 填空题 每空2分,共26分 1 社区里的路灯 公用 消火栓 篮球场等都是这些 朋友 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而且丰富了我们的生活。2伙伴之间的小矛盾就容易解决了。3 联合国将每年的?月?日定为 国际残疾人日 我国将每年?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 全国助残日 4是我国战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