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质量监测

发布 2022-11-14 10:14:28 阅读 2868

一、填空:(30分)

1、( 司南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2、单杠运动员在手上涂上镁粉的目的是( 增大 )摩擦力。

3、天平是利用( 杠杆尺的平衡 )原理制成的。

4、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 光滑程度 )有关;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 )有关。

5、磁铁的南极用( s )表示,北极用( n )表示。

6、指南针是根据磁铁( 指示南北 )的性质制成的。

7、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是( 光 )和( 不透明的物体 )。

8、“半夜三更子时归”中的“子时”是现代计时法(24时计时法)的( 23 )点—( 1 )点。

9、天色计时法的黄昏大约是现代的( 19 )点—( 21 )点。

10、沙漏是测量( 时间 )的仪器。

11、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 开关 )、导线 )、用电器 )。

12、连接电路的方法有( 串 )和并联,家庭中的用电器的连接是( 并 )联。

13、人体由( 206 )块骨组成。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 )和( 四肢骨 )三部分。

14、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物体的( 背 )光的一面。

15、日晷是由( 指针 )和( 圆盘 )两部分组成。

16、使用家用电器之前,要认真阅读( 说明书 )。

17、骨骼具有支撑( 人体 )、保护人体( 内部器官 )、运动 )作用。

二、判断:(6分)

1、能导体的物体叫做导体。

2、太阳是一颗恒星。(

3、取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直接拿。(

三、实践(14分,每题7分)

1、曲别针掉进有水的杯子里了,你能不动杯子、不碰水把曲别针捞上来吗?怎样捞?

能,用磁铁吸上来。

2、埋在泥土里的木桩很难拔出来,如果晃动着拔就比较容易,这是为什么呢?

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减小了摩擦力,省力。

一、填空:(30分)

1、( 司南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2、单杠运动员在手上涂上镁粉的目的是( 增大 )摩擦力。

3、天平是利用( 杠杆尺的平衡 )原理制成的。

4、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 光滑程度 )有关;与被拉动物体的( 重量 )有关。

5、磁铁的南极用( s )表示,北极用( n )表示。

6、指南针是根据磁铁( 指示南北 )的性质制成的。

7、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是( 光 )和( 不透明的物体 )。

8、“半夜三更子时归”中的“子时”是现代计时法(24时计时法)的( 23 )点—( 1 )点。

9、天色计时法的黄昏大约是现代的( 19 )点—( 21 )点。

10、沙漏是测量( 时间 )的仪器。

11、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 开关 )、导线 )、用电器 )。

12、连接电路的方法有( 串 )和并联,家庭中的用电器的连接是( 并 )联。

13、人体由( 206 )块骨组成。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 )和( 四肢骨 )三部分。

14、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物体的( 背 )光的一面。

15、日晷是由( 指针 )和( 圆盘 )两部分组成。

16、使用家用电器之前,要认真阅读( 说明书 )。

17、骨骼具有支撑( 人体 )、保护人体( 内部器官 )、运动 )作用。

二、判断:(6分)

1、能导体的物体叫做导体。

2、太阳是一颗恒星。(

3、取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直接拿。(

三、实践(14分,每题7分)

1、曲别针掉进有水的杯子里了,你能不动杯子、不碰水把曲别针捞上来吗?怎样捞?

能,用磁铁吸上来。

2、埋在泥土里的木桩很难拔出来,如果晃动着拔就比较容易,这是为什么呢?

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减小了摩擦力,省力。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质量监测

一 填空 30分 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涨冷缩 性质制成的。2 水中 4 0c时体积最小。3 用盐酸检测岩石时,必须用 滴管 取盐酸。4 三株希望小学教学楼前的雕像是用 花岗 岩制成的。5 风化的因素有 气温变化 植物生长 水流冲刷 和风吹日晒。6 岩石 是地壳的基本物质。构成花岗石的三种物质是...

2023年秋季教学质量监测小学三年级英语试题

英语试卷。满分100 时间40分钟 听力部分。一 听老师朗读,给下列 排序 10分 二 听老师朗读,选出你听到的单词,并将番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 10分 1 bear 三 听老师朗读,根据你听到的句子,并排序 10分 class is over.nice to meet you.one,two,thr...

三年级科学教学质量分析

本次命题我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以 注重过程,促进发展 原则,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载体,以 为重点,贴切实际,贴进生活,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一 试题特点 1 体现实践与生活的统一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其对人类的生活影响也愈来愈大。科学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改造生活 应用生活,而生活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