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1之五 总1159中国茶画的开山之作综述

发布 2022-10-28 23:36:28 阅读 3426

中国茶画的开山之作——《萧翼赚兰亭图》

作者:王卫《光明**》(2024年08月05日16版)

萧翼赚兰亭图(局部)南宋摹本。

艺萃赏析】我国茶画的创作素材较为广泛,除当时的社会人文生活、自然景观外,还有一个特点,即创作素材引用于书、典或民间流传的故事等,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是这样,明代唐伯虎的《陶谷赠词图》、清代施桢的《党姬烹雪》也是这样。

唐太宗喜欢王羲之书法,但仍没收集到《兰亭序》。后得知《兰亭序》在会稽(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辩才手中。可僧人辩才否认。

于是有近臣出计说“谋之”。萧翼向太宗皇帝讨要王羲之作品两三帖,扮成书生私出,行至会稽,每日到永欣寺看壁画,引起辩才注意。是日,他们谈得很投合。

至夜,辩才让萧翼留宿寺里,引灯长叙。萧翼见时机已熟,便拿出他从皇帝那里要来的王羲之帖与辩才观之。辩才云,帖乃真迹,却非精品。

萧翼叹曰:惜乎!《兰亭》虽有,今不得再见。

辩才使气,从房梁处取得《兰亭》。一日,辩才外出,萧翼乘机把《兰亭》拿走。萧翼回京后将《兰亭》交给太宗。

后来,太宗也给辩才以重资。

阎立本以此为题材,创作出《萧翼赚兰亭图》。此画绘有五人,其中饮茶者三人,坐于右侧。左侧二人,为煎茶的仆人。

饮茶者中,有靠背树根椅子上坐的是主人辩才,他的对面是萧翼,侧面是陪饮的高僧。辩才年长,脸圆眉毛粗长,嘴巴微开,面带微笑,说话动态十足。对面的萧翼儒生装扮,眉清目秀须长,双手笼在袖里,左手袖抬起,坐姿微动,恭敬躬身,很有动态。

饮者是茶前交谈,而画中左边,茶事正浓。一满面胡须的长者在风炉前,炉上放着锅,正在煮茶。长者左手执锅柄,右手持茶夹搅动茶汤。旁边,童子弯身,双手捧着茶托、茶碗准备分茶。

有学者说,《萧翼赚兰亭图》妙在“赚”字上。“赚”是委婉的说法,说白了就是瞒和骗。画面直入“赚”术,妙趣横生,没见《兰亭》,胜见《兰亭》,全在一个“赚”字上。

阎立本特地安排了左边的茶事,把唐代茶文化绘于画中。有趣的是,这种安排,开创了中国茶画的历史,茶文化中的茶画,从此开始。

文房清供葫芦器。

作者:孟昭连《光明**》(2024年08月05日16版:文荟·雅趣)

康熙赏玩”葫芦碗,内书乾隆御诗《恭题壶卢碗歌》。

康熙赠给乾隆的四方葫芦笔筒,现藏台北故宫。

百物谈趣】葫芦器古称匏器,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高级工艺品,以其质朴而又高雅的风格极获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之青睐。据文献记载,模制葫芦器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王旻《山居录》“种大葫芦”条,记唐时种植大葫芦的方法,其中说到“若须为器,以模盛之,随人所好。

”意思是说用模子套在葫芦上,就能长**们所需要的器物。一具唐代制作的葫芦罐南宋时传入日本,后成为日本宫廷御物,一直保存至今。葫芦器的制作,一般是以模制的方法,即在葫芦尚嫩时用木制或陶制的模子套在葫芦的外面,使其只能在模子里生长发育,这样长出来的葫芦便不再是本来的自然形态,而是和模子一模一样了。

明清时这种工艺传入宫中,到了清代康乾时期发展为一种高级的宫廷艺术器,繁荣一时,工艺水平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此时葫芦器品种之繁,数量之大,工艺之精,堪称空前。仅从现存的实物来看,清代葫芦器中有杯、盘、碗、盒、笔筒、瓶、盖罐、寿桃、如意、尊、炉、扁壶、砚盒、钟楼、香盒、鼻烟壶及虫具,多达二三十种。

现在故宫还藏有清代葫芦器近六百件,有的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有些造型奇特的器物,要不是保留了葫芦的质地,完全令人想不到竟是葫芦长成的。当我们看到这些构思精巧,造型新奇的葫芦器时,不能不赞叹古人丰富想象力和高超的工艺技。

巧。史载,康熙、乾隆对葫芦器都十分喜爱,不但下旨宫内太监们制作并督促检查,而且还躬亲其事,参与器形与花纹图案的设计。葫芦器曾不止一次地引得乾隆皇帝诗兴大发,在现存的《御制诗集》中,吟咏葫芦器的作品就有十多首,如《咏壶卢碗》《咏壶卢瓶》《咏壶卢合子》等。

他在这些诗里不但介绍葫芦器的制作方法,还对葫芦器的形、色大加赞赏,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如他在《恭题壶卢碗歌》一诗云:“葫芦碗逮百年矣,穆如古色含表里。

摩挲不忍释诸手,‘康熙御玩’识当底。”“摩挲不忍释诸手”一句,形象地表现了乾隆帝对葫芦器的浓厚兴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为皇帝喜爱,所以葫芦器在清宫不仅只是一种玩物,而是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文物,君臣之间相互赠送,王公贵族以能得之为荣。

康熙在乾隆年幼时就曾送给他一具四方形葫芦笔筒,几十年后乾隆睹物思人,写了一首《咏葫芦笔筒》的诗,中有“岂知贮笔成清供,徒忆含饴拜圣恩”之句,回忆乃祖之厚爱。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十大寿,在各地所进寿礼中,葫芦器竟有百种之多。葫芦器还被当成珍贵的礼物,屡屡赠送给各地番王及外国客人,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内务府陈设档中,有不少此类记载。

葫芦器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钟爱,除了因为它有多变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主要在于它具有葫芦的特殊质地和色泽,洋溢着一股清新自然之气,高洁雅致,同时又给人以古朴、凝重的审美感觉。所以,葫芦器很早就被文人雅士视作“奇丽精工,能夺天工”的“御府文房之绝品”。那么,葫芦究竟美在何处?

葫芦之美美在形。天然葫芦品种不同,形状各异,但无论是粗夯敦实的瓢葫芦,还是玉润珠圆的兰州珍珠葫芦,抑或器形修长的长柄葫芦,都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是奉献给人类的美好恩赐,不但给了我们物尽其用的生活便利,同时送给人类以舒适的视觉之美。即如最常见的亚腰葫芦而言,虽其形大同小异,然大者高数尺,小者如蚕豆,瓠腹或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瓠腰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瓠柄或正或歪,千变万化,有神鬼莫测之妙。

故古人有《鹤瓢志》云:“其为形也,有首焉,有颔焉,有腹焉,有无颔与首而唯皤其腹者焉,而其修短大小,圆曲卧立之状不必同也。”至于模制葫芦之形,因系人工所致,为所欲为,并借鉴了其他工艺的各种器形,亦是变化多端,多有出人意料之处,难免让人有巧夺天工之叹。

葫芦之美美在色。世上美色万万千,赤橙黄绿青蓝紫,葫芦之色却是非常独特的。老熟的葫芦色黄如金,时间愈久,其色愈重;再加上玩好者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把玩摩挲功夫,其色由黄变红,由红变紫,最后达到紫润光洁,色如蒸栗,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

葫芦无论是黄是红还是紫,都不同一般器物的色泽,不是很纯净的单色,似乎是多种色彩的融合,尤其是为主调的黄与红两种色彩水**融于一体,令人观之有深沉凝重之感。

葫芦之美美在质。葫芦质地既无金属之坚硬,亦非玉石之生冷,它以外刚内柔之质,造就了自己的特点。其实,葫芦之美色与多变之造型,都是由其质决定的。

葫芦的外皮较硬,经过常年把玩,不但颜色愈变愈深,而且光可鉴人,光洁柔细如处子之肤。但葫芦的肉质却是海绵状的,轻而软,生长期间可塑性极强,故可以模约束之以成千奇百怪之形。古老的葫。

芦工艺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渐趋消亡,后来渐渐不大为人所知了。可喜的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葫芦工艺得以恢复,葫芦器的制作、玩赏与收藏渐渐成为很多人的重要生活内容。

学林新语。作者:周维强《光明**》(2024年08月05日16版)

周作人2024年写《怀废名》,其中说到废名和熊十力争论的故事:一日废名与熊十力论僧肇,两人大声争论,忽而静止,进去一看,则他俩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哼哼地走出,但到了第二天,废名又来与熊翁讨论别的问题了。

夏志清在北大做助教,专心治学,细读勃雷克全集和参考书两三遍,慎重下笔以勃雷克为题作**,获得留美奖学金。夏此时尚寂寂无名,又非北大出身,故北大嫡系教员大为不服,至少有十多位讲师联袂到校长胡适那里去**,质问“夏志清是何许人?”胡适毫不徇私,并不因此否决评选委员会的决议。

翻译名家、语言学家刘殿爵英译《论语》《孟子》等经典,全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畅销不衰。据说编辑部对刘殿爵的译文若有一字半句生疑也不敢乱改,总是恭请刘先生出来在午餐桌上请教。

美国百老汇戏院重演剧作家阿瑟·米勒半世纪前的杰作《推销员之死》。《今日美国报》记者采访阿瑟·米勒,问他重看这出戏有什么感想,米勒说:“不断想跳上戏台改剧本!”

斯腾伯格小学、初中阶段的智商都不及格,高中时被某个“快嘴”暴露了出来,同学间传播:“我们跟白痴一起上学。”斯腾伯格非常生气,他问老师“哪门学问研究智商?

”老师告诉他是心理学。斯腾伯格发誓学好心理学,他发奋努力,以优异成绩考上耶鲁大学。后来斯腾伯格在认知心理学上作出杰出成就,他把他的智力理论称为“成功智力”。

曼陀罗花与***。

作者:龚敏迪《光明**》(2024年08月05日16版)

观花拾趣】苏州拙政园有接待女眷的十八曼陀罗花馆,种的是山茶花。明人的《二如亭群芳谱》里确有“山茶,一名曼陀罗树”的说法,其由来据说是苏东坡的山茶诗:“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但这并不能说山茶花就是曼陀罗花。曼陀罗,梵语意为“坛城”,曼陀罗花是坛城之花。《法华经》说: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陀罗华、曼殊沙华,译做赤团花、篮花、柔软花。

宋人的《洛阳花木记》中也有蔓陀罗花、千叶蔓陀罗花、层台蔓陀罗花三种。《岭外代答》则说:“广西曼陀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白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药人草也。

盗贼采干而末之,以置饮食,使人醉闷,则挈箧而趋。”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也载:“五溪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此花有抑制汗腺的作用,这岂不就是《水浒》中的***!

曼陀罗花又名风茄花、山茄花、洋金花,明代魏浚《峤陵记》说在河南当官时,“曹长陵龙君,理曹事毕,遗吏承印还寓,吏途遇一人,云当赴曹谍者,引去他处,饮以酒,吏即昏迷,若及觉,印为取去矣。数日,捕得盗者,予偕往讯之,对云:用风茄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乃罢。

”医家不简单使用,他们讲究配伍。“神仙醉,押不芦,曼佗罗等药,食之令人轻身通神见鬼。”神仙醉是**;李时珍怀疑押不芦就是江西、滁州,六月开紫花的“坐拿草”。

《普济方》载:病人服用坐拿草、曼陀罗花各五钱,即不知痛。窦材《扁鹊心书》中的“睡圣散”也用曼陀罗花,李时珍说,用时“热酒调服三钱。

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先宜服此,即不觉苦痛”。配方中一半用了火麻子花。

天花乱坠曼陀罗花,思维的火花令人禅悦。而可作欣赏的曼陀罗花,医家用之则治病,强人用之则杀人越货。

夏虫记忆。作者:刘忠焕《光明**》(2024年08月05日11版)

自然笔记】夏天是个热闹的季节,除了瓜果蔬菜接连成熟外,还有夏虫纷纷登台亮相,展示缤纷的生命。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翦不断,还在树枝间。”大热天,在树下乘凉,听着蝉声欢噪,是一种美美地享受。

当然了,男孩子的享受可不是乘凉听蝉,而是顶着烈日扛着长竹竿黏蝉去。大白天里,蝉虫十分机敏,往往黏不到;清早趁着雾霭,捕蝉倒是容易些。蝉在树上鸣叫,人就在下面喊“蝉蜕、蝉退”——结果,它便真的退下来,让人一手按住。

小时候,我常用此法捕蝉。

爱在夏天里以歌声示人的还有蟋蟀。整个夏天,蟋蟀都在演出,仿佛它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支歌曲。孩子们喜欢上蟋蟀,不是想听那种来自原野的天籁,而是把它们抓回来后掐架。

一只木质的大脚盆如古罗马的斗兽场,小伙伴们把各自瓶子或火柴盒里的蟋蟀放出来,一一对掐,最后分出胜负。当年,大家对这种游戏的关注盛况不亚于现在围着电视看奥运会。

夏日里,还有好玩的辣屁虫与不好玩的金龟子。生产队水田里的黄麻最招金龟子了,它们爱吃黄麻的嫩叶子,很容易捉到。金龟子的背翼似两面绿色的铠甲,发出绿莹莹的光泽,很好看,但抓到手里会拉出一摊黑乎乎的粪便,令人讨厌。

辣屁虫学名椿象,同样会喷射出一摊辣人的汁液,射到人的眼睛可是会弄瞎的,但我们喜欢玩。先是巧妙地压住它的背部放毒,然后用牙签之类的尖物穿进腿部,令其不停飞转。不同于金龟子,用一对辣屁虫做成的简易飞旋器,我们可以玩上半天,增添了不少童趣。

盛夏是蜻蜓大展身手的时节。池塘边、沟渠旁、树丛下、稻田里,都有蜻蜓飞舞的踪影。特别是大雨将临时,它们更是成群结队地在水面上盘旋掠过。我们喜欢抓个大的蜻蜓,看它。

停在草尖上,便蹑手蹑脚地从尾部慢慢靠近,然后快手一捏——当然,扑空的多,也有斩获的。一只大蜻蜓在手,那是满满的成就感——当然,那时人们脑子里还没有保护有益昆虫的观念,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孩子了。

庄子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夏虫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足以点缀盛夏这个季节,丰富孩子们的情趣。

在没有汽车、楼房也没有电视、手机的儿时乡村,是夏虫让我们有了把玩的乐趣,真乃老天的眷顾。如今,那种令人回味的夏虫情趣已难以再现,唯有从童年的记忆中寻觅了。

阅读101之五 总1159中国茶画的开山之作

中国茶画的开山之作 萧翼赚兰亭图 作者 王卫 光明 2016年08月05日 16版 萧翼赚兰亭图 局部 南宋摹本。艺萃赏析 我国茶画的创作素材较为广泛,除当时的社会人文生活 自然景观外,还有一个特点,即创作素材引用于书 典或民间流传的故事等,阎立本的 萧翼赚兰亭图 是这样,明代唐伯虎的 陶谷赠词图 ...

19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总复习之阅读

19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总复习之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2 小院镇同心九义校2013年下期五年级上册期末总复 1 我的战友邱少云 节选 为了整个班,为了为 黄昏时候响起了激动人心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1952年10月12日 1 根据课文内容在空白处填空 2 给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 划横线的句子采用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之

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之 词语盘点班级2 姓名 一 看拼音写词语。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之 四字词语。一 千里翠色 流 飘带 忽飞忽落精神如生不 其数天高气 美 美 黄一体银装素 严阵以 不及杯水车 废 忘食 来 去 尽脑汁随心所 运 如情不自 实话实说得意 面不改色 乐业了如指掌完好无 雪中送 同归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