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一、**与发病机制。
1.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寒、耐湿,但不耐热和阳光,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可将其灭活。
2.中毒性痢疾肠道病变轻微,但全身病变重,病变在脑组织中最为显著,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2.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3.多见于平素体格健壮、营养状况好的小儿。
4.发病季节以夏秋多见。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1~2天。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在肠道症状出现前即反**生惊厥,短期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症状。
2.分为4型:
四、辅助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 便常规: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3. 便培养:分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的最直接的证据。
五、**原则。
1.控制感染:通常选用对痢疾杆菌敏感的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等。
2.**循环、呼吸衰竭,防止脑水肿。
六、护理问题。
七、护理措施。
1. 发热护理。
2. 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对休克患儿适当保暖以改善周围循环。迅速建立并维持静脉通路。
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神志、面色、瞳孔、尿量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患儿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准确采集大便标本送检。
4.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镇静剂、脱水剂、利尿剂等,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
5.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家长焦虑情绪。
6. 预防疾病的传播: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l周或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为止。
第十节结核病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1.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种慢性传染病。
2. 以肺部最常见,开放肺结核病人为重要传染源。
3. 所有传染病中首要死亡原因。
二、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一)**及流行病学特点。
1. 结核杆菌。
属分枝杆菌,染色具有抗酸性。
主要有人型和牛型,其中人型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2. 初次感染结核菌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的毒力、数量和机体的免疫力。
3. 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4~8周内发生**反应。
4.传播途径。
二)临床表现。
1.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胸痛——结核性胸膜炎的首发或主要症状。
2.结核中毒症状: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
三)辅助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
1)试验方法:ppd,0.1ml(内含结核菌素5单位)皮内注射,48~72小时观察反应结果。
2)结果判断:以局部硬结横径、纵径平均值的毫米数表示,来判断反应强度。
阴性:硬结小于5mm
阳性:+5~9mm
+10~19mm
++>20mm
+++除硬结外,还有水疱,坏死或淋巴管炎。
3)临床意义。
阳性反应。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未接种卡介苗小儿,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
儿童无明显症状而呈阳性反应,表示受过结核感染,但不—定有活动病灶。
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两年之内由阴转阳,或反应强度从原直径<10mm增至>10mm,且增加的幅度为6mm以上者,表示新近有感染或可能有活动性病灶。
阴性反应。未受过结核感染。
结核**反应初期(初次感染后4~8周内)
机体免疫反应受抑制时,呈假阴性反应,如重症结核病、麻疹等。
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效价不足。
2.痰结核菌检查。
确诊肺结核最特异的方法。
阳性说明病灶开放。
3.胸部x线:早期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
四)**原则。
1. 抗结核**。
用药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常用药物。化疗方案。
常规**:疗程12~18个月(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
短程**:一般为6~9个月(2个以上杀菌药联合)
2.对症**。
高热或大量胸腔积液:可在有效抗结核药的基础上短期加用糖皮质激素。
咯血。安静卧床休息,避免情绪紧张,必要时用小量镇静、止咳剂。
咯血较多时应取患侧半卧位,轻轻将气管内积血咯出,并给予垂体后叶素5单位加入50%葡萄糖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高血压、冠心病及孕妇禁用此药。
胸腔穿刺抽液。
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l
病人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悸、脉细、四肢发凉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让病人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预防休克发生。
五)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活动性肺结核毒素多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肺结核传播及化疗方面的知识。
3.体温过高。
与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干酪型肺炎毒素多有关。
4.有窒息的危险。
与大咯血有关。
5.有传染的危险。
与开放性肺结核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
六)护理措施。
1.增强营养补充,促进身心恢复。
饮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高蛋白。
休息:有高热等明显中毒症状及咯血者宜卧床休息。
2.对症护理。
盗汗者及时擦干身体,更换汗湿衣被。
咯血护理。**应守在病人身边,使之有安全感,安慰病人并向病人做必要的解释。
宜卧床休息,病室内保持安静,大咯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
饮食: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食物。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药物护理:垂体后叶素有收缩子宫平滑肌和血管的作用,冠心病、高血压及妊娠者禁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无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
窒息的预防:咯血时注意咯血量、呼吸、血压,嘱病人勿屏气,应尽量将血轻轻咯出,以防窒息。
抢救护理配合:一旦出现窒息。
体位:头低足高位。
及时清除血块: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出;用手指卷上纱布清除口鼻腔内血凝块,或迅速用鼻导管接吸引器插入气管内抽吸,以清除呼吸道内积血,必要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镜直视下吸取血块。
若病人自主呼吸未恢复,在气道通畅后,应行人工呼吸,给高流量吸氧或按医嘱应用呼吸中枢兴奋药。
3.化疗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人解释化疗的意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观察病人服药情况,及时发现药物的***。
链霉素可引起耳聋及肾衰竭。
利福平可出现黄疸、转氨酶一过性升高及过敏反应。
异烟肼偶有周围神经炎、中毒反应。
对氨基水杨酸可有胃肠道症状、过敏反应。
4.做好隔离,预防传染。
病人应单独居住,房间宜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嘱病人不随地吐痰,将痰吐在纸上用火焚烧。
病人应单独使用一套用物,并定期消毒。
病室可用紫外线灯照射2小时每日或隔日一次。
接种卡介苗。
七)健康教育。
二、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一)发病机制。
1.常为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
2.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病。
3.结核菌使软脑膜呈弥漫性特异性改变,蛛网膜下腔大量炎性渗出物,尤以脑底部最为明显(二)临床表现:典型的分三期。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透明或呈毛玻璃样,静置12~24小时后,可有蜘蛛网状薄膜形成,取之涂片检查,可检到结核菌。
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定量增加。
典型改变:糖和氯化物含量同时降低。
线检查:胸片证明有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对确诊结脑有意义。
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
四)**原则。
1.抗结核**。
2.降低颅内压。
五)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颅内高压症。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多有关。
3.有**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排泄物刺激有关。
4.焦虑与病情危重、预后差有关。
六)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惊厥、呕吐等情况,早期发现颅高压或脑疝。
2.安全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护理操作尽量集中,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惊厥时作好防护,齿间应置牙垫防止舌咬伤,防止跌伤、抓伤等。
颅高压时腰穿应在使用脱水剂半小时后进行,腰穿后去枕平卧4~6小时,以防发生脑疝。
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松解衣领,及时清除口鼻、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
3.用药护理。
观察用药效果。
注意观察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
4.饮食护理:足够热量、丰富蛋白质及维生素食物,少量多餐,耐心喂养。对昏迷不能吞咽者,可鼻饲或由静脉补液。
5.**、黏膜的护理。
保持床单干燥整洁。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清洁臀部。
呕吐后及时清除颈部、耳部残留的物质。
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骨突处垫气垫或软垫,防长期固定体位,局部血循环不良,产生褥疮和坠积性肺炎。
昏迷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眼膏并用纱布覆盖,保护角膜。
口腔护理。6.呼吸道隔离消毒:大部分结脑患儿伴有肺部结核病灶,应予以相应的隔离消毒。
7.心理护理。
七)健康教育。
例题与解析。
1.麻疹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表现是。
a.发热。b.结膜充血。
c.柯氏斑。
d.红色斑丘疹。
e.眼睑水肿。
答案:c2.大咯血窒息处理首先。
a.加压吸氧。
b.输血。c.注射止血剂。
d.清除口腔内血块。
e.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d3.结核菌素ppd试验强阳性,**硬结直径应为。
a.1~3mm
b.4~5mm
c.5~9mm
d.10~19mm
e.>20mm
答案:e
儿科护理学
1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表示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 组织 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表示质方面的变化。2婴儿期 指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3等渗性脱水 指水和钠成比例丢失,血清钠少于130 150mmo l,出现一般脱水症状。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即新生儿肺透明...
儿科护理学
期末考试。儿科。1.关于新生儿期的划分,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出生 生后满1周 b.出生 生后满2周 c.出生 生后满3周。d.出生 生后满4周 e.出生 生后满3个月。2.以下符合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的是 a.由高级到低级 b.各系统器官发育快慢均衡 c.先慢后快 d.由简单到复杂 e.生长发育速度...
儿科护理学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个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又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二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后第一周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除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 9 约在生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