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21:42:28 阅读 7941

1、 发展的基本性质。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差异性。

2、发展心理学中遗传和环境的作用(要有事例说明)及两者的相互作用

1)遗传和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2)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决定作用。

3)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环境影响着遗传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遗传素质及生理成熟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

3、年龄阶段的划分

胎儿期(从受孕到出生) 婴儿期(0岁—3岁)幼儿期(3岁—6岁)

童年期(6岁岁)少年期岁岁)青年早期岁

**期(18岁—35岁)中年期(35岁岁)老年期(60岁以后)

4、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什么(包括3个特征)?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一般性:在某个年龄阶段,某些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只能从个别的人身上看到;

典型性:这一阶段的某些心理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能够代表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的整体面貌;

本质特征:这些心理特征是这一阶段所特有的,是其它年龄阶段所没有的,或者说是这一阶段区别于其它阶段的基本特征。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preyer,1842-1897)撰写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第四章 第一节受孕是起点 :受孕是新生命的开端,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起点。

第二节胎儿发展的阶段心理在一个孩子出生前就产生了

胎儿发育经过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周~出生)三个阶段。

第三节知道母体因素有哪些

一)母亲的孕史(二)母亲的营养(三)rh因素一个人的红血球能和rh抗体凝集成块的称为rh阳性,不能凝集成块的称为rh阴性。(四)母亲的年龄23~29岁为最佳生育年龄。

第五章婴儿

第一节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是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头尾律、近远律)

头尾律:人类个体从胚胎开始从头到尾的发展趋势。胎儿期以头部发育为主,出生时头部占全身长度的1/4。腿只占1/3。2岁时头占1/5,腿则占到将近一半。

近远律:人类个体发育是从近到远地进行,最初头部、胸部和躯干先发育,然后是胳膊、腿,最后是手脚。在婴幼儿期,胳膊和腿的发育仍快于手脚的发育。运动能力的发展与身体发育相似。

第二节动作发生的时间——胎儿期。

动作发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胎儿期。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例如,把毛巾放在2个月儿童的脸上,就引起全身性的乱动,5个月的儿童开始出现比较有定向的动作,双手向毛巾方向乱抓,而8个月的儿童,能毫不费力地拉下毛巾。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婴儿最先学会抬头和转头,然后是俯撑、翻身、坐、爬、站立和行走。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生理的发展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因此婴儿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他们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以后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等。

4、儿童动作发展由近及远婴儿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动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下肢动作也是如此。

第三节感知觉发展史最早的(发生在孕期)

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深度知觉是对一个物体是在多远、多深的认识。婴儿大约在2-3个月左右时具有这种能力。

视崖实验(吉布森)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检测深度知觉是后天习得的还是天生的。(注意,这个实验是的不出但是得不出结果的,只能检测什么时候有深度知觉)

各种知觉发生的时间

1、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在个月以前就获得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4个月以前婴儿就具备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3、客体永久性的发生发展一般认为婴儿到8-12个月才有这种能力。

第四节注意一生下来就有。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注意。这种注意实际上就是先天的定向反射,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

注意发展的特点

婴儿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有意注意才刚刚萌芽。

0-1岁的婴儿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选择性的发展。

1-3个月婴儿的注意明显的偏向曲线、不规则图形,对称的、集中的或复杂的刺激物以及所有轮廓密度大的图形。这些事实支持了“轮廓密度论”和“图形视觉论”。

3-6个月婴儿的视觉注意力进一步发展,平均注意时间缩短、探索活动更加主动积极,而且偏爱更加复杂和有意义的视觉对象。可看见和可操作的物体更能引起他们特别的注意。

6个月-1岁婴儿睡眠时间减少,白天经常处于警觉和兴奋状态。这时的注意不再只表现在视觉方面,而是以更广泛和更复杂的形式表现在吸吮、抓握、够物、操作和运动等日常感知活动中。这时的选择性注意越来越受知识和经验的支配,受当前事物或人在其社会认知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婴儿所知的自己与它们关系的支配和影响。

1岁-2岁婴儿言语的产生与发展使婴儿的注意又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广阔的领域,物体的第二信号系统特征开始制约、影响着婴儿的注意。

2-3岁婴儿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无意注意是整个婴儿期占主导地位的注意形式,它表现在许多方面:第一,对周围事物的无意注意。

第二,对别人谈话的无意注意。第三,对事物变化的无意注意。

记忆:婴儿最早在出生后几小时内就已产生了记忆。从识记上看,婴儿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刚刚萌芽。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定义

习惯化就是指由于刺激重复出现,反应会逐渐减弱。这时,人的注视程度、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会减弱或减慢,表示兴趣降低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刺激的出现,又会导致较强的反应。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去习惯

婴儿言语的发展:

1、强化说:代表人物:斯金纳

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对言语的强化(强化依随)具有决定性作用。

2、转换生成说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语言是利用规则理解和创造的; 语法规则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某种语言获得装置(lad),它可以将普遍语法转化为个别语法; 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结构(语义)和表层结构(语音等),前者通过转换规则转为后者。

3.模仿说代表人物:班杜拉

婴儿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学习)各种社会言语模式而获得言语的

4.认知说代表人物:皮亚杰。

言语发展,认知发展是基础和前提;儿童言语起源于智力,并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起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言语是逻辑和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

语法发展的3个阶段

单词句阶段(1~1.5岁) 电报句(1.5~2岁) 完整句(2岁后)

情绪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5周左右,婴儿出现最初的社会性微笑(如对人脸或熟悉的声音);

6-8个月:出现陌生人焦虑(怯生);

6-7个月:出现分离焦虑;

7-8个月:表现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能力。

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

婴儿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形成信任感。

托马斯、切斯气质三类型学说

容易型:约占40%,生理活动规律,有节奏;情绪愉快;容易适应新环境,讨人喜欢

困难型:约占10%,难于抚养,烦躁不安,大声哭闹,爱发脾气,不容易安抚;生理活动没规律,不容易接受和适应新环境;

迟缓型:约占15%,反应缓慢,强度小;情绪低落、安静,愉快情绪少;对外界环境和事物适应较慢,慢慢活跃起来。 另外的35%属于中间型,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

依恋的概念及其阶段及基本类型

依恋:婴儿与抚养者之间建立的相对稳定而强烈的情感联系,是儿童情感社会化的标志。

一)依恋的发展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

对所有的人作出相同的反应,无区分、无差别,没有表现出对任何人的偏爱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性,对母亲偏爱,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亲近反应,对陌生人反应较少,不怯生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对母亲更为偏爱,母亲在身边时高兴,离开时哭闹;怯生,对陌生人感到紧张、恐惧甚至哭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根据特定的目的,与依恋对象形成协调的伙伴关系。

二)依恋的类型

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反应,可以把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回避型与反抗型又称为不安全型依恋

1.安全型依恋(约占65~70%,b型)

母亲在场时,以母亲为安全基地,进行自由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积极;母亲离开时,感到焦虑、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寻求与母亲亲近,容易抚慰

2.回避型依恋(约占20%,a型)

对母亲在场与否不关注,母亲离开时不反抗和紧张,母亲回来时,也不理会 (-

3.反抗型依恋(约占10~15%,c型)

母亲离开时,警惕、极度苦恼和反抗,短暂的分离会引起极度的反抗。当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也称为矛盾型依恋

另外,main和solomon提出混乱型依恋(即d型依恋),这是最不安全的一类依恋,在陌生情境中的行为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组织性,不一致、不连贯,行为是a,b,c三类依恋的行为不寻常的结合,亲近、回避、反抗兼有,有时行为怪异, 如看到陌生人时转过头去,做出怪异举动,或者僵立不动。这类依恋常见于母亲抑郁和**待的儿童。

不同类型的依恋会产生相对持久的影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通常更为健康,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相对消极

第六章幼儿。

注意发展的基本特点

无意注意高度发展,而有意注意还在逐步形成

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几个大标题即可)

发展心理学A

科 专 本 线名 姓封号 学密级 班 信阳师范学院函授生考试试卷 发展心理学 试卷 a 试卷说明 1 试卷满分100分,共六页,五个大题,100分钟完成试卷 2 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中 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3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阅卷人。满分201420242210...

发展心理学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柔鲜。图尔荪06124691 父亲缺失指由于分居 离婚 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 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美 谢弗,邹泓译,发展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霍林沃斯,赵演译,发展心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英 朱莉娅 贝里曼,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美 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北京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