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精华版

发布 2022-10-18 21:04:28 阅读 6144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

一、学习的界定。

学习是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或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下面5个实例中哪些属于学习?

a. 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

b. **每天浏览报纸。

c. 幼儿初入托儿所怕见生人,过几天就不怕了。

d. 小明喝酒后变得很暴躁。

e.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学习的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二)学习能促进成熟与心理发展。

1. 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2. 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三、学习的分类。

一)学习主体分类。

1.动物学习。

2.人类学习(学生的学习)

3.机器学习。

人类学习。1)人类学习的社会性。

2)以语言为中介。

3)积极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特点。

1. 学生的学习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2. 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3.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二)学习水平分类。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学习。

8.问题解决学习。

三)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4.态度。5. 动作技能。

四)学习方式分类。

1.接受学习。

2.发现学习。

3.意义学习。

4.机械学习。

五)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

1.内隐学习。

2.外显学习。

六)学习内容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四、学习的相关概念。

一)终身学习。

二)远程学习或远程教育。

三)机器学习。

四)学习科学。

第二节学习与脑。

一、脑功能的分区化与整体化。

高尔:不同的脑功能定位于不同的区域。

弗劳伦斯:脑功能分布于整个大脑。

布洛卡:布洛卡区与语言功能有关。

拉什利:支持脑功能能整体化。

赫布:细胞集合体。

二、学习与脑的可塑性。

出生后的几个月甚至数年内,神经元的生长会出现激增现象;

三、学习的信息加工机制与脑。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机制。

二)学习的信息加工机制与脑。

1.注意与脑。

2.工作记忆与脑。

3.长时记忆的结构与脑。

第三节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流派。

一、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

二、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流派。

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冯特的构造主义学派:要素主义、内省法。

华生为首的行为主义学派:研究外显行为。

魏特海默为首的格式塔学派:强调经验的整体性。

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班杜拉的“认知行为主义”

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

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和认知结构理论。

人本主义:研究整体的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第四节学习心理学的性质与内容。

一、学习心理学的性质。

研究学习的心理学规律的一门学科。

一)学习心理学与学习理论。

二)学习心理学与教学心理学。

学习论是描述式的。

教学论是处方式的。

三)学习心理学与学习科学。

二、学习心理学的内容组织框架。

一)学习心理学的有关内容主要体现在三类著作中:

冠以“学习心理学”名称的著作。

冠以“学习理论”或“学习论”的著作。

“教育心理学”著作中的学习论部分。

二)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学习心理学的原理:

绪论;学习理论; 学生的学习心理;自我调节学习。

学习心理学的专题研究:

学业不良生的研究。

学习心理学的实践:

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第二章行为学习理论。

第一节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一、巴甫洛夫经典作用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个原来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三、经典条件作用中的基本规律。

1. 强化与强化物。

强化:在条件作用中,影响刺激-反应联结强度,或增强条件反应出现频率的一切程序。

2. 泛化与分化

泛化:条件反射形成后,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会引起类似的条件反应。

分化:个体所学到的条件反应,只对条件作用中受到强化的条件刺激反应,对其他类似的刺激不做反应。

3. 消退与自然恢复。

消退:条件反应形成之后,如单独重复出现条件刺激,而不呈现强化刺激,则原来形成的条件反应,将会逐渐减弱,最后消失。

自然恢复:产生消退后,若再提供强化刺激,条件反应将因此强化而恢复,但若不经再强化程序而条件反应也能自动恢复,称自然恢复。

4. 二级条件作用与二级强化。

二级条件作用:以原有的条件反射为基础,进而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二级强化:以原有的条件刺激当做强化物,从而形成二级条件作用的程序。

四、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在教育上的涵义。

1. 认知。

2. 情绪。

3. 行为。

第二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说。

(一) 实验。

二) 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2.联结是通过试误建立的。

3.学习遵循三大规律:

准备律。效果律。

练习律。三) 桑代克的学说在教育上的涵义。

桑代克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有何不同?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两种类型的学习:

1. 应答性条件反射(刺激性条件反射)

个体已具有刺激-反应联结,经过刺激替代的方式,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

2. 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

对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预期的反应施与强化,从而建立刺激-反应联结。

反射学习与操作学习的异同。

反射学习是s——r过程,是通过刺激替代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操作学习是(s)——r——s的过程,是通过反应之后的强化增加相同行为再发生的频率。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说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还是经典性条件作用?

二) 强化原理。

1. 强化和强化物。

使个体操作性反应的频率增强的一切安排,称为强化。

1)积极(正)强化和消极(负)强化。

2)强化物的种类。

物质性强化物。

社会性强化物。

活动性强化物。

象征性强化物。

代币性强化物。

普雷马克原理:使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强化物。

2.强化程式。

1 连续强化。

2 间歇强化。

a. 定比强化和变比强化。

b. 定时强化和变时强化。

3.不同强化安排的效果。

1)对习得速度的影响。

2)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对消退速度的影响

4.强化程式的原则。

1)强化物的选择因人制宜。

2)教新任务时,应进行即时强化。

3)随着学习的发生,逐渐转到间歇强化。

4)强化要保证朝正确的方向促进或引导。

5. 连续渐进法和塑造。

塑造:通过强化使有机体做出他们行为库中原先不曾有的复杂行为。

连续渐进法:通过不断强化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塑造某种行为。

三)先前刺激。

1.线索。2.泛化和分化。

3.消退和自然恢复。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育上的涵义。

一)行为矫正。

运用正强化、负强化来促进行为。

运用消退、惩罚来消除行为。

1.以个体为对象的行为矫正。

(1)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

(2)设立基点行为。

(3)选择行为矫正的方法及其标准。

(4)观察行为与基点作比较。

(5)减少强化的频率。

2.以团体为对象的行为矫正。

教师发现,每节课开始的前几分钟,学生们总是吵个不停,屡次禁止无效,教师就可以宣布:“从明天起,上课铃声停止以后,每位同学都必须打开书本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准备上课。如果大家做到了,课外活动时间就可以自由活动。

如果有任何同学做不到,课外活动时间大家就必须一起留在教室内自习。”

二) 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程序教学:先让学生用已习得的反应来回答问题,然后以非常小的步骤引入新的信息,并随即提出一些学生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接受一些教学材料,随后呈现小的测验,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会进行下一课的学习;如果回答错误,就会重复该课的学习。

四、评价。1. 理论观点狭隘无法解释人类的复杂学习。

2. 学习如果只靠直接经验,其效果是有限的。

3. 学习不全是在控制情境下自动产生的。

第三节社会学习理论。

一、交互决定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1. 替代过程: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两种学习形式: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2. 认知过程:主要是指使用符号和预见结果的能力。

3. 自我调节过程:个体可以通过观察自己行为的后果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三、观察学习的过程。

1. 注意过程。

2. 保持过程。

3. 动作再现过程。

4. 动机过程。

外部强化: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后果而受到的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而受到的强化(替代惩罚)。

自我强化:个人自己控制强化事件的强化。

四、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涵义。

一)认知行为矫正。

1、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设置目标。记录和评价行为。

自我强化。2、自我指导。

榜样示范:一个**榜样一边大声地自言自语,一边执行任务;

显性的外部指导:儿童在榜样的指点下执行同一任务;

显性的自我指导:儿童一边大声自我教学,一边执行任务;

淡化显性的自我指导:儿童在执行任务时,小声进行自我教学;

隐性的自我指导:儿童一边用自我言语指导自己的行为,一边执行任务。

二)德育与行为习惯教育。

榜样是青少年行为模仿的源泉。

观察者看到榜样行为后果是决定其是否重复榜样的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强化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五、评价。1. 揭示了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式。

2. 强调教育教学中榜样的示范作用。

3. 重视主体的认知因素。

4. 其理论是建立在设计严密的实验研究基础上,与现实生活情境仍有一定距离。

学习心理学

3 感觉对比 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和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4 感觉补偿 指某种感觉能力丧失,为适应生活需要,其他感觉能力突出发展 5 联觉 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

学习心理学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班2015年春节远程班。学习心理学考试试卷。一 名词解释。1.学习。狭义是通过阅读 听讲 研究 观察 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 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 的行为方式。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学习心理学

摘要 当代学习心理学发轫于经验论和唯理论。学习与情绪是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和学业具有相互作用。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学习,也能妨碍学习。关键词 学习心理学经验论唯理论情绪。这学期,我们开设 英语教育心理学 这门课。学习的过程中,我阅读了一本刘儒德的 学习心理学 这本书的学习从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