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发布 2022-10-18 13:23:28 阅读 3799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心理过程包括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情绪情感过程。

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目的:

1.培养一学生的整体医学观。

2.掌握一些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

3.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

医学模式的转变: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

1.死亡顺位与疾病谱的变化。

2.预防战略的转变(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行为心理卫生)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相关研究法。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域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感觉的特征:

1.感觉性与感觉阈限 2.感觉后像 3.感觉的适应。

4.感觉对比5.联觉6.感觉的补偿。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相对性、整体性、组织性、理解性、恒常性。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记忆的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按记忆信息的加工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方式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分: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情绪和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区别:

情绪情感。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

表现外显性。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

人和动物都有 、发生较早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表现内隐性。

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人所独有、发生较晚。

情绪情感的联系:

1.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2.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含着情感。

情绪的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情绪对心身健康的作用:

1.对工作效率:中度焦虑能发挥人的最大效率。

2.对身心健康:良好的情绪是身心健康的基础,不良的情绪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

3.人际交往:肯定的情绪情感对人际活动有积极的增力作用,否定的情绪对人际活动有消极的减力作用。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三者的关系:

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情绪情感既能激发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

另一方面意志过程又可以推动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意志对情绪情感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与共同性 2.社会性与生物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 4.整体性。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含气质、能力、性格。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2.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动机冲突的四种基本形式:

1.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前有狼后怕虎”)

3.趋避冲突(“想吃鱼怕鱼腥”) 4.双重趋避式冲突。

挫折—动机和搜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体液学说的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构成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特征: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弱型(与上相对应)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气质与性格关系:

1.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2.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性格形成晚,虽有稳定性但比气质变化要快。

3.气质影响着性格得动态方面以及性格形成的速度。

心理健康—也成心理卫生,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如何维护儿童期的心理健康:

1.科学合理安排学习2.组织社会劳动。

3.培养开拓创造性思维4.注意情商的培养。

青少年期主要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1.体态骤变、身高体重宽度增加 2.机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

3.脑神经系统逐步完善,第二信号系统作用显著提高。

4.性发育逐渐成熟,第二性征相继出现,功能逐渐完善。

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1.认知语言能力成熟2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

3.意志发展迅速4.人格逐渐成熟。

中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1.生理功能逐渐减退。

2.心理功能继续发展:

中年人的认知特点: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

中年人的情感和意志特征:绪趋于稳定,较青年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我意识明确意志坚定。

中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1.注意身心健康,避免心理负荷过重。

2.处理好家庭中的各种关系。

3.正确处理名与利。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顺利渡过更年期。

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1.心理功能逐渐衰退。

2.心理特征发生变化:

感知觉功能下降 ②记忆的变化 ③情绪和人格的改变。

意识—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潜意识—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素质。

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有本我(追求快乐)、自我(现实原则)、超我(至善原则)

性心理发展理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自我防御机制:压抑、反向作用、置换作用、退行、投射、升华。

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

1.精神分析认为潜意识里的神经症性冲突是导致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潜意识冲突主要指童年时形成的,没有得到解决的冲突。

3.当本能的冲突不得不以伪装和歪曲的形式释放时,就是以神经症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由**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发现的,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

条件作用过程:强化、消退、泛化。

复杂的学习行为遵循两条规律:频因律、近因律。

强化—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起促进作用的过程。

正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

负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时的事件。

消退—在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受到强化的行为得到保持,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自行消失。

泛化—条件反射不仅能为条件刺激所引起,而且也能为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所引起。

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1.情绪的产生是直接受认知调节的。

2.思维情绪和行为几乎是同时的,没有不伴随思维的情绪 ,也没有无情绪的思维。

3.认知和情感似乎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ellis的abc理论:

a—刺激性事件 b—个体的信念系统 c—继事件之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的核心理论,是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

beck的认知行为假说:

1.早年经验形成了“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决定这人们对事件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行为。

2.自动思维的根源就在于这些假设。

3.大量负性自动思维就会被激活,使你不加分析地接受了它所提示的评价信息,由此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反过来又加强了负性自动思维。

马斯洛认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马斯洛认为,长期处于基本需要缺失状态中的人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而缺失性需要的满足则可以避免疾病,心理疾病可以看做是病人没有能力认识并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能力达到心理健康状态,因此精神疾病是一种匮乏性疾病,精神疾病可以解释**性的退缩。

马斯洛的心理**的基本观点:

满足基本需要对成功的**或减轻神经症具有首要的作用。

罗杰斯认为心理失调的原因:

1.人是一种处于实现其自我概念过程中的人,心理失调与无效的自我概念密切相关。有效的自我概念允许人们真实地感知其经验或体验,而当经验遭到否认或歪曲时,自我概念与经验或体验就不一致了。

2.无效的自我概念不能使人正确的感知其经验或体验,成为人们接受或拒绝他们经验的标准,最终人们开始相信别人那些同他们消极的自我概念一致的评价,忽视了他们自己的感觉和内脏知觉,从而逐渐的疏离了他们真正的自我或机体自我。

心理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1.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 2.神经内分泌的研究 3.神经免疫学的研究

4.遗传学的研究5.脑影像技术6.神经电生理及其他研究。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 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 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重点。1 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一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蛋白 分子 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二 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 身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三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四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

医学心理学

简述轻度与重度心理障碍区别要点?的眼光来分析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成因,用发展的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织成一个整体。3 知区别要点轻度重度观点来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障碍以及对 效果的预觉的理解性。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1,心理活动 部分出现障碍 严重破坏测。4 转介或转诊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当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