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17:43:28 阅读 2935

如何应用心理学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里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润物细无声”,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不断地将教师的期望、关注传递、暗示给学生,积极开发动机、兴趣、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必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心理学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即将踏入教育行业的准教师,我们应该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良好的认识,掌握良好的心理学知识,以便发现更有效的方法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和学习。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掌握学生的心理与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同等重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

据专家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差,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等,并且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者伤人的现象。其中学习类问题即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表现为学习心理压力大、精神萎靡不振,失眠,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厌学。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学方法应如何渗透入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

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课堂教学中都存在哪些问题。只有明白问题根源的所在,我们才能“对症下药”。通过对中学教师的询问调查,现阶段,就课堂学习来说,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有:

1.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老师讲的已经懂了,不好好听课;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听不懂而产生畏难情绪,采取弃而不听的态度。还有的认为学习无用,自动放弃。

2.和教师间的矛盾误会而产生对抗心理。由于和老师间的矛盾或误会,每遇到这位教师上课就很反感,或因不满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方法而不愿意听课,或因感觉老师对学生不公正等原因厌恶该教师,从而不专心听讲。

3.因和家庭或同学闹矛盾而影响听课或因社会不良现象影响而厌恶学习。

这些心理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学习停滞不前,有的甚至放弃学习。作为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人手,才能有效地改变现状。 那么,如何应用心理学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 运用心理激励。

运用心理激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是教学获得最佳效果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心理激励的最佳契机,运用心理激励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每堂课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从课间的嬉闹中转移过来,学习的主动性比较低。

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此时的心理激励对学生的这一节课的心理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制约着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程和质量,关系到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因此应针对学生的心理,根据本课的内容,充分发掘教科书,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导入课,如直观形象的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实验猜想的导入,小故事的导入,编制儿歌导入,直观教具的演示等等。这是一个激发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学生顺利完成一个学习目标时,心情无疑是愉快的,增强了自我效能感,但是也会产生浅层次的满足感,盲目的优越感。例如只满足于会解一个题,掌握一种常规的解法,忽视对解题规律的探索,不利于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时候就需要“泼泼冷水”设置陷阱,进行“学无止境”的心理激励,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能力。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多表扬少指责,让学生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批评则要注意方式、方法,把握分寸。例如学生答错了题,有经验的老师不急于让他坐下或者批评,而是先肯定合理的部分,转而再提问其他学生。

组织讨论或讲授后,再给该生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这使没有学会的学生能弥补知识的缺陷,又有个台阶可以下,也可以使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感到压力和鞭策。教学实践证明,适当的表扬和批评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同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中张贴名言警句,让学生进教室就可以看见,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特别渴望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当他们有所成绩时又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此时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赏识的话语,都会令学生怦然心动。学生的点滴进步,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

因此,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美的发现者,及时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对优秀生的“提优”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实**感方面的教育,肯定他们的优点,留心他们的细微的进步,促使他们主动的学习。事实证明,能力差的学生通过激励,萌生强烈的动机也能够弥补能力的不足,顺利的解决有关问题。

二. 加强情感交流。增强教师亲和力。

亲和力,词典里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它与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紧密相联,即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课堂内外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亲和力还表现在教师的宽容之心。例如,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教师不应该见错就纠,更不应该急躁的责备,而是微笑着鼓励,耐心地指导。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

当学生在课堂上不胆怯,不拘束,敢于犯错,才会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以宽容为本,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但绝不是一味的迁就。古人云: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学生能安心地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

师生教与学的和谐,体现在师生情感交流的总原则上,即平等、真诚、差异。在与学生交往中,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是真诚的,是有能力学好的,并且给机会如在默写、小测验、作业上表现他们的诚实,彼此间的信任由此产生。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堂活动,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和学生同喜同乐。

不端架子,特别是有错就承认就改正。再次,在设置课堂任务时,教师要认真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学生的反映,考虑学生的承受力与心态,对学生的要求,从课时、目的到活动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跳一跳”而又能“摸得到”这样一种渴求成功并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此外,在每一次的作业、试卷上都教师应该给学生人文性的,富有情感的评语或者简笔画,这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架起了一座情感桥梁,进而创设了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读着这些评语的时候觉得老师就像朋友在同他亲切交谈,这样他们就会怀着幸福愉快的心情,去对待老师,对待这门学科,从而产生兴趣。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三. 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衡量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这堂课的教学质量外,还要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而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优化课堂的一种手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导入新课时,采用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有一种好奇心,带着这种好奇心进行一堂课的学习,就像我们有目的的做一件事,结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另外,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控制者。

“教学”本来就是教和学同等重要的,教是目的,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规划者、控制者来适时调整我们的整体目标,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而学是结果,任何一个结果都要有一个主体来承载,学生即是教学过程的终极目标,所以学生永远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明确了各自的位置后,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收到最佳的教学。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到底。

教学方法也不是孤立隔开的,很多时候一节课会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法配合,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弥补缺点。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的教学机会、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尽量应多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并能使他们得到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爱学、能学、会学,则能促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的学,从而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身心均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1] 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32—267.

2] 谢杨庭,等。工业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68—178.

3] 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87—298.

4]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青少年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 每题4分,共20分 1 观察学习2 形象记忆3 自我概念4 同伴关系5 心理咨询。二 判断改错 每题6分,共30分 1 在瓦龙看来,青少年期是一个主观性或个性的时期。2 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电频率逐渐加快。3 气质是个性的核心,是一个人最鲜...

青少年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 每题4分,共20分 1 观察学习 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 榜样 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2 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3 自我概念 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 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4 同伴...

青少年心理学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v 1.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它的核心是 a.注意力。b.观察力。c.记忆力。d.思维力。满分 2.5 分。2.有一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c.无意注意。d.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