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习题

发布 2022-10-17 03:35:28 阅读 7768

一、名词。

社会心理学 :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群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角色 :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自致角色 :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活动而获得的角色。自致角色体现了个人的自主选择性。

表现性角色 :是指该角色行为是不计报酬的,或虽有报酬,但不是从获得报酬出发而采取的行为模式。

角色扮演 :是指人们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自己所处的特定地位和情景,并据此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角色实践 : 是角色期待和角色领悟的发展,是个体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

角色失调 : 指个体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的现象。

自尊 :对自己的一般性评价(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

社会认知 :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以及社会人际关系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印象管理(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个体期待。

宽大效应 :指个体对他人积极的肯定估计高于消极的否定估计的心理倾向。

态度 :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沟通 :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人际关系 : 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远近、个体对他人的心理倾向及相应行为等。

社会影响 : 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从众 : 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侵犯行为 : 简称侵犯,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 : 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积极社会行动”

群体 :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两个或更多的人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而形成的人群结合体。

群体凝聚力: 是指群体在其规范的基础上,使全体成员情感共鸣、价值定向相同或行为保持一致的内在聚合力量。

二、填空。年,德国学者( a.舍夫勒 )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理学”一词。

年,( a.斯莫尔和g.文森特 )在美国首先使用“社会心理学”一词 。

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标志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年4月22日,(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成立,陈元晖为会长,并于2023年开始发行不定期的《社会心理学简讯》,它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

年春,北京大学邀请广州师范学院教授(吴江霖)讲授社会心理学,这是社会心理学自2023年后首次步入大学讲台。

6、心理动力学理论的主要特点:(探寻深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动力源,并揭示这些动力的性质、强度和活动模式)。

7、弗洛伊德的社会心理动机论认为,最终决定人的行为的、最根本的动力是(人的原始本能)。

8、弗洛伊德的社会心理动机论认为,(超我 )是一种个体力图与社会和文化保持一致的心理机制,个体以此而达到社会化。

9、( 麦独孤)强调群体心理“只是粗俗的情绪和粗糙的情感”,因而易受他人操纵,缺乏自我意识。

10、弗洛伊德的社会心理动机论认为,(俄底普斯情结)是家庭动力关系之源。

11、弗洛伊德集体心理学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是(情绪联系)和(认同作用)。

12、弗洛伊德认为,原先以“性”为目的的“力比多”在群体中转化成一种广泛的、普遍意义上的(爱),并由此构成群体心理的基本成份。

13、弗洛伊德以(家庭关系)作为其他群体关系的原型,作为解释各种人类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基础。

14、华生认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 ,而最基本的刺激—反应联结叫做(反射)。

15、米勒把(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奖赏)作为其学习理论的四个基本概念。

16、米勒和多拉德认为(强化)是产生模仿作用的先决条件。

17、米德认为人们之间心理上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就是(符号互动)。

18、参照群体理论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概念及其行为的不仅有个体所属群体,还有(参照群体)。

19、角色扮演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角色期待)、(角色学习)、(角色实践)。

20、米德认为,(角色扮演)是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21、社会化的结果,就个体方面而言是(自我意识和个体人格)的形成。

22、(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 的概念,这种研究倾向影响了西方理论界。

23、客体我由(物质我)、(社会我)、(心理我)组成。

24、奥尔波特( 用(统我)的概念,来表示自我意识结构特征。

25、罗杰斯(将自我区分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并且认为这两者之间应当保持一致,达到(自我和谐)。

26、目前的许多调查研究中,人们多以“三分法”来考察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问题,将自我意识的结构划分为:(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向)三个部分。

27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 (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28、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具有(反省能力),即自我能审视自己,把自己当作认识的对象。

29、库利在2023年提出了(镜中之我)理论。

30、社会知觉是(布鲁纳)于2023年提出,主要指对他人及人际关系的知觉。

31、社会知觉的范围包括:(对他人情绪的知觉)、(对他人人格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行为原因的认知)。

32、泛化指的是(晕轮)效应。

33、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发出信息的人)(信息)(信息渠道)(信息接受者)。

34、爱情的三角(元)理论认为,爱情由三种不同的成分组成:(亲密)(激情)(承诺)。

三、简答题。

1、简述阿德勒的追求卓越与社会兴趣学说。

答:阿德勒认为人生而具有自卑感,为了克服自卑感,就会在其一生中不断地追求卓越。人行为的最根本动力是克服自卑感,追求卓越。

“生活风格”是个体在追求卓越目标时所采取的各种行为模式。健康的生活风格使人趋向完美,有利于社会目标的实现,使个体与他人和睦相处。错误的生活风格是与社会相背离的,是建立在自私自利基础之上的。

社会兴趣指全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天生需要,它主要包括职业任务、社会任务和爱的任务等。阿德勒认为健康的生活风格就是带有社会兴趣的生活风格。

2、简述霍妮的基本焦虑学说。

答:霍妮认为文化才是神经症的真正渊薮。神经症不是导源于个体偶然的经验,而且也导源于个体生活于其间的特殊的文化条件。

容易得神经症的人往往具有这样的特征:他们都曾以一种极端的形式经历了由文化所酿造的困难(大多数都经由童年期经验这一中介),并且在此之后无法解决这些困难,或者即使能够解决也付出了极高的人格代价。

文化的性质可以决定神经症冲突的强度和病态行为的特征。

3、简述海德的认知结构平衡理论。

答:海德于1958提出认知一致性概念,并以此为核心阐述了认知结构平衡理论。

他假设了这样一种认知情境:由p、o、x组成,p是认知主体,o是作为p的认知对象的个体,x是与p和o都有特定关系的事物、现象、观点或人。

当p、o、x三者和谐一致时,认知主体的认知系统就达到平衡状态——认知一致性;当不能和谐一致时,就处于不平衡状态。

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个体会产生一种心理驱力,驱使其转向平衡,否则,个体心理就会处于紧张状态,形成不平衡的张力,导致认知结构的重组。

4、简述纽科姆的沟通活动理论。

答:沟通活动理论从个体的认知系统推延到了群体的认知和沟通系统中,强调沟通在人际关系中重要地位。如果两个人或群体成员对某一客体的认知产生了差别,就会引起个体的不协调感,进而导致沟通频率的变化。

5、简述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答: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心理上的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会推动人们努力去减少不协调而达到协调一致;并且当不协调出现时,除设法减少它以外,人们还可以能动地避开那些能使不协调加剧的情境与信息因素。认知的一致与否决定于个体的心理因素。

6、简述霍曼斯的理论。

答:霍曼斯建构了一组解释社会行为的基本命题 :(1)成功命题:

对于人们采取的所有行动来说,特定的行动越是经常得到报酬,则越可能采取该行动。(2)刺激命题:假如过去某一特定的刺激或一组刺激的出现一直使人的行动得到报酬,则现在的刺激越是与过去的刺激相似,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或类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人的行动结果对他越有价值,则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4)剥夺—满足命题:

人在近期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报酬,则该报酬的追加单位对他来说就越没有价值。(5)攻击—赞同命题:a.

当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得到了他未曾料到的惩罚,他会被激怒并有可能采取攻击行为。b.当人的行动获得了期望的报酬,特别是报酬比期望的要大,或者没有受到预期的惩罚,他就会高兴并更可能采取赞同行为。

(6)理性命题:在选择各种行动时,人会选择他认识到的结果的价值乘以结果实现的概率后得到较大值的那种行动。

7、简述布劳的理论。

答:布劳的理论包括:(一)交换关系建立阶段的心理过程。交换行为同心理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交换的直接根源是人的心理过程 ——为了获得报酬。

二)权力结构形成阶段的心理过程。权力从不平衡的交换中产生。

8、简述社会化的类型。

答:(1)发展社会化(2)预期社会化(3)反向社会化(4)再社会化。强制性;非强制性。

9、简述弗洛伊德的社会化理论。

答:(1) 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强调生理基础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2)人的社会化过程是由id、ego、superego三部分交互作用所决定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促使这三方面平衡发展。

(3)童年的生活经验是社会化最重要的阶段,奠定了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

10、试分析角色冲突的原因及解决冲突的办法。

答:原因:第一,角色准备不足。第二,多重群体的社会化。第三,角色人格与自然人格的冲突。第四,边际人的角色冲突。

解决办法:(1)角色规范化 (2)角色合并法 (3)角色层次法 (4)角色地位变化法。

11、 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意义与功能。

答:(1)自我为个体活动的参照。个体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内容都是以自身为参照的。

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很多是相对自身状态而言的。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决定于自我意识的性质,即主动进取性或被动消沉性。(2)自我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发动者。

(3)自我使个体活动具有一致性、独特性、共同性。(4)不同的自我占优势时,引起不同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物质的自我占优势时在其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主要追求其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获得家庭成员的关心与爱护等。

当社会的自我占优势时,在其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主要追求他人的注意与重视。当心理的自我占优势是,在其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主要追求自己在政治、宗教、道德、知识上的进步。(5)自我寻求理想的自我实现。

理想的自我并不一定在客观上有价值,它是个体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心理学习题

1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 概括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点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这称为先行组织者。2 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奥苏贝尔。3 经典型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4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 错误的过...

广告心理学习题

广告心理学复习题 2013.6 一 解释名词或术语。1.联觉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联觉 现象。2.通感 通感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一种特有的把听觉 视觉 嗅觉 味觉 触觉等各种感觉沟通起来的感觉共鸣现象。3.境联效应 广告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习题

学前心理学 习题。第一章绪论。1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2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是什么?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 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有哪些具体方法?第三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 婴儿动作发展有什么规律?2 先学前儿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