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考试教师试题二

发布 2022-10-08 00:19:28 阅读 5530

13.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6.信息价值的判断标准包括信息的准确性、_客观性__、权威性、_实效性__、适用性___

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

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与**有巨大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

以上三个方面,任意答出一个方面得2分。

应怎样对待学生:

1.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多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

2.尊重学生,民主地对待学生,多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

3.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适时恰当的给于引导和帮助。

以上三点,答出一点得2分。

22.新教材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1)营造信息文化环境,以信息活动为主线构建教材,组织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2)力求启发思考,引导归纳,鼓励尝试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营造自主学习,独立实践的环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4)注重信息文化修养,全方位强化信息道德、规范与伦理观的培养。

5)提倡批判性思维力,培养信息评价能力。

23.就新教材中的某一节课,谈谈你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1) 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2) 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 纸笔测试和上机测试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

2 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___自我设计__;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_特色__发展。

3.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_活动___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___思想__和方法。

4.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网络检索法等。.阅读法、文献法、访谈法、视听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遥感遥测法。

6.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体现了信息的_可存储性_,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体现了信息的_可传递性__。

三、间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3.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

答:“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2分)。

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1分)。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1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与技术创新;适度引导学生思考、**、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这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

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中学的选修内容有机器人教学和基于汉语编程语言的程序教学。

初中课程标准。

一、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1.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识;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

2.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3.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能结合应用实践,总结和描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初步认识互联的概念及与单机的区别。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间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及其常用的关键技术指标,比较不同指标对计算机功能的实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要求,设计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方案。

3.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4.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其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享等)。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三、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2.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取的异同点。

3.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邮箱和反垃圾邮件的管理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四、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1.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2.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3.学会使用一种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动态过程。

五、学会使用电子**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根据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输入或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成表。

2.根据需要,学会用电子**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处理。

3.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和发现规律。

4.学会使用电子**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统计结果和研究结论,增强研究结论和结果的说服力。

六、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作品。

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素材和住处表现形式,并对制作过程进行规划。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结合考虑文本、图像、音频、**动画等不同**形式素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素材并形成组合方案;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必要的图像、音频、**等多**素材。

3.综合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对原始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

4.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制作软件,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作品。

5.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6.能通过讨论形成多**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多**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增强在现力;能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作品制作过程的异同。

信息技术教师考试题

初中教师公开招考试题 计算机信息技术 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得。分评卷人复评人。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各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各小题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卷首 对应的题号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 word不包括的功能是。a 编辑b 排版。c 打印d ...

信息技术教师考试题

安龙县2015年信息技术教师考试试卷。试卷总分 100分答题时间 120分钟。姓名考号。一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 可以对excel电子 中一组数据返回最大值的函数是 a erage b count c mind max 2 下面软件中,不属于音频编辑工具的是 a goldw e b 豪杰...

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00题 1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 abd a 教学理论b 传播理论 c 系统科学方法 d 学习理论。2 下面哪种工具是网络 工具 abc a 迅雷 b 网络蚂蚁 c 网际快车 d emule 3 下面几个软件中,是图形图像处理工具的是 acd a photoshop b 暴风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