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发布 2022-10-02 21:10:28 阅读 8565

列管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依据换热器管程与壳程流体的温度差来确定。因管束与壳体的温度不同会引起膨胀程度的差异,若两流体的温差相差较大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管子弯曲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拉脱,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根据热补偿方法的不同,列管式换热器有以下几种型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和填料函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管箱、壳体、管板、管子等零部件组成(如图1﹣1)[1],其结构较紧凑,排管较多,在相同直径下面积较大,制造较简单。它的的结构特点是在壳体中设置有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将管子固定在管板上,两端管板直接和壳体焊接在一起,壳程的进出口管直接焊在壳体上,管板外圆周和封头法兰用螺栓紧固,管程的进出口管直接和封头焊在一起,管束内根据换热管的长度设置了若干块折流板。这种换热器管程可以用隔板分成任何程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管程清洗方便,管程可以分成多程,壳程也可以分成双程,规格范围广,故在工程上广泛应用。壳程清洗困难,对于较脏或有腐蚀性的介质不宜采用。当膨胀之差较大时,可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以减少因管、壳程温差而产生的热应力。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是:

1、旁路渗流较小。

2、锻件使用较少,造价低;

3、无内漏;

4、传热面积比浮头式换热器大20%~30%。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缺点是:

1、壳体和管壁的温差较大,壳体和管子壁温差t≤50℃,当t≥50℃时必须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

2、易产生温差力,管板与管头之间易产生温差应力而损坏;

3、壳程无法机械清洗;

4、管子腐蚀后连同壳体报废,设备寿命较低;

考虑到换热器管壁与壳壁温差不超过50 ℃,而且应用广泛,操作简单、方便。用水冷却苯不易结垢,所以选择带有补强圈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u型管式换热器(如图1﹣2)[1]只有一个管板,管程至少为两程。由于管束可以取出,管外侧清洗方便,另外,管子可以自由膨胀。缺点是u型管的更换及管内清洗困难。

浮头式换热器(如图1﹣3)[1]是用法兰把管束一侧的管板固定到壳体的一端,另一侧的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当前两侧传热介质温差较大时,不会因膨胀产生温差压力,且管束可以自由拉出,便于清洗。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

填料函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1-4所示[1]。其特点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产生因壳壁与管壁温差而引起的温差应力。

填料函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制造方便,耗材少,造价也比浮头式的低;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出,管内管间均能进行清洗,维修方便。其缺点是填料函耐压不高,壳程介质可能通过填料函外楼,对于易燃、易爆、有度和贵重的介质不适用。

2.1冷、热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

在换热器中,哪一种流体流经管程,哪一种流经壳程,下列几点可作为选择的一般原则:

a) 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液体宜在管程,因管内清洗方便。

b) 腐蚀性流体宜在管程,以免管束和壳体同时受到腐蚀,且管程便于检修与更换。

c) 压力高的流体宜在管内,以免壳体承受压力,可节省壳体金属消耗量。

d) 饱和蒸汽宜走壳程,因饱和蒸汽比较清洁,表面传热系数与流速无关,而且冷凝液容易排出。

e) 流量小而粘度大的流体一般以壳程为宜,因在壳程re>100即可达到湍流。但这不是绝对的,如流动阻力损失允许,将这类流体通入管内并采用多管程结构,亦可得到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

f)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宜将表面传热系数大的流体通入壳程,以减小热应力。

g) 需要被冷却物料一般选壳程,便于散热,增强冷却效果。

h)有毒或易污染的流体宜走管程,以减少泄露。

以上各点常常不可能同时满足,应抓住主要方面,例如首先从流体的压力、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来考虑,然后再从对阻力降低方面考虑。

2.2流速的选择。

提高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所需传热面积减少,设备费用降低。同时流速增加,流体阻力相应增加,操作费用增加。但是对于含有泥沙等较易沉积颗粒的流体,流速过低甚至可能导致管路堵塞,严重影响到设备的使用。

因此选择适宜的流速是十分必要的。适宜的流速应通过经济核算来确定。一般尽可能使管程内流体的〉10000(同时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合理性),高粘度的流体按层流计算。

根据经验,表1及表2列出了工业上常用的流速范围。

表1列管换热器内常用的流速范围[1]

表2液体在列管换热器中流速(在钢管中)[1]

流向有逆流、并流、错流和折流四种类型。在流体进出口温度相同的情况下,逆流的平均温度差大于其他流向的平均温度差,因此,若无其他工艺要求,一般采用逆流操作。但在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中,为了增加传热系数或使换热器结构合理,冷、热流体还可以作各种多管程多壳程的复杂流动。

当流量一定时,管程或壳程越多,表面传热系数越大,对传热过程越有利。但是,采用多管程或多壳程必导致流体阻力损失,即输送流体的动力费用增加。因此,在决定换热器的程数时,需权衡传热和流体输送两方面的损失。

当采用多管程或多壳程时,列管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形式复杂,对数平均值的温差要加以修正,此时需要根据逆流的平均推动力和修正关系来计算实际推动力,的数值应大于0.8,否则应改动流动方式 [2]。

本次设计选择逆流。

2.4换热管的选择。

换热管直径越小,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越大。因此,对于洁净的流体管径可取小些。但对于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流体,管径应取得大些,以免堵塞。

此外,小直径的管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管壁较薄;对于相同的壳径,可排列较多的管子。因此选择小直径管子单位体积所提供的传热面积更大,设备更紧凑,但管径小,流动阻力大,机械清洗困难,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管径。考虑到制造和维修的方便,加热管的规格不宜过多。

目前我国试行的系列标准规定采用φ25×2.5 和φ19×2 两种规格,对一般流体是适应的。此外,还有 ,φ57×2.

5的无缝钢管和φ25×2, 的耐酸不锈钢管[3]。

按选定的管径和流速确定管子数目,再根据所需传热面积,求得管子长度。实际所取管长应根据出厂的钢管长度合理截用。我国生产的钢管长度多为6m、9m,故系列标准中管长有1.

5,2,3,4.5,6和9m六种,其中以3m和6m更为普遍。同时,管子的长度又应与管径相适应,一般管长与管径之比,即l/d约为4~6。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一 方案简介 1 二 方案设计 2 1 确定设计方案 2 2 确定物性数据 2 3 初选换热器规格 3 4 计算传热面积 4 5 工艺结构尺寸 4 6 换热器核算 6 三 设计结果一览表 8 1 参考资料 9 2.主要符号说明 9 本设计任务是利用循环水给热水降温。利用热传递过程中对流传热原则,制成...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 自动化。班级 1 班。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指导教师 职称 一 设计的目的 要求及任务2 1.1 设计目的2 1.2 设计要求2 1.3 设计任务2 1.3.1 列管式换热器的简介2 1.3.2 设计的工艺流程3 1.3.3 有关数据和已知条件4 二 控...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目录。符号说明 1 第1章概述 2 1.1间壁式换热器的种类 2 1.2列管式换热器 2 1.2.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 1.2.2 浮头式换热器 2 1.2.3 u形管式换热器 2 第2章设计方案简介 3 2.1换热器类型选择 3 2.2换热器材质的选择 3 2.3管程安排 3 第3章物性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