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1 换热器的发展、应用。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
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换热器既可是一种单独的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部分,如氨合成塔内的热交换器。 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的结构,而且传热面积小、体积大和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等。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也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
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
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
70年代末随着能源矛盾的日益突出,国内冶金工业炉开始大量采用换热器,其中绝大多数是金属对流换热器。当时最受青睐的是翅片管换热器,它的换热元件是带有内外翅片的铸钢管。由于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大,所以换热器整体效率高,占地小,适合旧有炉子改造位置紧张的条件。
但由于铸造产品质量控制难度大,裂、漏现象严重,而且膨胀问题也成为薄弱环节,更有令人头痛的积灰问题,限制了翅片管换热器的应用水平。自80年代后期以来,各种轧制管材的换热器逐渐取代了翅片管换热器。虽然其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量没有翅片换热器大,但它的质量稳定,寿命长,阻力损失也不太大,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管式换热器,其换热管是无缝钢管,有时管内加插件以强化传热,材质是碳钢或碳钢渗铝或耐热钢。近年来,材质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1.2 换热器的类型。
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各工业领域中得到最为广泛地应用。近年来.尽管受到了其他新型换热器的挑战.但反过来也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在换热器向高参数、大型化发展的今大,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
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填料函式和釜式重沸器五类。
1.3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特点。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管束连接到管板上,管板与壳体焊接。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承受较高的压力,造价低,管程清洗方便,管子损坏时易于堵管或更换;缺点是当管束与壳体的壁温或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时,壳体和管束中将产生较大的热应力。
这种换热器适用于壳侧介质清洁且不易结垢并能进行清洗。管、壳程两侧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侧压力不高的场合。为减少热应力,通常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设置柔性元件(如膨胀节、挠性管板等),来吸收热膨胀差。
图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 结构分析。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主要组合部件有前端管箱,壳体和后端结构(包括管束)三部分组成。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与壳体焊接。其结构简单紧凑,排管多,能承受较高的压力,造价低,管内不宜结垢,管程清洗方便,管子损坏时易于堵管或更换。
这种换热器适用于壳侧介质清洁且不易结垢并能进行清洗,管程和壳程两侧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侧压力不高的场合。
3 设计参数。
目录。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分析。
第三节设计参数。
第四节换热器设计参数的确定。
第五节封头的选择与设计。
第六节法兰的选择与设计。
第七节管板的设计。
第八节折流板的设计。
第九节拉杆与定距管的设计。
第一十节管法兰的设计。
第一十一节支座的设计。
第一十二节焊接结构设计。
第一十三节膨胀节设置必要性的判断。
第一十四节开孔补强校核。
第一十五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强度计算及校核。
第一十六节参考文献。
第一十七节设计结果汇总表。
第一十八节设计体会。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16 设计体会。
大三的学习生活快要结束了,本学年的最后一个课程设计设计也已经完成。通过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我学到并掌握了很多知识,对换热器的设计情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回首整个设计过程,使我明白了如何系统准确的去做一项工程,感受到了设计的艰辛,但同时也亲身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充实的生活乐趣。在设计过程中,我经常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设计相关的设计资料,这些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总之,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光是专业知识上的,还有在完成一项任务时需要的一种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勤勤恳恳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当然,由于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比较有限,再加上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本文仅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及强度部分进行了设计和校核,同时可能由于考虑不周,所设计的换热器有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遗留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来解决,为了以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我应该加强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因此学习的道路是无止境的!
换热器的课程设计
目录。一 设计任务书 3 二 合成氨方法简介 5 三 工艺计算 8 3.1 列管式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8 3.1.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8 3.1.2 浮头式换热器 8 3.1.3 u形管换热器 8 3.1.4 滑动管板式换热器 8 3.2 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 8 3.3浮头式换热器简图 9 3.4 ...
换热器课程设计
目录。一 设计意义3 二 主要参数说明3 三 设计计算5 1 确定设计方案5 2 确定物性数据5 3 计算总传热系数5 4 计算传热面积6 5 工艺结构尺寸6 6 换热器核算8 1 热量核算9 2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9 3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总表10 7 选用一台合适的离心泵11 四 ...
换热器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 20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 进一步冷却至60 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42801,压力为6.9,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 出口的温度为39 试设计...